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7年前一样,“男德班”一经提出依然引发了很多争议。
“男德班”倡导性别平等,反思支配性男性气质,反对性别暴力,挑战不平等的性别机制,培养男性成为全参与型伴侣。
作为“男德班”的上海小组的带领者、讲师,张智慧也是“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项目共同负责人、白丝带上海服务站召集人。
近日,新黄河记者对话张智慧,与他聊一聊他对“男德班”的认知。
新黄河:“男德班”经过媒体报道后,在招生方面有没有什么阶段性的变化?
张智慧:“男德班”经过多家媒体的报道后,有意报名的人数增加不少,以上海这边为例,目前已有十几人咨询过我。
新黄河:报名的都是哪些人群?
张智慧:据初步了解,预报名的学员,主要有三类,一是想今后开设类似课程的老师,自己先来学习体验一下;二是本人主动申请,希望提高性别平等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妻子或女友推荐而来,希望他们今后能更好地参与家务和育儿工作。
新黄河:您认为他们对“男德班”的理念认同吗?
张智慧:上述预报名学员对“男德班”的理念认同程度存在差异,自己主动找来的可能会高一些,被推荐来的可能会低一些,如果非常质疑,大概不会来参加。
新黄河:您之前在接受采访中提到,“有些人对男德班是有耻辱感的”,“其实男德班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一种缺失”?这种耻辱感,这种缺失,除了参与男德班的培训,从社会、个人层面,还需要做些什么来弥补?
张智慧:有些人对“男德班”有耻辱感,大概只是望文生义地理解“男德”。
在“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观念依然盛行的时代,男人不愿与女性分享权力,更不甘承认自己弱,尤其是比女性弱。“男德班”实际在倡导性别平等,倡导男性从“强者”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做真实的自己。而更加平权的社会是一种历史大势,男性个体和社会都要主动迎接这种挑战,个人需要听到更多的来自女性群体的声音,做出积极改变;而社会需要营造更加友善的环境,如有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人们实践性别平等。
新黄河:在现实生活中,您是如何处理家庭与工作关系的?
张智慧:尽量兼顾家庭和工作,与家人共同承担家庭管理和家务劳动吧。
新黄河:了解到您这些年也在致力于“反家暴”“反性别暴力”,如今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也开始有越来越多家暴的事件被披露,您如何看待这几年“反家暴”面临的新形势?
张智慧:越来越多的家暴事件被媒体或自媒体披露,这是好事,说明经过多年的“反家暴”宣传,大众的权利意识、“家暴”敏感度在增强,不再将家暴视为“家丑”。随着“家暴”求助的增多,对专业的家暴干预者,如心理咨询师、社工、律师、民警等的挑战也在增加,全社会需要有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来应对求助者的各种需求。
新黄河:最近很多媒体在报道“男德班”的时候,都提到了顾伟,他也是首届男德班的学员,您怎么看参加培训以后,顾伟这些年的变化?
张智慧:顾伟作为曾经的夫妻暴力的施暴者,通过白丝带热线的咨询和参加“男德班”等活动,成长为“反家暴”的积极分子,他的思想观念和日常行为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他对自己的改变有着清醒的认识,愿意接受改变中的挑战,这是令人欣慰的。他的改变增强了我们对施暴者改变的信心,希望有更多的施暴者早日踏上远离家暴的道路。当然我也知道,参加一次性别平等的活动或家暴咨询,只是一个改变的起点或契机,当事人需要有持续改变的决心与行动。
新黄河:男德班是针对成年男性的,那么您认为是否也同样适用于未成年男性?
张智慧:“男德班”所倡导的性别平等、“男性参与”、反性别暴力等理念,同样适用于未成年男性。但针对未成年男性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改变。
新黄河记者:薛冬
编辑: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