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孝斌
近日在黑龙江哈尔滨一个地铁站内的女厕所,一名来自北京的女子发现有个约6岁的男孩站在里面上厕所,随即提出质疑。随后孩子家长称此女子伤害了男孩心灵,将女子堵住要求道歉,双方在厕所内发生争吵。
1月31日中午,当事女子高女士(化姓)在回应此事时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当时感觉害怕也很尴尬,希望男孩家长能够道歉。
当事人微博截图
对此,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晓边表示,家长须对小孩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规范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
被骂女子希望男孩家长道歉
1月30日晚上,疑似女当事人的北京网友发微博和抖音讲述了事情经过。
“我先进地铁站厕所,拉开一个没关的门,发现有个男孩儿站在那个坑上,我就被吓到了。我第一反应就说了两句‘这里是女厕所’‘你是男孩儿你不能上女厕所’,对小朋友从头到尾没有说过侮辱性的词。然后我就去隔壁坑上厕所了,到这里这个小孩儿都没有哭……他妈妈把我堵在厕所的坑里,甚至一开始连门都不让我出,让我道歉……”
当事人微博截图
在另外一篇博文中,该女子提出3个疑问。
一问,为什么6岁的男童在父亲也在地铁站的情况下,由母亲带入女厕上厕所?
二问,即便可以带进女厕所,那是不是需要母亲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在坑位门口陪同,以告知进来的人此坑位有男孩(孩子没有锁门)?
三问,孩子妈妈对提出质疑的人进行长达近半个小时辱骂,难道成年人就必须心甘情愿被骂?
在网上流传的视频中,一名女性在要求人道歉,身旁站有一个小男孩,说他6岁,旁边还有其他人。
1月31日中午,这位发布微博和抖音讲述事情经过的网友高女士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就是进女厕所遇见男孩的当事人。前几天她到哈尔滨旅游,1月26日下午3时许,她当时进入哈尔滨地铁2号线尚志大街站,准备乘地铁去赶乘当日下午4时20分的高铁回北京。
当事人微博截图
“我当时进厕所后,看到一个坑位的门没锁,以为里面没人,结果拉开门突然看见一个小男孩站在坑位上,第一时间感觉害怕,其次感觉很尴尬。”高女士回忆,她当时跟那个小男孩说这里是女厕所男孩子不可以进来,后来孩子的妈妈从其它坑位过来说儿子被她骂了,并叫来其他家人要求她道歉。
“我没有骂过那个小男孩。”高女士表示,后来地铁站的工作人员过来将男孩家长拉开,她才上地铁赶到火车站,差点儿没赶上车,当时时间紧张她没有报警,回到北京几天了还在抑郁和难受,希望男孩家长能给她道歉。
高女士称,家长带孩子外出照顾孩子的心情和难处她能理解,但家长也要体谅他人的感受,6岁男孩子应该去上男厕所,不应该进入女厕所。
当事人提供
极目新闻记者找到了疑似男孩母亲的抖音号,但已是隐私设置,无法留言。
1月31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拨打了哈尔滨市地铁服务热线,接线员称不知道此事,已将记者的问题记录,转交有关部门人回复。截至发稿时,极目新闻记者尚未收到回复。
哈尔滨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也予以确认,其表示,正在了解此事。
专家:家长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对于此事,网友也是议论纷纷。有网友称,由于不在现场,不了解具体的事情经过,单纯从疑似当事人的网友发布的事情经过来看,孩子妈妈带6岁男孩上女厕所确实会引起其他如厕女性的尴尬和不适,家长还是应该正确引导男孩子自己去男厕所大小便。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晓边在评论此事时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件事情反映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涉及到孩子的性教育与健康成长。
郑晓边教授表示,相较于成年人,幼儿的确对规则、边界以及他人的感受认识较模糊,缺乏自主判断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抹去他们的性别认知和界限感。男孩子已经6岁,应该有一些性别的意识、规范和行为的要求,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甚至3岁之前,家长都要培养和引导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须对小孩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有些家长特别是母亲对孩子比较溺爱,总以为孩子还小,上女厕所都带着,其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郑晓边教授表示,从进入幼儿园开始,里面有男同学也有女同学,包括家长、老师都需要规范孩子的社会行为,比如男孩上男厕所,女孩上女厕所,男孩子站着小便,女孩子蹲着小便,积极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认同。
郑晓边教授称,孩子一般是妈妈带,妈妈带好几岁的男孩子进女厕所看起来是小事,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孩子,让孩子产生错误的性别意识,让男孩子误以为进入女厕所仿佛是对的,对于孩子性别意识的健康成长不利,也忽视了厕所里其他女性的感受。
同时,郑晓边教授呼吁家长依法育儿,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应积极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加强培育、引导和影响,从小规范孩子的性别角色行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异性孩子如厕应有公共指南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男童进女厕引争吵”“男童进女更衣室让人困扰”“男童该不该进女澡堂”……已经不记得这类事情,是第几次引发争吵和矛盾,并且冲上热搜了。而每一次网友的态度,基本上取决于男童的年龄和家长的态度,如果年龄小一点,家长和气一些,就会有很多人说,孩子还小,互相体谅,各退一步;但如果像这次冲突里这样,男孩已经6岁了,而家长又特别霸道,自我中心,那就很可能将激烈的争吵,从线下燃烧到线上。
相关新闻视频截图
为什么男童的年龄被视为这一行为是否合理的关键点呢?因为儿童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开始有性别意识,对不同性别、年龄的人之间的身体差异有好奇心,并且通过各种感受来探索和学习。
一些到了入学年龄的男童,在其母亲眼里,或许仍是个性别不分明的孩子,但在其他女性或是女童的妈妈眼里,已经属于异性。他们出现在异性的更衣室、厕所,会让介意的人感到冒犯,同时也不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性别观念。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完全认识不到这一点的家长,为数不少,而且不可否认,很多母亲带男童上女厕所,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父亲在家庭育儿中严重缺位,我们很少听到有父亲带女童去上男厕所,对吧。
一来是,女性的性羞耻度往往大于男性,二来,父亲单独育儿的情况相对较少。
就拿这次引发热议的事件来说,被骂的女子特别生气一点就是,男童的父亲明明就在附近,发生争吵时,男童母亲还打电话叫其来帮忙,这家人却没想过让父亲带男童去男厕所,这就是打从心底将育儿都看成是女人的责任,而且没把其他女性的感受当回事。
类似冲突频频发生,其实压根就不是,究竟该不该容忍孩子,该不该体谅妈妈的问题,而是公共设施和规则双双缺位的问题。
一直以来都有人呼吁推广建设“第三卫生间”,这当然是最好、最终极的解决办法,但是国家那么大,涉及性别隐私的公共场所那么多,这必然是个任重道远的工程。而且,即便设施到位了,如果观念不改变,意识不提升,尴尬和冲突依然难以避免。
不少国家都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明确的行为规则,比如儿童进入异性厕所的年龄限制、儿童单独如厕的安全须知、家长或其他人员陪同的行为守则等等,用规则来约束行为,从而减少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摩擦,同时引导父母去从小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
制定这样的公共规则,并且依据规则严格管理,相对来说成本较低,操作性较强,不但可以统一标准,减少争端,而且也能更好地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督促各方都去注意言行,互相尊重,避免出现这种当众撒泼骂架的丑陋场面。要知道,让一个6岁的男孩在女厕所里看着母亲和其他女性疯狂互骂打架,对他的心灵才是真正的扰乱和伤害。
来源:极目新闻(记者:刘孝斌 评论员:屈旌)
编辑:陈曦紫 刘思宇
审核:苏争
实习生:阿依乔丽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