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过度亲密,容易废掉孩子,尤其是男孩

前段时间刷综艺,《新鲜育儿观》中的一名小男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名小男孩特别爱黏着妈妈,不管做什么,都必须要和妈妈在一起。

有一次,妈妈工作了一天非常累,躺在沙发上休息,小男孩却黏着妈妈,非得要和妈妈一起玩。

看到妻子如此疲惫,宝爸上前帮忙解围:“儿子,爸爸带你玩会球。”

儿子听完满脸拒绝,奶奶也上前劝说:“孩子,奶奶领你去吃好吃的。”

但儿子依旧不为所动,最后爷爷也出马了:“孙子,爷爷带你去听戏。”

可男孩还是无动于衷,只想黏着妈妈,瘫在沙发上撒娇耍赖,大呼“就要妈妈”。

现实生活中,很多宝妈可能都有类似经历,有些宝妈对此烦不胜烦,觉得孩子实在是太黏人,巴不得赶紧清净清净,但有些宝妈却乐此不疲,觉得这是母子俩关系好的表现,孩子喜欢自己,才会如此亲密。

但不得不说的是,凡事过犹不及,妈妈与孩子过度亲密,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亲子之间相处失去了边界,并不利于孩子成长,甚至可能“废”掉孩子。

过度亲密容易带来过度控制

综艺节目《少年说》中,曾有一位女孩站在天台上控诉自己的母亲。

她表示,自从有了手机,妈妈每天都要查看她的聊天记录,还要告诉她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不能说,哪个朋友能交,哪个朋友不能交,严重干涉了她的人际关系。

女孩对着台下大喊:“妈妈,给我一点空间!”

可令人窒息的是,面对女儿的恳求,妈妈淡定表示:

“初中和高中你想有自己的空间是不可能的,对学习有帮助的可以看,没有帮助的妈妈就帮你删掉了。”

说完之后,可能是觉得大庭广众之下自己态度有些强硬,妈妈又补充道:“妈妈这样做都是因为爱你,妈妈是最爱你的。”

再看天台上的女孩,已然是欲哭无泪,委屈几乎要从屏幕中溢了出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事实上,很多与孩子过度亲密的家长,往往会转为过度保护,对于孩子事事都要操心,几乎不给孩子任何的自由空间。

心理学家李雪曾经说过:“控制欲极强的父母意识上觉得一切为了孩子好,实际上做的却是确保孩子处在废物状态乖乖受控。”

妈妈对孩子过度亲密,很容易带来过度控制,乍看上去是为了孩子好,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孩子终其一生也难以摆脱对母亲的依赖,不得不活在阴影之中。

可能会混淆孩子的亲子关系认知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现,孩子在3岁左右时,会逐渐从与母亲一体的关系分裂开来,把一部分情感投入转向于他人,而一旦孩子无法得到正确的关爱和教育,难以实现分离,就会对母亲产生依赖、眷恋的情结,也就是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

而有这种情结的孩子,往往会混淆自己对于亲子关系的认知,对将来的个人发展、婚恋关系、性格养成,都会造成伤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如有些孩子已经十几岁了,还无法改掉儿童时期的习惯,非得要母亲陪自己睡觉,通过身体上的亲密接触获取心理满足。

还有些孩子即便已经长大成人了,却没有实现心理上的“断乳”,凡事对母亲言听计从,一旦离开母亲,就难以自主做出决定,乃至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这都是亲子关系过度亲密,没有适时分离对孩子造成的危害,错乱的亲子关系认知,很容易对孩子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聪明的母亲,要学会得体地退出

记得从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我钦佩一种母亲,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地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母爱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

确实,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终究有一天会离开我们,独自在社会上生活,身为母亲,既要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给予其必要的养分,更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退出,与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王菲在与孩子相处时,分寸感把握得就相当好。

大女儿窦靖童痴迷音乐,14岁的时候不想读书,想学音乐唱歌,王菲没有打着“我为你好”的旗号控制孩子,而是对孩子说:“你想好就行。”

后来窦靖童18岁的时候,选择从世界名校伯克利音乐学院退学,王菲依旧选择了尊重女儿的决定。

就像王菲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对孩子的保护欲及担忧只存在婴幼儿时期,过了这个阶段,就把她们视为独立的个体,与她们相处和交流。”

过度亲密的亲子关系,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只有母亲与孩子适当保持距离,让孩子活成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才是更健康的亲子关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结语:

家长如何与孩子相处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仔细思考和揣摩。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母亲要学会适当退出孩子的生活,保持距离,真正爱孩子,是懂得放手,而不是进行以爱为名的控制。

今日话题:你平时是怎样与孩子相处的?

标签: 孩子 宝妈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