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双非院校大学生究竟还有多少选择

后疫情时代下,双非院校大学生究竟还有多少选择

(作者:谢梁成、胡时润、王子豪、郝润泽、邓瑞 指导老师:屈文静)

郝烨是一所“双非”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他,无疑在即将毕业的今年面临着困境。他来自一个的山区里的县城,作为家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他被全家寄予了厚望,可仅靠父母务农的微薄薪酬难以维持他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更何况他还有一个在上高中的妹妹。因此在大学期间,郝烨总会在周末去打工兼职,以期望能够尽快还清助学贷款。但也因此不能全心投入到学习当中,使得他的专业成绩仅在前50%,这个不上不下的排名让他愈发的普通。尽管如此,郝烨依旧满怀期待,希望获得一份心仪的工作,让他在还清助学贷款后回到县城,学以致用,改变家乡的风光面貌,这正是他选择本专业的初衷。然而理想照进现实时,总会有些出入。在疫情的影响下,郝烨尝试过线上面试等多种面试的方式,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985,双一流等院校的学生,郝烨自认为能力上不输给他们,但是与他们相比,好像自己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相同的应届毕业生,来校园招聘的岗位与企业都不尽相同,郝烨无意之间认识的一个朋友江川就是一个某交通大学的985院校学生,两人之间交往密切,同时江川也是个农村出生的大学生,目前唯一的最大不同就是一个是双非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一个是985院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

6月份,一是到了毕业季,外面的烈日在西安显得格外的大,郝烨穿梭在各大企业的面试中,苦不堪言,一份又一份简历如同石沉大海,郝烨说:“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现在在外面,投了许多的公司,很多都没有消息,给我发面试的很多冒牌公司。现在还在外面租这房子,房租,生活费,压力太大了。有的时候真的想不如回老家去算了,但是又真的不甘心。”郝烨也是有感而发,巨大的生活压力使得他必须尽快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这样情况下只能是不断的降低自己的要求,郝烨说现在能给他一份工作就行,没有其他的要求了。学习了四年的大学课程,到头来一个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只能如此妥协了嘛。郝烨又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消息,就是之前好友江川(985院校毕业生)邀请他一起去投简历,结果两人一起投了十几家公司,江川几乎全部收到了面试通知,反观郝烨本人则是只收到了两家公司的面试通知,最后两人同时面试一家**科技有限公司的时候。江川进去几分钟就出来了,江川回忆道对方只是询问了一些基本问题,然后就直接问什么时候可以入职。在郝烨本以为不是很难的时候,结果然他傻了眼,对方拿起他的简历细细盘问,问到大学经历,有无奖项或者实践经历等等,最后给了他一句回去等通知。这样的区别待遇使得郝烨很是郁闷。

郝烨认为很多时候外面挂着的招聘信息都没什么意义,因为刚出学校的大学生又没有什么工作经验,还要在学校上被歧视。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是不断尝试不断被拒,最后失去了求职的激情与信念。当前的大学教育强调大学生全方面发展,培养兴趣爱好,发挥自身的价值。但是就当前就业形势,诸如郝烨这样的大学生更希望的还是快速解决就业问题。

郝烨不断陷入了苦恼,疲倦,郁闷,愤懑甚至自我怀疑,大学四年的学费前前后后将近3万元,而且这是不包含生活费,社交等杂七杂八的费用的情况下;目的就是为了顺利毕业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可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本科毕业学生为什么找到一份工作这么艰难呢!是眼高于顶还是真的无可奈何,郝烨在此期间不断的尝试联系各家公司,可是要么没有回应,要么就是问能否接受低薪重复性工作,甚至碰到打着招聘的旗号却在卖课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无良企业。这种招聘的乱象重复出现在各大招聘网络平台上面,令人防不胜防。双非的本科生就真的只能不断降低自身的要求嘛,真的还有选择嘛。

也正是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多数线下招聘以及求职大会转变为“空中双选会”,“线上双选会”等形势,造成了一定程度雾中看花的效果。求职者以及企业双向谨慎,看似是方便了双方沟通交流信息的过程,实则造成了就业信任的危机,本身面试的效果遭到了大大的折扣。而疫情造成多数人事业,破产。单位又急需人手,这种困境以及悖论导致就业难,尤其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方面来看,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受疫情影响更为直接和深远。

郝烨的同学肖雪则是选择了另一个方向的发展--考公。至于为社么肖雪会选择考公,她是这样说的:“由于我想早点就业,对继续读书没有太强烈的欲望,于是摆在我面前的两条路是秋招和考公。我自认为成绩和实习经历都不太出色,并且最主要的是我觉得我作为双非院校的学生,在职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不及那些985,211的毕业生。我也和认识的企业招聘者联系过,我这个专业都是优先考虑那些985,211的毕业生的。所以觉得自己在秋招中不够有竞争力,便决定专心备考公务员。其实选择考公的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都清楚地知道考公并不代表着能“躺平”,如今已不是“一杯茶,一张报纸看一天”的时代,很多公务员的工作强度也很大,只是相对来说较为稳定而已。”

其实相比于很多人来说,肖雪算是比较幸运的,至少家里做着小生意。使得她能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自己选择的道路。肖雪的父母也希望女儿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在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忙于找到好的实习以及去优秀的大厂工作机会的时候,肖雪则是在关注公务员考试信息以及招录信息。肖雪全身心复习功课。但同时也有着烦恼。肖雪说:“父母对我付诸了太多的期望,以致于倍感压力,同时目前考公的人数不断上升,竞争越来越激烈,难度越来越大。丝毫不敢懈怠,因为输不起,如果没考上,就浪费了一年的时间。”

肖雪回忆那段时光,她在每天晚饭后开始看书,做题,一直持续到12点以后,在搬回家复习之后,很多时候她的母亲还会起床叫她休息,那段日子似乎不知疲倦,哪里都不去玩,晚上备考,白天睡觉,认认真真备考,两个多月下来,肖雪照着镜子都感觉瘦了很多。笔试结果出来,肖雪报考的职位招录10人,两百多人竞争,她笔试名列第3,接下来是体检和体能考试,体检显示一切正常,由于第2名因为身体原因被刷,她替补到第2名。也许是自己掉以轻心,觉得自己的体能不会是问题,结果在体能考试的过程中,1000米跑项目,快临近终点时脚崴了一下,摔倒在地,超出规定时间3秒,结果体能考试不过关,硬生生被刷。那一天天气很热,灼人的太阳一点也不怜惜,肖雪坐在体育场的台阶上,很沮丧,打电话给一个朋友,告诉他自己被淘汰了,电话里说着说着就哭了……

 可即使是这样的情势,无数的大学生仍然不顾一切往里冲。社会学研究学者田雄说:“曾几何时大学生还对公务员这份工作不屑一顾,现在的大学生就业观念却变了,在他们眼中公务员就是香饽饽,即稳定又体面,福利待遇还高,甚至衍生出了“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这样的说法。”

不论现在是大学生是出于对公务员工作本身发自内心的认可,还是出于后疫情时代萌发的对“稳定感”的向往,再或是出于对长辈们“苦口婆心”劝说的被迫顺从,多年来,年轻人的“考公”热久热不退且持续升温的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相比之下考公这条路上双非大学生和985,211的差距在缩小,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无论如何,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以及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迈得更稳妥,会是每个当代大学生终生的课题。

为了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2019年到2022年的国考仅面向应届生的岗位占比从39%升至58%,仅面向应届生的人数占比从42%升至67%,从数据上来看有明显的扩招,毕业生却并没有觉得上岸变容易了。慢就业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可慢就业这条路着实拥挤,学生坚持的成本很高,倒不如尝试去找工作,总比无谓的等待要好。

针对这点,西安一高校辅导员老师可谓是深有体会,“找工作了没?打算什么时候找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较为普遍,给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而这种情况下需要学生,以及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同时某些家长的态度也是决定学生就业心态的关键因素。

到底是有多少因素影响力大学生就业呢,是什么截断了大学生就业的选择呢?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赵老师告诉我们大体上有几个重要的原因,首先就是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有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导致的就业困境,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欠缺,大学生就业预期不符合实际情况。

金融学专业学生郑思雨则是在这段时间里面心力交瘁,2021年中的时候,郑思雨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的相关材料,而那是又正值学校开展毕业实习,同时开工使得他白天在外找实习单位,晚上看文献读资料,郑思雨说:“这样的生活非常的累,并且因为自己只是双非学校的学生,本来和面试官相谈甚欢,一切都快敲定下来在等通知了,结果等来的确实没有通过,一番追问后才知道,还有几个985,211的学生也在这家企业面试了。”无奈,只能重新寻找。

等找到实习之后又得开始早上7点起床,因为公司离得远又害怕路上耽误,只能起得早,9点到公司,下午6点下班,赶回学校已经是晚上8点多。这还是没有加班的情况,有的时候碰上加班,回来的时候路上都没什么人了,只剩下一些路灯还亮着,走在路上都感觉凉飕飕的。根本没什么时间再去看文献,准备毕业论文的事儿。这段时间的经历让郑思雨疲惫不堪,并且找到的这个工作并不是她心里的第一选择。真的是实习太过于难找,加上疫情的原因企业经济也不景气,招聘的岗位减少以及同时期太多寻找实习的大学生增加,这些情况让她迫于现实只能降低标准,找到了现在的实习。种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像她这样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加重了心理负担。也导致有一些大学生产生焦虑、迷茫、恐慌等情绪,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对此,知名社会学教授田雄告诉我们:“问题的核心其实不是没有工作,而是市场上没有匹配大学生的工作。其实很多行业人才缺口非常大,例如服务业,幼师,家政,养老等行业都缺乏人才,但大学生生最期待的工作却是体制内、互联网和金融行业。这种供需错配才是就业难的根本原因。疫情绝不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它只是加剧了原本就存在的问题,要想解决就业难,需要对教育体制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去年的打击教培,中考分流,发展职业学校,要求全面发展就是改革的第一步。”

“至于面临就业难的大学生,他们首先要意识到人生不是只有一种答案,人生的选择是多元的,人的命运更需要自己去探索,他们需要去颠覆过往被灌输的认知,迎接崭新的自己。”最后,田雄教授期望更多的“双非”大学生稳扎稳打,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