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荟宁(广西大学)
据报道,2022年12月30日,河南郑州一男子在路边的公厕上厕所,十分钟后语音报警厕所门自动打开。男子表示,厕所门正对大街,自己还没擦完,就被吓得躲到墙角。随后,微博词条#公厕语音提示门因超时使用打开#于当天登上热搜榜单,并获得519.9万的阅读热度。
该公厕设置固定的开关时长,究竟是为追求使用率而实施的上策,还是忽略了部分群众的需求呢?公厕如何能够保证满足需求和独立安全呢?正常人的排便时间一般是3-5分钟,老年人由于气虚或者体质不好可以适当延长,排便时间可以在10分钟或者更长时间。大便时间的长短还要根据个人体质、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来判断。现代人手机不离身,上厕所时也会习惯性查看手机,无疑会增加上厕所的时间,若是身体欠佳也可能会超过10分钟。由此可见,该公厕设置的10分钟可能存在时长不够的问题。
公厕限制时间的初衷是好的,可以催促使用者不占用公共资源,也谨防特殊情况出现可以及时向外寻求帮助。但该公厕的警报响起后便会开门,没有给予锁定按钮或延时按钮的选项,难以稳妥安放如厕者的隐私和如厕安全感。假如正在使用厕所的过程中时间到了,将会面临比较尴尬的场景,比如厕所内的场景一览无遗,从厕所到开关门的地方还有一段距离,无法在第一时间关上门。视频中的男子便是超时使用,感受到了该厕所的不便之处。在评论区还有人表示感同身受,他曾与厕所门口的人“坦诚相见”,十分尴尬。因此,这个设置增添了如厕者的不安全感和紧张感。
其实,公厕可以设置时限,但应考虑如厕者的需求,给予选择开门与否的自由。并且应当在门口贴上告示,告知如厕者厕所的相关设计,以及可能带来的体验,防止如厕者因不知情而出现使用困扰、陷入尴尬境地的风险。比如,武汉的茶港公共厕所,有着实时如厕统计的设置,厕所门外设置了小灯,红色代表正在使用,绿色代表空缺。这是上述公厕可以借鉴的思路,在有时限的基础上,若是门外等候的人可以得知具体的等待时间,也将便利对方的行为选择。
近年来,随着“厕所革命”不断落实,各城市街头出现了许多“高大上”的智能公厕,其中就包括上述的这种限时智能公厕。但是公厕升级还得以群众需求为第一出发点,在设计时要考虑各种人群的实际情况。公厕作为城市形象和文明素养的侧面反映,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城市建设者的更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