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研究政策好不好,首先要搞明白政策是怎么来的。一个东西怎么评价,总要搞明白他的来龙去脉。搞不明白怎么来的,就不会理解现状,理解不了现状,就理解不了未来。
有的干部是上世纪分配的,有的干部是新世纪考编的,还有的干部是转业的,除此之外,还有人才引进的办法,事业编转编也存在。当干部的路千头万绪,人来自五湖四海,最终带着一个相同的宗旨走到了一起。
干部不管从哪条路来,做的事情不一样,在的部门不一样,处的地方也不一样,但都有一个相同的宗旨,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不能一个人一个办法,一个人一辈,事情千百样,就要按照事情服务。进了综合办事大厅,或者叫为民服务中心也好,党群服务中心也罢,进去办事,看到的一定是业务窗口,不是年龄窗口。
把群众要办的事情分类,按照事情进行服务,就有了政策。
好的政策出自哪里,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想法,就算是在干部中,想法也不一定能得到统一,这没有什么,毕竟干部的来源不一样。
要是谁觉得坐在办公室里就能想出政策,那一定是瞎了心。这句话讲出来,会得罪人,但是得罪干部,总比得罪群众要好。
不是没有人喜欢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一定有人喜欢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
老艺术家冼星海先生去延安的时候,一开始也喜欢坐在屋里写歌,有人讲要让冼星海先生参与劳动,教员说不用,让他自己写。写着写着,他就会自己参与到生产中来。
后来冼星海先生果然自己来了。别人问他,你一个音乐家,为啥要出来种地?冼星海先生说,人坐在办公室里,远离了群众,是什么灵感也不会有的。
跟人接触,才能有灵感。
政策也是这样出来的,坐在办公室里,一定出不来好政策。做音乐,想要做人民的音乐,就要和人民接触,出政策,想要出利人的政策,也要和人接触。
群众不是千篇一律,不是只有一类人,流水线工人是群众,掮客也是群众,商会会员是群众,摊贩也是群众。
和什么人接触的多,和什么人融为一体,就会不自然的给什么人出好政策。
但是,就有人不喜欢去劳动群众呆的地方,就是有人觉得自己高高在上,觉得自己干了这么多年,享受享受也没有什么。
级别上到了一定层面,就会有一堆人围在周围,他们围过来不是为了被围着的人好,是为了自己。
权力上能出来的东西多,一句话就是一个项目,这么大的好处,又岂能没有人围猎?
所以,听到的一定是顺耳的话,吃到的一定是想吃的菜,玩到的项目一定是赢到麻。
每天和这样一伙人呆在一起,能出对什么人有利的政策呢?
更不要提,有的人和美国领事馆混在一起,有的人和制药厂的老板混在一起,还有的人混迹十里洋场,享受着西方的生活方式。
他们的嘴里,岂能吐出象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