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刀子嘴”,会给孩子带来无法磨灭的伤痛,是亲子关系的毒药。
当孩子受伤时,父母永远不要吝啬自己的爱。
作者 | 麦芽妈
这段日子,很多人先后“阳”了。
就算是多年不生一次病的人,在这次病毒的冲击下,也没能幸免于难。
可就是这样一次几乎无可避免的“历劫”,有人却因为感染被妈妈骂了。
前不久,作家@荞麦chen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阳了之后和妈妈的对话:
“今天跟我妈视频,我本来不想告诉她,但她看我不太对劲猜到我阳了。
于是她第一句话就说:‘让你到处瞎跑!’
......首先我根本没有瞎跑。
中国父母真的绝了,表达关心的第一步就是先把你骂一顿。”
明明心里很关心孩子,但是面对女儿生病,一出口就变成了责备。
像这样的“刀子嘴”家长,生活中并不在少数。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过的一个故事。
一位博主带着患了肠胃炎的儿子去看病,遇到了同来看病的另一位8岁的小孩子。
在医生诊断的时候,孩子的爸爸和奶奶一直在“审问”他:
“你到底哪里不舒服?”
“哪里不舒服都不知道吗?”
“你是装的吧?都快期末了你又要请假!”
等到医生确诊孩子是肠胃炎的时候,奶奶开始数落他:
“天冷叫穿衣服不穿,不喝水,又没常洗手......”
孩子听到责难,吼叫着抗拒,家长也更加生气了。
抽血的时候,孩子害怕,哭着不要,爸爸指着博主的儿子对孩子说:
“你看着这个哥哥自己抽血,也不哭,你怕抽血你有本事别生病啊!”
这时博主的儿子忍不住对这个男人说了一句话:
“叔叔,我也是肠胃炎,他是生病了不是犯错了,你不要说他了。”
想必这个小孩子的一句话,点醒了很多做父母的人,我也不例外。
没有父母不担心孩子,可恰恰是关心则乱。
心里爱着孩子,说出来的话却尽是伤人。
这次疫情,家里人,包括10岁的女儿,先后都经历了感染,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孩子生病、受伤、出现问题,父母的“刀子嘴”,不仅不能让孩子记住教训,还会给孩子带来雪上加霜的伤害。
我和孩子爸都是上班族,免不了要接触很多人,再三考虑之下,我让奶奶接孩子回老家待一阵子。
我嘱咐女儿听奶奶话、呆在家里不要乱跑,嘱咐奶奶盯着孩子洗手,家里也要勤消毒。
可千防万防,女儿却成了家里第一个中招的。
得知女儿发烧后,我一下子又急又气,视频里对着她一通数落:
“怎么回事,爷爷奶奶都还好好的,怎么你就感染了,是不是偷跑出去玩了?”
“是不是不听奶奶话?”
女儿脸都烧红了,但还是辩解道:
“我没有!”
我自然听不进去,心里着急只能请了几天假回老家照顾女儿。
耽误了工作,还要整天提心吊胆的,自然,我对女儿也没什么好气:
“能不能让爸爸妈妈省点心?之前就告诉你要注意保护自己,怎么不听?”
“现在知道难受了,平时还不注意点。”
大概是生病的缘故,她没像平时一样和我犟嘴,只是气鼓鼓地喝药,然后就睡着了。
好在很快她就退烧了,夜里我生怕她反复发烧,又去她床前查看一番。
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我正准备转身离开,听见女儿小声叫我:
“妈妈,我已经好了。”
我一回头,女儿正睁开朦胧睡眼,半梦半醒地跟我说话:
“妈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不要生气......”
说着,她眼里还泛起了泪花。
平日里那个风风火火的丫头,这会很是虚弱,还自责地跟我道歉,我一下子心疼起来。
我明白这会儿生病其实怪不到孩子头上,奥密克戎几乎是避无可避。
只不过我习惯了用指责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满心以为只有严厉训斥才能让孩子记忆深刻。
却没有想到,我的“刀子嘴”并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
一个生病的孩子需要的,更多的是安慰。
想到这儿,我低下身抱了抱孩子的小身体,安抚她道:
“好,妈妈不生气,你好好睡觉,明天就能好起来了。”
听完,女儿终于点点头,安心地闭眼睡觉了。
女儿康复之后,紧接着我也阳了。
我嘱咐孩子做好防护,离我远一点。
就在我烧的糊里糊涂的时候,孩子跑到我跟前,我见她不听话正要发作,她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她说:
“我抱抱妈妈,就像妈妈抱我一样,抱一抱就好了。”
我泪如雨下,终于意识到我错的太离谱了。
孩子需要的,不是大人的耳提面命,而是一个简单的拥抱而已。
父母的支持和安慰,才是治愈孩子的良药。
知乎上有人问起“有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妈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一个最高赞的回复是:
我不相信有一张刀子嘴的人会有一颗豆腐心,就算有,那也是硬邦邦的冰冻豆腐,可以砸死人的那种。
当父母执着于“刀子嘴”,孩子在感受“豆腐心”之前,就已经遍体鳞伤了。
正如亦舒所说:
“人们日常所犯最大的错误,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去年6月,在吉林松原,一位18岁女孩因为压力大想要跳河轻生,被人救起。
这时候她的父亲赶到,第一时间却是恶语相向:
“我问你还死不死了?不死就回家!”
视频中,女孩颓然坐在地上,抽泣着接受着父亲狂风暴雨般的诅咒。
看到父亲的歇斯底里,不敢想象女孩平时会面临怎样的言语打击,以至于选择用这种方式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父母的“刀子嘴”,往往意味着一种指责的家庭氛围,对孩子造成无形却深刻的伤害。
看过一位越南女孩拍下的吃饭时被父母教训的片段,短短一分钟却让人窒息。
视频中,女孩哽咽着一口一口往嘴里喂饭,父母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审问:
“你毕业后准备干什么?”
“你要怎么养活自己?”
女孩学的艺术专业并不被爸妈看好,只能开玩笑着说:
“我会找个有钱老公。”
妈妈闻言却嘲讽她:
“你个子又矮又小,你能干成什么事?你跟别人比什么都不是。”
女孩被连番打击,一顿饭吃得如鲠在喉,泪水不停地淌,看着让人心疼不已。
俞敏洪曾犀利指出:
“刀子嘴就是刀子心。”
父母言语上的贬低、指责,只会让孩子感受到被打压和不被认可,这种言语暴力下,他们根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曾在书中分享一位来访者的感受:
“如果让我在挨打和挨骂之间做出选择,我一定会选择挨打。
因为挨打之后,伤痕是看得见的,至少人们还会同情你。
可是责骂会把人逼疯,你却看不到任何伤痕。
没有人会在意,和侮辱比起来,身体创伤的愈合可快多了。”
无论你是不是“豆腐心”,在伤害的话说出口的一刻,刀子就已经插在孩子身体里了。
很多孩子长大之后,生病选择独自承受,遇到再难的事也不愿向父母求助,父母感慨着“孩子怎么越大越和自己不亲了”?
却忘了自己很可能就是造成和孩子渐行渐远的推手。
知乎网友@惊喜之家写道:
“记得我小时候,和邻居玩过家家时,手被玻璃扎伤了,回家就被骂一通:谁让你去玩的,现在受伤了吧!
感冒了,可能就会被说:谁让你穿那么少、谁让你贪凉、谁让你不带伞淋雨、谁让你不好好睡觉?
甚至结婚后,怀孕时,有一次去超市因为低血糖晕倒了,家人知道后第一句话也是:谁让你去超市的?”
当孩子受伤害,父母的第一反应是责怪,久而久之,孩子又怎么还会有和父母沟通的欲望?
前几年,江苏一位6岁的小女孩,在爸爸的工地上因为不慎触碰钉枪开关,导致一颗钢钉打入胸腔,距心脏仅26毫米。
可就是这样的痛,女孩却因为怕被责怪不敢告诉父母,直到疼得受不了才敢坦言就医。
苏珊·福沃德说: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你无所不知的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
也许,对孩子来说,父母言语的伤害,远比钢钉穿膛更痛。
而有些孩子受伤了,会跑向父母寻求安慰,这是因为父母在孩子受伤的时候,会给予关心和安慰,他们会接纳孩子,也会理解孩子。
看过一个寓言故事: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让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呼啸凛冽,结果行人把衣服裹得更紧了;
南风徐徐吹动,行人感到温暖,自然脱下了大衣。
这就是著名的南风法则,它告诉我们:温暖胜于严寒。
这次感染生病,我就是北风刺骨,对着孩子一通责难,除了让孩子更加难受别无他用;
而孩子却像温暖的南风,在我虚弱的时候给我体贴的爱。
有句话说,其实教育很简单,只要我们像孩子爱我们一样爱他们,就好了。
如果孩子的原野已经是漫天冰雪,我们就不要再用冷冽的言语给它雪上加霜;
真正能够驱走冻伤和严寒的,永远只有春天的暖风。
点个【赞吧】吧,想培养一个有爱有幸福感的孩子,更需要我们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