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家庭出现了问题,就是三个角的位置紊乱了。平时我们看起来特别简单,三个人只有三个支点,但是却能变换出很多复杂的形状来。
著名的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在英国的一次育儿讲座中说,你或许做事情有着自己的标准,珍惜自己做主的生活方式。但是很遗憾,你一旦成为母亲之后,从此就应该适应孩子,而不是相反。
这段话说的非常正确,一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在这个关系里,父亲,母亲,孩子是一个三角的位置。
宝宝3-6岁这个阶段,开始有了性别意识。他们更倾向于和异性父母的亲密,往往对同性父母出现排斥的心理。这是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对娃以后亲密关系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家庭存在着一个角的缺位,往往都是父亲。另外两个角会无限的靠近,是母亲和孩子。最终的结果是:宝宝承担了父亲的部分角色,或者是承担了父亲和母亲的双重角色。
母亲是照顾孩子最多的人,小的时候,妈妈会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每天怕宝宝吃不饱,穿不暖。很多妈妈在结婚生娃之后,选择辞掉工作,在家做起了全职妈妈,全身心的投入到育儿之旅当中。
等到孩子上了学之后,老母亲又过多的关注成绩。每当考完试之后,孩子的分数就是家庭中的晴雨表,这也是老母亲快乐和痛苦的源泉。娃要用自己的好成绩来呈现给自己的母亲。
很多妈妈给娃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样让娃没有一点儿属于自己的空间和自由。妈妈每天陪着孩子上学,上各种兴趣班。虽然天天都喊着非常累,却又忙的不亦乐乎。这个时候,孩子要用刻苦努力来反哺父母。
孩子需要用自己的好成绩来证明自己的优秀,有的时候他们都想不明白,只因为一次考试成绩的下降,妈妈比自己都伤心,甚至流泪。
娃为了让父母开心,不得不选择努力的学习来考取高分,达到家长的满意。孩子成了父母的照料者,家长却成了孩子的索取者。
我们都希望:孩子不再痛苦,父母也不再焦虑。到底怎么做呢?这里提供两个思路。
一方面,良好的家庭,能够治愈人的一生。反之,令人窒息的家庭让孩子想逃离。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问答,老师问学生:你学习是为了谁?学生回答:为了妈妈。这听起来感觉有点幼稚,事实上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他的成绩就是爸爸妈妈看的,高分也是父母炫耀的资本。
爸爸们因为工作忙碌,经常出差。男人把赚钱养家当做自己的责任,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更没有心情去关注宝妈的心情,他们认为好好工作就可以了。
妈妈有了情绪无法宣泄,不能指望宝爸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安慰,只能靠娃来缓解。潜移默化当中,孩子就填补了爸爸的位置。最后的结果就是家庭的三角被打破,角色混乱。
很多母亲会抱怨:你爸爸根本不顾家,不关心我,希望自己家的小暖男会懂自己的心声。还会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表现不好,我就不理你了,甚至说要和孩子爸爸离婚。如果你的成绩不好,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我就没有继续生活的勇气了。这么多年我为了你,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舍不得买好衣服,一直围着你转。
如此这般的话语,希望获得孩子的内疚感,让娃觉得自己亏欠老母亲的,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报答喂养他们。母亲的这种焦虑的心态,只会让孩子内心恐惧。
作为家长,应该认清事实,孩子需要正向的成长,走到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他们自然会长大懂事。父母过早过多的要求孩子报答,只会适得其反。
当孩子长到了一定的年龄段,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做,父母没有必要凡事包办。该经历的困难,就让他们自己去面对,大人可以引导孩子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
另一方面、父母适度退出。
全职妈妈承担起了照顾孩子的全部责任,不要把这件事成天挂在嘴边,说自己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这样会给娃道德上的绑架。家长怎么做都是大人的事情,不应该让孩子来背负太多。父母总是说爱娃,一切为了孩子好。
事实上,家长只是孩子人生的参与者。陪伴的过程,并不是要包揽娃的一切,要给他们建立十足的安全感。随着宝宝年里的增长,父母就要适度的放手,慢慢退出,孩子终归要独自翱翔于自己的广阔天空之中。
凌晨妈妈来叨叨:
每一位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宝宝,但是不要因为父母角色的错位导致孩子心里痛苦。父母要给娃充分的尊重,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意见。遇到了问题,共同研究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样的家庭关系更加和谐,孩子也能迅速的成长起来。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