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校门口热闹起来。
每到上学和放学时,很多幼儿园和中小学的门口人如潮涌,尤其到了下午,家长或排队等孩子,或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自行车、电瓶车、小轿车车满为患,大大小小各类交通工具把校门口围得严严实实。一些好不容易突破“重围”的家长,把孩子紧紧护在身侧,穿行时格外紧张。
不少学校需要交警专门维持秩序,疏导交通,学校也往往采取分批放学、到指定地点再解散等方法,但因为瞬时人流量较大,种种措施收效难言显著,校园上下学门口的秩序、安全等问题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
浙江宁波尝试给出一种解决方案。2017年起,宁波市鄞州区开始实施“最美上学路”改造。项目最大限度释放校门口的空间,并在地面上直接标识上下学的动线、接送规则,通过区块颜色的不同划分专门区域,供家长等待,或供学生通过,尽可能避免了人车混行、交通拥堵等现象。
今年,上学路改造项目已经进行到第7个年头,鄞州区已诞生了33条类似道路,多少次磨合,几番升级,好不容易让学校师生、家长、附近居民等各方都赞誉有加。现在,宁波各区(县、市)都在全力打造“最美上学路”。镇海区、江北区几所学校的学生收获了上学路“大变样”的惊喜。
不仅是宁波,去年4月,温州市首条儿童友好学径正式完工,学生自行参与地面标识和墙体彩绘设计;去年9月,杭州市临平区启用首条“无忧上学路”,各班级规划专属临时放学点,设置儿童专属“护学通道”,地面增加儿童友好标识和图样,重新规划了临时停车位及非机动车停车位,志愿者主动加入,多方协同保障孩子们的上学路安全。
记者去走了走这条上学路,看它究竟美不美。
一致认可
张莺从棉服里侧的口袋里掏出一份名单,当地42所幼儿园和中小学的地址及联系人信息都在上面。那段时间,他正按着名单,一所一所拜访,然后选出2023年“最美上学路”的改造学校。
2017年,宁波市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政设施保障中心牵头改造鄞州区首条最美上学路,张莺正是这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起初几年,改造名单由当地教育局综合研判后,直接交给他具体执行。从2022年开始,开放学校主动申报的途径,去年报名的学校有22所;今年已增至42所。
因为费用有限、精力有限、时间有限,张莺最终选出7所学校,其中,3所幼儿园、3所小学、1所初中。“每个学校都要去联系,和校长、老师一起现场勘查,设想用怎样的方案比较好。”张莺说,入选的学校符合3个条件:亟须改造,涵盖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地域分布覆盖全区。同时也会考虑学校意愿,讲究先来后到,去年报了名,今年又报名,可能会优先考虑。
在鄞州区当地,项目享有很高的美誉度,入选名额甚至可以用“紧缺”来形容。单位分管领导明确表示不插手名额分配,张莺跑遍所有申报学校再做决定,都是为了提前堵住“闲话”,“万一有人打招呼插队,开展工作更困难;要是有人质疑选择标准,我也能有话说。”张莺说。可项目刚落地的那两年,氛围可没有这么火热。道路改造集中在暑假进行,需要学校大力配合,有学校觉得太麻烦,作用不大;改造后的道路变得“花花绿绿”,有市民质疑实际效果,在地上画几个方块、几条线就能保障学生安全?
“最美上学路的秘诀不在于把道路做得漂亮。”张莺说,他承认,几个方块和几条线可能毫无用处,无论标识有多精妙、色彩有多亮眼,最多提个醒,已经到学校区域了,如果没人愿意遵守动线和规则,画得再漂亮都没用。“最美的,是一种文明意识,大家愿意自觉守护孩子们的平安童年。”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宁波市四眼碶小学新河校区。“一到上下学时间,学校门口周边道路非常拥堵,并且没有秩序,到处都是狂按喇叭的声音。”张莺了解到,那条人行道就在他管辖的标段内,已有15年未经改造,路面凹凸不平,路面砖松动。他初步打算,从市政道路路况改善的角度进行基础提升。后续经过调研,张莺发现,这条道路有一些不合理的设置。比如,学校在门口的柱子上写了班级名称,家长找到对应柱子等着接孩子,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很难看清楚。改造过程中,张莺跟校长商量,“能不能把标牌取下来,做成有线条、有方块的道路?”校长很热情,一口答应,学校也很配合,专门安排临时更改引导学生放学的路线。
第一条“最美上学路”。
改造完成后,校门口两边约100米的道路上都被画上供学生通过的绿色通行道,家长的等候区在道路两旁,并且按照班级划分好了区块,明确标识在地面上。这样一来,地面标识能更清楚地规划好动线,同时把放学规则植入进去。再到放学时,学生分批排队走过中间的“绿色通道”,到了对应的班级区块,家长早在一旁的蓝色区域等候,解散后,区域间很快便能完成交换、散场。
这条简单又有效的1.0版最美上学路给了张莺很大的信心。不过他静下心来一算账,这比常规的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多花了不少钱。“但是值得!”这个项目在张莺所在的市政设施保障中心内部获得了一致认可。2018年,团队成员共同努力,从道路的日常养护经费中省出一部分,又完成了5所学校的最美上学路改造。后来,项目经由媒体报道,社会反响强烈。最美上学路被列入区级民生实事工程,2019年开始,有了专项资金保障项目进行。
多方合力
去采访前,记者也认为,项目听起来很简单,实施起来也应该不难,不就是在学生上下学的区域内,用不同颜色的染料在地面上画方块和线条吗?直到被张莺领到学校门口后,记者才明白,其中麻烦事很多,一条上学路的改造,需要几方合力才能够完成。
“这里之前根本没有学生能走的路。”江东实验小学(北校区)校长周萍萍指着现在百米长的风雨连廊说,“原先连廊的位置是一片光秃秃的小草坪,里面还有几棵树,对面小区的居民经常在两棵树中间系根绳子,晾晒被子,草坪边缘立着一根电线杆,沿着这片草坪,还画出了5个停车位,附近小区的垃圾桶也放在那里。”
之前,一走出校门,学生直接面对的便是一条狭窄的双向车道,各式车辆来来往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022年,这所学校入选最美上学路的改造点位,张莺首先要释放校门口的空间,没想到,虽然只是一片小草坪,“产权”归属情况却很复杂。绿化带归园林部门管;立在路当中的电线杆,关系到交警的摄像头;5个停车位占据了市政道路,但收费归小区业委会;放在外面的垃圾桶是小区居民用惯了的,也很难搬走。经过近半年协商,市政、园林、环卫、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多方共同努力,才最终促成空间腾让,原先草坪的位置搭起廊道,和道路分离,学生上下学时有了专属空间,家长也有专门的“站台”等候,安全又方便。
华泰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西校区执行校长柳耀亮也曾因为停车位发愁。华泰小学(西校区)校门前曾是一个公共停车场,每年由小区业委会对外出租,能有将近3万元的收入。但长期以来,车辆在停车场驶入驶出,学生在车辆间穿梭避让,安全得不到保障。另外,校门口地面下陷比较严重,一到下雨天就积水,家长送学生上学时,都要多备一双干净的鞋,走进校园后把踩得湿透的鞋子换下来……为了腾出校门口的可用空间,张莺和学校、街道、社区、业委会、居民代表等开过一个现场会,希望小区能把公共停车场“让”给上学路。大家心里都没底,校长也做好了这块空间用不了的准备,“毕竟单靠行政力量‘拿过来’,大家讲的话可能不好听。”柳耀亮说。
没想到,了解了前因后果后,小区主动把停车位的空间腾了出来。现在的华泰小学门口,狭窄的通道变宽敞了,四周布置了排水沟。原本的灰色地砖以蓝、绿两色清晰划分了家长、班级等候区和车辆停放区。还有一段长约50米的风雨连廊,相较普通人行道抬高了15厘米,以鹅黄色为主色调,配设了围栏、顶棚,沿着路口一直延伸进来。
细节升级
几年下来,鄞州区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33条最美上学路陆续诞生,并已从1.0版逐步升级到6.0版——色彩划分区块,绿色通道供学生通行,蓝色区域供家长等待,除了这些基础设置,还增设了风雨连廊、照明灯杆等设施,方便下雨天和夜晚的接送。
项目最关键的部分,不是在地面上涂涂写写,而是校门口的空间安排。学校周边的基础设施在布局设计上很有讲究,张莺一口气列举出许多:学校围墙外的绿化可能不适合种根深叶茂的大树,更适合栽植灌木丛;学校门口30米左右的范围内不适合设置公交车站,更不适合设置公共自行车停放点,都会挤占空间,妨碍学生疏散;学校门口的店铺和摊贩,尽量不要占据公共空间……
在保证空间够用的基础上,最美上学路才能在细节上不断升级,提升学生和家长的体验感。
风雨连廊是在2022年的改造中新增添的设备。“一开始我们也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装。”张莺说,宁波地处沿海,容易受台风影响,但在走访中不少学校、家长提出了下雨天打伞的问题,他们一咬牙还是决定做。从设计到建造,团队做了好几次实验,在连廊具体打造过程中,他们又根据不同部位、不同需求精心挑选了具备耐腐蚀、耐撞击、耐冲压等特性的材质,连廊所有栏杆都是圆角,所有的焊接点都进行打磨,不能有毛刺,表面采用喷塑工艺,而非简单油漆。
“除了在选材上讲究外,我们还专门制定了养护技术导则。”张莺说,为了让这些最美上学路保持明艳亮丽、安全可靠,去年开始市政中心工作人员逐一踏勘早前建成的最美上学路,实施“一路一策”专项养护。在养护过程中,工作人员会严格对比设施原色卡,并采用超强面层保护剂进行修复。同时,他们还尝试运用更多新工艺、新材料进行养护,如在盲道修复中,采用“现浇一体”,实现路面连续摊铺,省时省力、环保耐磨;在路面裂缝修复中,采用的新材料可有效耐高低温、抗老化。
随着项目不断推进,最美上学路逐渐变身为学校特色文化的展现平台,“一校一路一景”正在成为现实。有一所外国语小学,学校老师设计了一套热带鱼图案,代表各个班级;宁波潘天寿艺术学校的学生主动请缨,画出一组地标建筑的剪影,分布在“一带一路”各沿线城市。还有一所小学,坐落在樱花大道的尽头,本来就是“樱花校区”,旁边还是樱花公园,上学路由此绘制了大面积的樱花图案。
除了各学校的特色文化,“最美上学路”也探索出了更多样的功能,“文明校园”等宣传标语在这条路上一一落脚安家,也许以后还能在连廊里添置小屏幕,播放教育视频。“这是一条解决民生实事之路,也是一条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之路,更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之路。”张莺说。
一条道路的意义和价值超出预期。在宁波,随着最美上学路的推广,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家长遵守约定,在班级对应位置等候,不堵在校门口;学校遵守约定,按时由老师带队,将学生带到解散点;路过的人遵守约定,避开绿色和蓝色的放学路;周边的居民也遵守约定,把校门口的空间尽可能让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