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父母不停管他、管他、管他!

2021年的11月,年仅25岁的摄影师鹿道森选择了跳海自杀,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这一天也是他的生日。鹿道森很有摄影才华,长相英俊,原本应该有更美好的未来。

但在他定时发布的遗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有很多痛苦经历,不被爱的可怜孩子。留守儿童、山区孩子、独居青年、追梦的人,这是鹿道森遗书中对自己的介绍。

因为儿时被寄养在亲戚家,又长相秀气,性格柔顺内敛,所以他经常遭遇校园霸凌。他渴望回到父母身边,但真正与父母一起生活时,带来的不是呵护与爱,而是父母的不断争吵和强势控制、打骂。

父母强势地想让鹿道森成为他们心中想成为的人,不断逼迫他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即使长大后的他也无法摆脱来自父母的监视和控制,被逼婚、逼事业,接父母电话晚了都会引来指责,丝毫没有私人空间,这经常让他感到窒息。

最终,鹿道森选择了自杀来解脱。

虽然鹿道森是少见的极端个例,但不可否认,父母越是管着孩子,越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长期在强势控制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不幸福。

01 孩子胆小、不会交朋友

文丽是一个文静漂亮的女生,上学时成绩优异,但长大后却始终找不到对象。相比同龄人,她单纯许多,没有什么朋友,也比较宅,还有些轻微社恐。她对男性非常没有安全感,很反感近距离接触男生,也不会与男生交流,这直接导致她到现在都没和人交往过。

而文丽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完全是从小被父母管得太多了。从小她的妈妈经常教导她世上男人是多么恶劣,会严格限制她与什么人来往,每天做什么事,去哪里,甚至还有门禁,每天几点必须到家。

妈妈的初心是为了保护文丽,但不可否认,她的过度保护深深伤害到了文丽,剥夺了她人际交往的权利,同时限制了她的思维发展,使她丧失了不断锻炼自己,自我提升的机会,少了许多以后可以活得更好的见识和资本。

02 孩子缺乏自控和自主能力

曾明今年9月份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所以选择了住校。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只住了一周,便吵着要回家,不愿再住校了,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

班主任多方了解才知道,曾明在家时,是妈妈为他操持一切。学习上,妈妈天天提醒监督他几点要学习,几点要睡觉。当他写完作业后,妈妈会把凌乱的书桌整理干净,把第二天上学用的书本放到书包里。就连叠被子、洗袜子、洗衣服也都是妈妈来做。妈妈几乎承包了他生活里的一切。

但住校生活截然不同,需要每个孩子独立负责自己的内务卫生,每天的被子自己叠,袜子自己洗,书桌自己整理,第二天所用的书本自己准备,几乎所有一切都要自己完成,就连学习也要自己计划和执行,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自律性。

但这些曾明都不会,他过分依赖妈妈,失去了自主能力和自律性。

03 孩子没有责任感,遇到挑战就退缩

很多时候,当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管得太多,孩子就会缺乏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成功体验,觉得自己无法做成做好一件事,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错误评估,逐渐丧失自信。

特别是刚开始孩子做事难免会速度慢,容易出错,这时如果父母不耐烦,训斥、嘲讽、贬低几句,再抢过来替孩子做,对孩子更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经常没有自信,不敢动手做事,或者一遇到困难和挑战就想放弃和逃避,父母就要反思一下自己平时是不是包办得太多,管得太多。

即使孩子做事速度很慢,经常出错,那都是孩子学习和成长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孩子能够自主总结、积累经验教训,体会做成事情的成就感,积累自信心,这是不可跳过和省略的环节,父母不能去剥夺。

另外父母管得太多的孩子,情绪更加容易波动,特别是进入青春期后,更加容易反抗父母,和父母对着干,父母不让做什么,偏要做什么,同时也更加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倾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要有适度的边界。

父母是爱孩子的,但也要讲究正确的方式来引导,而不是越界,过多的干预、包办,甚至控制。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与自由,特别是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这种空间与自由度也应不断扩大,父母要懂得适度放手,做好引导,多给孩子自主决定、独立做事的机会。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