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歌谣: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在讲故事:从前有座山。。。。,虽然这个歌谣并没有一个递归边界条件跳出循环,但无疑地,这是递归算法最朴素的落地实现,本次我们使用Golang1.18回溯递归与迭代算法的落地场景应用。
递归思想与实现
递归思想并非是鲜为人知的高级概念,只不过是一种相对普遍的逆向思维方式,这一点我们在:人理解迭代,神则体会递归,从电影艺术到Python代码实现神的逆向思维模式[1]中已经探讨过,说白了就是一个函数直接或者间接的调用自己,就是递归,本文开篇和尚讲故事的例子中,和尚不停地把他自己和他所在的庙和山调用在自己的故事中,因此形成了一个往复循环的递归故事,但这个故事有个致命问题,那就是停不下来,只能不停地讲下去,所以一个正常的递归必须得有一个递归边界条件,用来跳出无限递归的循环:
这里我们声明了一个故事函数,参数为n,即讲n遍同样的故事,并且调用自己,每讲一次n减1,即减少一次讲故事总数,但如果我们不设置一个递归边界条件,那么函数就会无限递归下去,所以如果n小于等于0了,那么我们就结束这个故事:
所以 if n <= 0 就是递归边界条件。
那么递归的底层是如何实现的呢?假设我们要针对n次故事做一个高斯求和:
程序输出:
那么这一次递归高斯求和函数的底层实现应该是这样:
当story函数每次被调用时,都会在内存中创建一个帧,来包含函数的局部变量和参数,对于递归函数,栈上可能同时存在多个函数帧。当每调用一次函数story(n)时,栈顶指针就会往栈顶移动一个位置,直到满足退出递归的条件(n<=0)之后再依次返回当前的结果直接,栈顶指针被压入栈底方向。
也就是说,内存栈会存储每一次递归的局部变量和参数,这也就是递归算法的性能被人们所诟病的原因,即不是自己调用自己而性能差,而是自己调用自己时,系统需要保存每次调用的值而性能差。
尾递归优化
尾递归相对传统的普通递归,其是一种特例。在尾递归中,先执行某部分的计算,然后开始调用递归,所以你可以得到当前的计算结果,而这个结果也将作为参数传入下一次递归。这也就是说函数调用出现在调用者函数的尾部,因为是尾部,所以其有一个优越于传统递归之处在于无需去保存任何局部变量,从内存消耗上,实现节约特性:
程序返回:
可以看到,求和结果和普通递归是一样的,但过程可不一样:
因为尾递归通过参数将计算结果进行传递,递归过程中系统并不保存所有的计算结果,而是利用参数覆盖旧的结果,如此,就不会到处栈溢出等性能问题了。
递归应用场景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当然不会使用递归讲故事或者只是为了计算高斯求和,大部分时间,递归算法会出现在迭代未知高度的层级结构中,即所谓的“无限极”分类问题:
程序输出:
可以看到,结构体cate中使用pid来记录父分类,但展示的时候是平级结构,并非层级结构。
这里使用递归算法进行层级结构转换:
新增加一个Tree的结构体,新增一个子集的嵌套属性。
随后建立递归层级结构函数:
随后调用输出:
程序返回:
这里和Python版本的无限极分类:使用Python3.7+Django2.0.4配合vue.js2.0的组件递归来实现无限级分类(递归层级结构)[2]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很显然,使用结构体的Golang代码可读性更高。
结语
递归并非是刻板印象中的性能差又难懂的算法,正相反,它反而可以让代码更加简洁易懂,在程序中使用递归,可以更通俗、更直观的描述逻辑。
引用链接
人理解迭代,神则体会递归,从电影艺术到Python代码实现神的逆向思维模式: https://v3u.cn/a_id_186
使用Python3.7+Django2.0.4配合vue.js2.0的组件递归来实现无限级分类(递归层级结构): https://v3u.cn/a_id_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