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所医学院冲刺“医科大学”!更名的红利有多大?

将“医学院”更名为“医科大学”,无论是在招生、拨款,还是师资队伍建设上都将获得巨大的红利,因此也被众多院校管理者视为在位期间的终极目标

撰文 | 凌骏

2月13日,安徽省教育厅公布了《关于2023年度第一批拟申报高校设置事项的公示》,对拟向教育部申报的蚌埠医学院更名蚌埠医科大学事项予以公示。

学院更名为大学,是国内多年来的一股风潮,有不少医学院多年来锲而不舍、屡败屡战。“将‘学院’更名为‘大学’后,无论是在招生、政府项目、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都将获得更多的支持。”郑州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聂伟对“医学界”分析道。

蚌埠医学院能抓住这次机遇吗?

今年2月8日,蚌埠医学院召开“更名大学工作动员会”,党委书记蒋家平强调,更名大学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工作组、各部门、各单位要勇于担当,服从服务于大局,把对蚌医的深厚情感化作干事创业的动力。

院长翁建平更指出,更名大学是蚌医发展史上不可错过的机遇。

图源:蚌埠医学院官网

蚌埠医学院创立于1958年,由上海第二医学院对口援建,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学院培养出了十五万余名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包含5位院士,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范先群,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树民、陈孝平、王福生。

作为皖北地区独一所的医学高等院校,学院如今拥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30个本科专业、7 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全日制在校本科、硕士研究生超14000名。此外,蚌埠医学院还是教育部“5+3”的临床医学专业试点高校,其王牌专业临床医学成为国家一流本科建设点,学科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早在2018年7月,蚌埠医学院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建成“全国知名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奋斗目标。2019年,安徽省教育厅公示了将蚌埠医学院改名蚌埠医科大学的决议。

此次,蚌埠医学院改名进入到向教育部申报的公示环节,公示时间为2023年2月13日至2月17日。这也许是蚌埠医学院距离改名蚌埠医科大学最近的一次。

升格大学,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今,全国至少有超10所医学院更名为医科大学,包括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

此外,各省市目前至少还有14所医学院目标为“更名大学”。在年初的海南省两会上,海南医学院院长赵建农称,今年海南医学院的主要任务就是更名医科大学。

2022年12月31,潍坊医学院官网刊登“新年贺词”,指出2023年要聚焦升格医科大学这一攻坚任务。2021年起,川北医学院已连续三年在新年贺词中表示,更名大学是核心任务、是首要目标。

聂伟对“医学界”表示,“以目前对办学的资源倾斜,加上传统的高校等级观念,只要医学院发展到一定水平,无论是出于政绩还是未来发展考虑,冲刺更名大学可以称得上是‘不惜一切代价’。”

更名工作“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2021年5月18日,新乡医学院校长任文杰在“博士点建设和更名大学专题工作会议”称。同年12月,他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全力打赢更名大学决胜战。

在更名大学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新乡医学院已“斗争”了近十年。根据2022年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的“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榜”,新乡医学院排名第31位,仅次于西南医科大学,高出蚌埠医学院10位,在所有已“学院”为名的医学高校中排名第一。

可自2013年启动更名工作至今,历经“河南医药学院”“中原医科大学”“河南第一医科大学”等诸多讨论与尝试,2022年8月,河南省教育厅最新的回复仍为:对校名进行论证。

相比新乡医学院,原泸州医学院更名的过程同样坎坷,结果却要幸运得多。

2015年,原泸州医学院先后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因被认为会造成名称混淆,遭遇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和西南医院管理者、校友、医护等强烈反对。其中,西南医院首次以官方名义发表声明,坚决反对泸州医学院的更名。但教育部依旧发函盖棺定论,“新”西南医科大学横空出世。

“医学院更名为大学,从改革开放起就有了,如今随着全国大学数目的不断增加,学院愈发显得‘低人一等’。”聂伟说。

此外,在冲刺“更名大学”的过程中,学校还可能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获得更多资源助推学校发展。

2019年,泰山医学院联合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后,学校接连入选山东省重点大学建设计划、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并获得了博士学位授权,高校排名上升、高考录取位次上涨,获得的财政拨款也远超前身泰医。

2020年11月,潍坊市副市长李平在工作研讨会上披露,政府将投入两亿元,推动潍坊医学院升格为医科大学。新乡医学院近年来也接连获得土地划拨,用于新校区的扩建。

在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后,学校录取分数线年年攀升,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2021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上,泸州市更宣布将在未来十年,继续给予西南医科大学10亿元资助,支持其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院”不该比“大学”低一等

“但想要升格为大学,高校管理者就需要迎合对应的指标体系,创造额外的条件,其中也包含一些繁琐的行政管理工作。”聂伟对“医学界”表达了担忧,“这个过程并非完全聚焦于专业教育,甚至还会分散一部分精力和财力。”

根据2006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称为大学的,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学科数量、占地面积、师资队伍、教学科研也都有严格的限定。“可要办好一个医学院,理论上只需要一个特色专业就足够了,追求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把某个领域做到极致。”聂伟说。

在聂伟看来,改名潮让一些院校不分实际情况,学校建设从“小而精”逐渐转为追逐“大而全”,并不利于医学专业教育的长远发展。

不仅仅是医学院,有统计显示,2012年至2017年,全国超过200所高校更换了校名,至少37所学院在近5年内完成向“大学”的蜕变。

2012年,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院长卢冠忠就在接受《解放日报》采访时称,更名最大原因是希望借此开拓发展空间,(技术)学院作为以“应用技术”为办学之本的本科院校,科研经费已突破1.4亿元,但在社会舆论下,“学院”似乎总比“大学”低一等,或被误认为是专科学校,在招生就业、人才引进、产学合作等方面遭遇尴尬。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撰写的《高校更名的冲动从何而来》一文则指出,在追逐更名中,不少高校增设了学科和专业,但是否符合本校的定位,能否办出高质量,办学者却关注不多。学校规模变大,体量变大,名也顺利更改了,原来的办学特色却丢失了。

“蚌埠医学院更名后,至少仍冠以‘蚌埠’。”聂伟说,“但像泰山医学院、泸州医学院,之后都会被慢慢遗忘,医学历史、人文品牌和一部分校友资源也会被渐渐抹去。”

2017年,教育部曾下发《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称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

可相较于“无形”的损失,升格大学所带来的资源红利却是实打实的,对于众多管理者来说,文件反而更凸显了“大学”的稀缺与珍贵。

熊丙奇在前述文章中分析道,这是因为我国当前对高校的评价主要是行政评价,而消除对高等学校的等级化、身份化管理,需要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和评价制度,对高校办学进行专业评价,形成各类型、各层次高校都能办出一流水平的办学环境。

聂伟认为,“医科大学”和“医学院”不该有先天差异,应一视同仁,更合理地根据办学实力、学科建设水平和专科特长等进行资源分配。“名字叫什么不重要,要注重的是高校内涵建设,教育部门也要支持特色医学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校更名的冲动从何而来?大学“名分”很重要?》,http://edu.people.com.cn/n/2015/0303/c1053-26626599.html

2.《高校热衷“学院”改“大学” 称被逼无奈》,https://www.ewt360.com/News/Detail/17538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