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大家都听过“匹诺曹”的故事,当“匹诺曹”说谎的时候,鼻子就会变长。
不过当心爱的宝宝变成了故事里“匹诺曹”,作为家长的自己也开始着慌:孩子说谎了,到底该如何是好?
“哥哥打我了”,妹妹说谎冤枉哥哥
最近,朋友和我讲了发生在她家里的一件事。
妈妈在做饭的时候,拜托14岁的哥哥照顾4岁的妹妹。开始的时候,哥哥和妹妹玩得不亦乐乎。
而等到妈妈快把饭菜做好时,就听到女儿“哇”地哭了,赶快跑到客厅去看。只见哥哥愣愣的站在那里,原来是女儿的头撞到桌棱了,磕了一个大包。
“这是怎么回事?”妈妈有些生气地质问道。
“刚才玩游戏,她跑,我追,妹妹不小心被积木绊到了。”哥哥一边解释,一边偷偷地看着妈妈的反应。
这时妹妹忽然抬起头,撅起小嘴跟妈妈告状说:“妈妈,哥哥打我。”
听到妹妹这样讲,哥哥赶紧申辩:“没有,没有!我什么时候打你了?”
面对孩子说谎,聪明妈妈是这样解决的
妈妈作为大人,当然知道自己的小孩是个什么性格,哥哥本来就比妹妹大很多,平时都是让着妹妹,怎么也不可能打她。
妹妹磕到的头,显然也不是哥哥打的,那么无疑就是妹妹说谎了。
“就是哥哥打的,”妹妹说,“他扮成老鹰,用翅膀打我,我才摔倒的。”
妈妈示意哥哥回屋去,然后对妹妹很严厉的说:“妈妈不喜欢撒谎的孩子,你跟妈妈说实话,哥哥是不是没有打你?”
“嗯。”妹妹这才小声地说。
妹妹撒了谎,还冤枉了哥哥,哥哥同样也会很难过呀,你觉得要不要跟哥哥道个歉?”妈妈细声安慰道。妹妹也是点了点头,小跑着去敲哥哥的房门了。
不要用成人的道德观,来审视孩子的说谎行为
像朋友家孩子这样,喜欢说谎的孩子其实很多,说谎并不是因为本质“坏”,而是出于本能的一种自我保护。
小孩子的这种说谎行为,跟成年人的“道德”是两回事,家长遇到孩子说谎,不能单纯的从成人的“道德观”去看待孩子。
因为,小孩子的记忆和经验是非常不成熟的,对于一件事情,只会根据自己幼稚的理解,很可能有偏差。有的时候,孩子说谎只是为了取得他人的关注。
其实孩子的思维跟成人是不一样的。孩子的思维是有限的,很多时候他们的思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也只是单纯的想达到某种目,事实的真假似乎没有那么看重。
他们觉得大人只要不知道就没事,做了错事,并撒谎说不是自己做的,这是他们用来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表示过:撒谎倾向属于自然倾向,是自发的,是普遍的。
所以,孩子说谎这种行为完全可以解读成儿童自我中心思维的基础。
而德国儿童心理学家斯特恩则认为:“孩子直到七八岁的时候才会完全地陈述事实。”他同样认为:“孩子说谎的行为,仅仅是以自己的需要为前提,自我保护也是一种需要。”
家长们不难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小孩子说谎,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比较自然的现象。
所以家长们遇到孩子说谎,先不要慌,更不要大惊小怪,这根本就不是道德不道德的问题,根本也不是不道德的行为。
当孩子说谎时,要正确看待这个行为,千万不要将孩子撒谎行为上升到道德伦理的层面上。
面对孩子说谎,父母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当我们遇到孩子说谎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像小时候在做题中遇到难题,需要像解题那样去分析。
首先要做到不要急着去吼孩子,而是冷静下来了解一下孩子说谎的动机是什么,然后再引导孩子自我审视这种行为。
比如上述案例中的妈妈,帮着孩子做出一些分析,让孩子的思路跟着走,不要急于否定孩子说,“你不要这么做,”“这么做不对”等。
帮孩子分析撒谎造成的后果:“哥哥会伤心”、“老师同学也不喜欢说谎的孩子”,然后再让孩子去弥补过失“跟哥哥道歉”。
相信这样一个过程,比起对孩子吼,让孩子不要去做什么效果要好很多,因为孩子会对说谎有个明确的意识,下次遇到相同情形,也会多加考虑的。
今日话题:当你的小孩说谎的时候,你是怎么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