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虽然只是一个敲门砖,但有的行业有的公司门槛太高,对一个三本学生来说,根本就敲不进去。
就像我一个朋友,985高校毕业的,毕业后就通过校招顺利进入了华为上班,刚毕业月薪就有上万,这对于一个三本学生来说,根本是无法想象的。
我堂哥曾经也想要转行加入华为,堂哥是二本,专业是工程水电,虽然专业不对口,但堂哥一直想要报一个程序员班,最后转招进入华为上班,原因无他,正是看重了华为的稳定和高收益。
我还有一个哥哥,十年前刚毕业那会,就通过校招进入了一家国企,也是做工程安全方面的,刚进去的时候薪资只有三千多,但现在也已经月入上万了,且休假稳定、工作稳定、福利待遇也非常稳定,而他当时还不算一个本科,只是一个大专,现在自考进入了本科。
总的来说,一个三本学生刚刚进入社会,如果不靠家里的资源的话,一般来说起点不会太高,刚毕业可能也就几千块钱,再高一点就轮不到三本学生了,那必须也得是985/211才行,再往后,靠的也不是个人,更多的应该是运气。
我们假设你的智商没有问题,情商没有问题,在一般标准意义上,那么大概率作为一个三本学生,你不太会进入到大的公司,即便是侥幸进入了大公司和国企,那也是从小岗位做起,那也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今天一个三本学生,很难再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到大公司和头部公司。
从宏观上说,时代不同了,就连一些“厂二代”都会说,这是一个存量竞争的时代,不再是过去那样增量竞争的时代,这意味着竞争更激烈了,大家都在原有的市场中去竞争,新的市场已经饱和,那内卷短期内只会愈演愈烈。
从微观上讲,随着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985/211名校毕业的大学生也不再是稀缺,更多的普通大学生更是遍地都是。
在市场有限的情况下,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却越来越多,今年不出意外又会刷新毕业生人数,根据教育部的数据,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会比去年多出82万,这意味着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会高达一千一百多万。
这说明啥?
这说明三本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稀缺的劳动力了,加上大学改革之后,考上大学的难度降低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本的含金量自然也就降低了。
从这个角度讲,三本学生的未来和以后,其实也就可以预见了。
这几天《狂飙》这部电视剧很火,但我唯独印象深刻的是演员吴刚的一句台词,他是这样说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们的经济飞速发展,不可避免地过于注重了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公平分配的效率,从而导致了一些不平等的分配现象。”
我认为这句话能够很好地概括今天的很多问题和现象。
例如三本学生的未来。
初始的原始资本积累,让很多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最后导致人生境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曾经玩过一个手游,认识了一位华为的高管。年龄可能也就在三十多岁的样子,早年间在英国做华为业务,据她所说,年薪在一百万以上,回国后目前在东莞的华为松山湖,华为公司还给她分配了一套八十多平的房子,就在松山湖那边。
就玩一个手游卡牌养成游戏,前前后后就花费了七八十万进去,对她来说,当然是小意思。
而她什么学历呢?海外留学经历,加上加入华为比较早,自然在华为的收入也不会低。
这就是差距。
三本学生高不成低不就,诚然是有一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研、考博,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这样的比例在三本中是非常少见的。
更多的人受限于学习环境和大学,在自己的大学生涯中浑浑噩噩过一生,出来后要经验没经验,要能力没能力,大公司不要,小公司看不上前途低,最后甚至只能和那些没有本科学历的人一样,送外卖、跑网约车、甚至进厂打工。
不出意外的话,这样的收入可能比进入小公司工作还要稳定。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这些年我们的社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我们就身处其中,只是好多人后知后觉罢了。
这就如同日本经济泡沫的前夕一样,变化好像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但实际上早已经有许多前兆去佐证,只是一些人不信,一些人半信半疑,还有更多的人完全看不到。
举个例子,内卷这个词其实也就是最近这几年出来的,虽然这个词很早就出现在中文语境中了,但真正爆火网络的,其实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罢了。
又比如,十年前大家都还在提快速奔跑,奋斗发家致富等关键词,这几年却变成了寒冬、抱团取暖、企业家信心、资本寒冬、促内需等等。
公共词汇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已经能够说明很多。
从数据上看同样也是如此,过去经济增长动辄八个点、九个点,如今经济增长2022年不出意外只有3%的增长率,今年据说会被定到5%左右,但和过去相比,我们的高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互联网公司也集体在喊降本增效。
在十年前,这样的变化是很多人可能都想象不到的。
2019年我还安慰朋友说,进厂也不可怕,我们的经济增长这么高,不出十年,进厂收入随便月入上万,因为我们的劳动力越来越稀缺,我们的经济增长越来越高,自然人均收入也会跟着上涨。
但今天我还敢说这话吗?
未来越来越不可见,未来越来越难以看清。
很多人都在恶性竞争,用极高的竞争成本,去换取相对失衡的收入,大家都在这样做,内卷就形成了。
一本、二本和三本,机会就像阶梯一样,逐步下行,轮到三本的时候,可能就没多少选择了。
虽然今天的很多公司扬言只要本科以上的学历,但只要你去面试,你的过往的能力和经验,你的抗压能力,以及你竞争对手的简历,都决定着这家公司是选择你,还是选择其他人。
我们也许错过了最佳发展的时期,我们也许还在经历最佳发展的转型期,但除此之外,我们还面临着分配的问题,面临着结构性阵痛的转型问题。
如果这个事情做不好,未来的大学生也好,不是大学生也罢,都会很难。
宏观经济的好坏,背后代表着所有人就业的前景,也代表着人们收入增长的高低。
从“正能量”的角度来说,当然我们可以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命运,只要你肯努力、肯奋斗,依然还是能够过上不错的生活。
这一点我是同意的,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和过去相比,我们的机会的确是越来越少了。
未来,或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清且明白的一个现实问题是:我们可能永远也回不到过去高速增长的时代了。
日本年轻一代曾经也满怀期望,因为一代人比一代人的期望更大,他们渴望做出比上一代更大的成就,但当他们发现这个时代的变化时,可能失望也就来了。
什么是增长?宏观上就是一年的GDP比一年更高,微观上就是花钱的人比挣钱的人多。
过去房地产让很多家庭掏空了积蓄,用着世界上很高的房贷利率,去首付买房,然后三十年还款,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们的GDP飞速增长。
一个家庭买房,一套房就是上百万的消费,而如今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饱和,以及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买房的人越来越少,人生三大开销,买房、买车、结婚,而我们的这三个数据表现都不够亮眼。
加之汽车市场也进入了相对饱和阶段,未来大宗商品的消费,可能真的就只是中产以上的开销。
对更多的普通人来说,他们可能需要用未来的三十年去还房贷。
从这个角度上讲,经济不可能一直高速增长,买房一代完成了使命,接下来的三十年就是还贷时代。
房地产一直以来都占据GDP近四分之一的产业,我们需要借助房地产之外的其他产业去引领经济增长。
在眼下转型也好,市场也好,都进入到了一个存量竞争的阶段时,对大学生来说,这可能不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我们唯一能做的,也就只有去迎合时代,迎合它的变化,并且拥抱它。
很多年轻人都会迷茫、困惑、找不到人生的目标,但这不要紧,这就是年轻人的样子,就是年轻人的本色,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坎。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去帮助这些年轻人,告诫他们,少踩坑,多向上。
除此之外,降低自己的未来期望值,这样你就不会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学会满足,可能是未来每个人都要去试着强迫自己接受的一点变化。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