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高校教师上升通道狭窄,委员建议评价体系更多元化

如何激发各年龄段人才的积极性?2023上海两会期间,不少政协委员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在上海市政协委员、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杨浦区政协副主席、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李麟学看来,高校教师承担着很大的压力,“作为研究型大学,我们正在努力与世界最好的大学接轨,并在有些方向上形成超越,方向肯定是对的,但也给不同层面的教师,尤其青年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教书育人与科研负担都不轻松。”

上海市政协委员李麟学   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图

李麟学谈到,高校教师当前的上升通道相对狭窄,“对不同层面的老师,有没有更多样化的成长路径和体系?首先,不同学科的成长路径与规律不尽相同;其次,有的教师科研能力强,但有一批与学生打成一片、深爱教学的老师也同样重要,但我们能不能规划好这类老师的上升路径?”

李麟学认为,如今高等教育随着社会发展,在发生快速的迭代与变化,这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们一直讲精细化,希望未来能把教师的评价体系、成长路径、学科架构,做得更精细化、更多元化。我想在大学里,除了一部分老师要做世界最好的高精尖科研,也很需要老师花精力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透彻,‘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能力也不可或缺。”

与此同时,上海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市委副主委、上海交通大学机电控制研究所所长刘成良发现,在青年学者以外,45岁以上的高校教师学者们也有自己的困境。

“我国推出了多项国家级人才计划,在引进、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进而让他们为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作出贡献。但我们发现,过了45岁、50岁之后,计划几乎就没了。”刘成良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上海市政协委员刘成良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图

刘成良谈到,一些国家级人才计划的年龄限制,让年龄超过45岁的大部分学者失去了入选机会,这可能让他们失去创新的动力和工作的积极能动性,造成人才的极大浪费,也不符合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规律。“实话说,45岁以上年龄段的很多学者,待遇已经不差。促使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一些荣誉激励。”刘成良同时认为,不同学科、不同学者的“花期”不同,“成熟期”也不尽相同,而中国不乏“大器晚成”的学者。

刘成良认为,中国推出的多项人才计划设立于中国人才匮乏,尤其是青年学者储备不足之时,现今国情已经发生变化,国家发展一日千里,同时人才回流如潮,使中国储备了大量科研人才,已经远非过去能比。因此,对人才年龄的限制,数量的限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急需改革。对此,刘成良联合黄勇平委员联合提交了《关于完善45岁以上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的建议》的提案。

他提出四条具体建议,一是对接国家人才年龄错峰申请,设计上海45+人才补充计划;二是设置新的国家级上海人才计划,为更多人创造机会;三是不“以帽取人”,打破唯帽子的评价体系;四是加强顶层设计,对人才帽子进行更趋合理的经费支持。

标签: 上海 高校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