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哎呀妈
逛知乎时,看到热搜榜上的一个话题,被吸引点了进去:
“父母把孩子的《火影忍者》手办送人,孩子把父亲的茅台倒掉,父子二人反目成仇,如何看待这件事?”
孩子是名中学生,喜欢《火影忍者》,攒了很长时间的零花钱和压岁钱买齐了一整套手办。
本来还沉浸在拥有宝贝的喜悦当中,不久却发现,28个手办有10多个不见了。
怎么回事?
一问,才知道全被父母拿去送人了。
孩子火急火燎质问父母,却得到妈妈一句轻飘飘地回复:
“你都这么大了,还玩什么玩具。”
这个回答说服不了孩子,反倒把孩子激怒了:
为了逼他学习,竟然使用这种“阴招”,既然不尊重他喜欢的东西,那他也要把父母的宝贝毁掉。
于是,孩子把爸爸珍藏的几瓶茅台酒全倒了,以示报复。
以牙还牙了,看似大快孩子的心,可不难想象,这样的“拉锯战”最终只会两败俱伤。
孩子始终放不下被父母狠心冷漠对待的心结,爸爸痛心自己的藏品被儿子毁于一旦。
从此,父子间关系有了裂痕,难以修复。
生儿育女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明明是至亲的父母,却成了孩子心中的“仇人”。
明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孩子好”,却粉碎了孩子的心,逼孩子走上极端。
心理专家李玫瑾说过: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父母的问题。每一种异常行为的背后,一定可以在其所受的教育中找到原因。
把孩子养成仇人,跟父母这三种教育有关。
强行逼迫,带给孩子最毒的伤害
有一期的《超级育儿师》来了位“虎妈”。
女儿雨宸患有眼疾,她铁了心要训练女儿的视力。比如,要求女儿把小珠子穿成一串,没完成就不准吃饭。
这项任务对于看不清东西的女儿来说,太难了。可她放下的狠话,女儿唯有服从。
只是,结果并不理想。到了规定时间,女儿任务没完成,还弄撒了盘子里的珠子。
这时她更严了,一边用“不给你吃饭”威胁命令女儿捡珠子,一边倒数。
越逼迫,孩子越做不好。
一看到妈妈果真履行自己的承诺,把饭菜全部倒掉,孩子崩溃极了。
坦白说,看到雨宸哭得撕心裂肺的样子,我心如刀割。
明明雨宸做不到,妈妈还要逼她、惩罚她,这样的“爱”,真的很可怕!
即便崩溃过后,母女俩情绪都恢复平静,雨宸也保证下次会遵循承诺。
可那份被妈妈强行逼迫的阴影,一定深藏在她的心里,挥之不去。
很多父母,总习惯用自己认知的标尺,去衡量孩子所做的一切。
一旦觉得孩子的所作所为与自己的期待不符,就本能地用自己的权威来控制和命令。
也许在孩子尚且年幼时还能“被动”唯命是从,然而等孩子懂事了,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尊,恐怕只会用极端的方式来加以回应。
就像江苏那位离家出走的高三学生。
只因为没有吃完午饭就被妈妈当众揪回家吃剩饭,那一份被父母强权操控下的屈辱感,使他崩溃,也逼他离家出走,至今未回。
我们的孩子,不是宠物,也不是玩具。
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父母“自以为是式”的逼迫,得到的一定不是听命的孩子,而是抗命的“逆子”。
放纵溺爱,小心把孩子养成“白眼狼”
还记得那个在地铁里对妈妈拳打脚踢的女孩吗?
妈妈正拎着大包小包,行动不便。因为不小心坐错站,女孩竟多次对妈妈大打出手。
看到女孩双手插兜里、盛气凌人的模样,身边有人劝阻,岂料也遭女孩的反击。
这时,妈妈非但没有教育女儿,还替女儿开脱,希望大家放过孩子。
想想真是可笑!
妈妈极力维护、百般纵容女儿,到头来却还被女儿百般凌辱和欺负?
公众场合尚且如此,不难想象在家,这个女孩有多嚣张跋扈。
法国教育家卢梭有句至理名言:
“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放纵式溺爱,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父母和孩子间一定没有好结局。
因为孩子被溺爱惯了,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好是理所应当,自然心里也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武志红也说:在放纵型溺爱的家庭中,孩子是一家之主,而父母却要唯命是从。
这种颠倒的关系,往往会在孩子不顺心、不合意的时候,激发强烈的冲突和矛盾。
啃老啃了十年的儿子,被爸爸砸了车子和房子后,拿起刀想砍死爸爸。
已为人母的女儿,为了讨更多钱,当街殴打当环卫工的妈妈。
教育最可怕的结果,莫过于父母以为“爱越多越好”,却把孩子养成没人性的白眼狼。
如今的孩子,缺的根本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对自我与他人的认知。
生存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型环境中,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为他人考虑,他只有自私自利的自我主义。终把“不顺从自己”的别人视为仇敌。
不闻不问,滋生孩子的冷漠和仇恨
前段时间《爱的厘米》热播,不少人为佟丽娅饰演的关雨晴感到心痛。
作为家里的长女,她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却一次又一次希望落空。
比起她,爸爸更关心弟弟,有好吃的好用的,全都给弟弟。至于她,只是爸爸的提款机,得不到任何的关注和重视。
直到有一天,她和弟弟同时进医院,明明她也需要救治,可爸爸毫不犹豫地请求医生:
“我要救儿子。”
短短五个字,狠狠粉碎了关雨晴的心。
没有一个孩子会天生恨自己的父母,更何况是她这样一位有知识有文化的白领。
只是被爸爸的冷漠、不管不顾伤透了心,积攒了无数的怨恨、失望,最后成了绝望。
无奈之下,她决定和爸爸断绝父女关系,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恩断义绝的话,一旦从孩子口中说出,才最伤人。
然而后悔又有什么用?
就像“陕西好校长”当选者李进宝校长说的那样:如果父母今天总想把孩子当包袱甩,将来自己完全有可能成为孩子甩的包袱。
在孩子最需要关怀和认可的时候,父母的缺席和漠不关心,就像是扎在孩子心头上的一根刺,随着岁月不断生长,戳伤自己,也戳痛别人。
接待过一个男孩,转介人说他有仇母情绪,要心理咨询师好好疏导。
询问后才知道,原来他是个单亲孩子,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可是妈妈经常在外面打麻将,总是不着家。
有一次,他生病难受,想着打电话叫妈妈带他去医院。可电话怎么打也打不通,所以情绪才崩溃,在朋友圈里发文诅咒妈妈。
听完他的分享,内心甚是感慨。
这孩子,该有多缺爱,才做出如此极端的事情啊!
心理出问题的孩子,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得到的爱,太少了。
原来的他们,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全世界,却被一遍又一遍地遗弃、置之不理。
从未被爱充满,期待又不断落空,孩子心中的委屈、难过,慢慢变成一道墙,阻隔自己和别人。
失败的家庭教育,造成孩子失败、混乱的一生;
唯有成功的家庭教育,才能成就孩子,保他一生安康、顺畅幸福。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你如果想让小婴儿最终发育成既健康独立又合群的成年人,你就一定要给他一个好的开始,这个好的开始就存在于你和宝宝天然的亲情关联当中,这种关联就是“爱”。
没有什么东西,比“爱”更适合教育孩子了。
真正的爱,是看到孩子心中所爱,尊重并接纳,放手让孩子尝试追逐自己的梦想。
真正的爱,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又能有限制地约束他的行为,为他定规矩做人生指引。
真正的爱,是愿意花时间去了解探索孩子的需要,以孩子的感受为优先,陪伴他,保护他。
这样的爱,便是一种善待,方能保全孩子的一生。
让孩子的生命中,烙印下被父母关怀过的爱的痕迹,唯有这样,他才懂得爱自己,爱别人,善待人生。
作者:哎呀妈,多平台签约作者,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师,愿用自己的心和笔,开启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