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推“作业熔断机制”为孩子减负,家长为什么高兴不起来?

近日,常州市某小学发出通知,宣布学校本学期启用“作业熔断机制”:晚上超过9点,学生就可以无条件停止做作业,未完成的作业隔天也不用补做。

此举一出,广大家长一片哗然。学校的初衷无可厚非,“启用这个机制,意在让老师们提高课堂效率,注重提优补差,尤其要在课堂上关注后进生的学习,让问题在课内解决……确保孩子能有充足的睡眠”,但一刀切的“熔断机制”直接为“拖延症”孩子开了绿灯,家长不免犯难:不做作业如何巩固知识点?没有规矩何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近几年来,“双减”政策一直在发力。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学校老师“留作业”提出了十分细致的要求,其中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各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等。

毋庸置疑,无论是为学生长远健康成长计,还是出于确保学生次日上课效率考虑,具体细致的作业量规定都很有必要,而“熔断”机制更是“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的有力支撑。从这个角度而言,“作业熔断”值得鼓励。但这一机制能否真的每天准点触发,其实有赖家长配合。就像很多家长交流群中,常有关于辅导名师和精选教辅的讨论,以至于“学校老师的作业减少了,家长的作业并不少”。

回头看,虽然很多城市积极践行教育“减负”,从前些年“缩减学生的在校时间”到现在推出“作业熔断机制”,但减负效果却不容乐观——小学生三点半放学后的大量空闲时间,一度促成了课外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近两年国家试图通过整治课外培训机构缓解家长焦虑,但机构的减少也让不少家长吐槽“报名普通补习班无望,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寻找‘一对一’或者‘小班制’补习老师为孩子查漏补缺”。当然,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可以指责这是家长过于焦虑所致,但鉴于学生、家长面临的现实升学压力,各地出台具体的“减负”政策,确实有必要充分考虑现实可行性。

相较于常州市的“过九点不作业”,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设置了两个“熔断机制”:晚上9点后,如果三到六年级学生还有家庭作业没有完成,家长可以申请免做;如果语数英三门作业超过一个小时没做完,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情况申请免做。安徽阜阳市第一初级中学规定,每天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个别学生经努力,到晚上10点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作业,确保充足睡眠。同样是“作业熔断”,这两所学校考虑了必要的作业量,同时把家长的判断纳入考量,这无疑能加现实层面的可操作性。

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网课一度成为全国孩子学习的主要渠道,随之而来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问题较往年更为突出。最近刚刚步入新学期的学生,对线下学习也需要适应过程。学校在考虑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考虑通过何种方式让孩子尽快收心、恢复正常的学习状态。在推出“作业熔断机制”之时,也应针对每个孩子的现实情况,找出“九点后还要做作业”的症结:如果是作业量的问题,学校有必要从学科角度帮助精选作业,减少重复、机械性作业;但若是涉及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问题,则要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跟上同学们的脚步,不可让“无条件不做作业”成为孩子逃避学习的挡箭牌。

标签: 小学 作业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