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尺和饭碗,只能拿一个吗?

近日,泰州一位初中老师课堂上体罚学生,用戒尺抽打学生手掌,被学生拍下来发到网上。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后,当地教育局表示已经介入调查。知情人士则表示,是因为学生作业错太多,才引来老师动怒体罚。

对于此事的原委和责任认定,还有待当地教育部门调查。但值得注意的是,体罚学生的新闻,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和愤怒,但这次却不同,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老师。网友纷纷表示“严师出高徒”“小时候都被这么打,现在回想起来非常感谢老师的严加管教”“放任不管家长投诉,稍加惩戒大喊违规”“以后老师都佛系自保,最后吃亏的还是学生”……

为何泰州这位老师能得到这么多的同情和支持?其原因很简单,相比于殴打辱骂学生的极端体罚行为,“戒尺打掌心”这种尺度不大,又自古有之的教育惩戒手段,属于大家尚可接受的范畴。

然而,法律对教育惩戒权的界定,和这些网友的认知存在着偏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2021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也严禁“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行为”。由此来看,“戒尺打掌心”显然已经超出了教育惩戒的范畴。

必须明确的是,我们绝不赞同一切形式的体罚,暴力也从来不是教育惩戒的答案。尽管“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强制压迫教育,可以让一些孩子提高成绩,改掉某些陋习,但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损害也是不容忽视的。而放任老师滥用暴力体罚,造成的恶果更加不可估量的。现代教育理念在不断革新发展,我们也不能抱守着古代私塾的那一套惩戒手段不放。就算我们小时候大多都经受过体罚,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从来如此,便对吗?”

但是,淘汰了体罚的教育惩戒,也并非完美无缺。

查阅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惩戒手段较轻的包括罚站、批评、检讨、劳动,重的手段有家长陪读、停课、停学,但却没有一个中间地带。当学生出现问题屡教不改,批评罚站管不了,停课停学又过于严苛,这时老师就急需一种中等程度的惩戒办法来管教学生。说白了,这所谓的中等程度的惩戒办法,过去是体罚,现在则完全真空。也就是说,虽然教育理念不断丰富发展,但教育惩戒的手段却越来越少。

如今,老师教导学生如履薄冰,稍有过激拿起戒尺,就可能丢了饭碗。长此以往,面对那些难以管教的学生,无计可施的老师即便有责任心,也只能明哲保身,无奈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暴力体罚到佛系教学,很多老师正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对于教育惩戒的范畴,我们显然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既要保护学生的尊严,也要保持老师的威严,因此,现在很多人呼吁让老师拿回“戒尺”。我想这并非是鼓吹体罚,崇拜暴力,而是期盼老师拿回课堂上的权威,拿回对学生错误行为进行矫正的能力。

我们不希望老师使用戒尺,但是,我们希望老师有一把戒尺。

作者:泊南

《南说评论》专栏

标签: 教育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