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2023新年,我就阳了,而且是第二次。
距离上一次新冠检测阳性,大概过去了快1年时间吧,今年和去年的情况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首先是美国总体上,从政府,医疗机构到普通民众,各个层面,对这个新冠已经不是很在意了,就是任其发展,得了新冠,如果高危高龄就找医生开Paxlovid,年轻力壮你就自己八仙过海,想躺平躺平,对自己身体自信就该干嘛干嘛。
身边也越来越多重复感染的例子,包括有朋友前天还笑说自己是“三阳开泰”(三次感染),所以当轮到自己的时候,也没有太大的意外,因为心态上早就接受了“迟早还会再阳”这样的结果,所以真正阳的时候,也就平静接受了。
这次感染的起因,我自己总结应该是陪孩子去了一趟迪士尼乐园,在临近圣诞节前夕,突发奇想,想给快5岁的女儿留点珍贵的童年回忆,于是决定开车6小时去洛杉矶,感受迪士尼的圣诞气氛,临行前也有些担心病毒,毕竟美国现在是“三重病毒”肆虐的时期,所以决定全程开车,也是为了避免坐飞机可能感染的风险,而且心想迪士尼乐园大多数户外活动,应该病毒传播还好。
但去了以后发现有点低估假日期间迪士尼的人流量,人群密集程度应该是近几年之最,基本上每个项目排队都要半小时以上,人和人之间也没有任何的所谓“安全距离”,而且所谓“口罩”,在美国公众场所早已是过去式了。
所以就这样,不知道在某天某个时刻感染上了,从迪士尼回来的当天晚上,也就是12月31日,就感觉孩子睡觉的时候,体温超出平时的烫,我自己也感觉嗓子有点不舒服。到了第二天就全面发作,头痛、流鼻涕、嗓子痛、带的嘉明运动手表显示心率一直在100左右徘徊,用体温计测了低烧,不到38度,当时心想应该是中招了,但为了不浪费试剂检测盒,决定第二天如果症状还没减轻再测。
第二天,新年第一天,症状持续,虽然没有加重,但感觉应该不会短期消除了,昨晚手表检测出的静息心率是80,正常情况下一般都是50多到60,明显身体在报警了,拿了试剂盒测了果然是明显的“两道杠”。
因为感觉症状并不是很重,所以就没打算找医生开Paxlovid药,决定就用普通的针对症状的OTC的药,应对发烧我吃了泰诺,因为上一次感染发烧到38度以上,泰诺吃了有奇效,立马能控制住体温,所以这次发烧也就用泰诺了,另外缓解症状吃了Nyquill和Dayquill,就是马斯克在推特上用来戏谑的每次打开吃都会想到黑客帝国的“绿+红”片。另外就是多喝水和注意休息。
目前还在感染的第二天,中午又测了一次,还是显示强阳性,症状感觉都在,只是不再发烧了,而且昨晚睡觉心率也降到平时正常的60区间,所以应该是在慢慢好转。
最后谈一点这一次感染和大约一年前感染自身的体验上的差别,上一次感染是在2022年2月份,当时美国的流行毒株是奥密克戎,号称感染性强毒性相对弱,我个人的体验大概也符合,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感染上,也许是某次去超市,然后也是感冒的感觉,但是发烧会烧到更高,记得是有38度以上,泰诺总共吃了两次,每次都是感觉发烧厉害就吃,然后症状大概用了两周才完全消退。
这一次感染,首先是发烧没有烧到那么高的温度,大概是37.7度这样,就是身体能感觉到是发烧了,测出来温度并没有达到38度,其次就是嗓子没有那么痛,目前为止也没有咳嗽,就是鼻涕很多,头晕头痛,然后就是心跳和平时正常相比高很多,但也就经过了两天就恢复正常,另外两次感染都没有碰到嗅觉、味觉丧失的问题。
据说现在美国的流行毒株是奥密克戎的亚种,XBB.1.5.,根据美国CDC预测,美国东北部75%的新增感染都是XBB.1.5,我身处美国西北部,具体感染的是不是XBB.1.5亚种也不清楚,也许需要专业的医疗检测才能知道结果,但总体上,就我个人目前为止的感受而言,这一次要比上一次症状轻,可能是病毒自身减弱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之前感染过,体内还有抗体作用的原因,但以上仅能代表我个人的感受。
希望用我的经历告诉大家,阳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理论上也会有今后的N次,只要病毒永远存在,这是大家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目前各个国家的主要政策,对待新冠的态度,基本上也是当成一种常态化的流行病来对待,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完全不要任何防护,做好个人防护当然是必要的,能不感染尽量不感染,毕竟生病的滋味肯定不好受。但也不要因为怕病毒,就影响了个人生活,比如这次我感染大概率是因为出去玩,也许不出去玩待在家就不会二次感染,但如果现在问我如果再选择一次,我依然会选择出去玩,我想大多数选择假日出行的家长,应该都是这么考虑的,毕竟这次旅程给孩子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孩子以后长大了,错过的东西也就永远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