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悠悠妈
公众号| 悠悠妈德国育儿
前段时间悠悠在学校有魔术兴趣班的期末魔术汇演,学校邀请家长们去观看,下午在学校参加托管班的孩子们也都去给“小魔术师们”当观众。
悠悠随口说了一句:“妈妈,你明天去看表演的时候,一定要录像啊。我要发给L看,很遗憾,L明天下午要上课,看不了我的魔术表演了。”
“上课?她上什么课啊?” 我有点好奇地问。
“上天才班的课。”
“天才班?还有这种课?我怎么没有听你说过啊?”
一时间我惊恐地发现自己好像错过了什么!
我逮着悠悠问:“这个天才班是在你们学校上,还是在外面上?”
“在外面上。” 悠悠边答手里边磨着铅笔芯,她正在根据TKKG的侦探秘笈制作指纹收集器...
“那L为什么可以去上天才班,你为什么不去啊?”
“因为L是hochbegabt(高天赋)。”
“哦,那怎么判断她是高天赋的呢?”
“老师有让L,P和K三个人做一套测试题,测试结果显示L和P是高天赋,K不是。”
这三个孩子都是悠悠的好朋友,从一年级开始我就一直知道L很聪明,数学很好,但不知道聪明到可以上天才班。
而K呢,据她妈妈说三年级上学期每门成绩都很好,成绩单上都是最优级别。可是K居然没有通过天才班的测试,看来天才班的门槛也没有我想象的低。
“这个测试我怎么都没有听你说过啊?老师为什么没有让你做测试呢?你不是每次考试成绩都接近满分吗?妈妈觉得你也是高天赋呀!”
“我不知道”,悠悠耸耸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手里继续忙着磨笔芯。
第二天去学校看魔术表演之时,正好又看到小P的妈妈接小P放学。我隐隐觉得小P这么早离校,应该也是去上天才班吧?
回到家问了悠悠,得到了她的确认。
接下来几天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关于天才班的信息,但是只能查到笼统的、非具体的信息,德国的天才班都需要经过学校老师的推荐,并没有公开招生信息和渠道,所以也不知道招生标准是什么,具体学些什么内容。
老师给他们班三个孩子做的测试,应该是智商测试类题目。
我又试探性地问悠悠:“你想不想做那个测试?要不妈妈跟老师发邮件,等四年级的时候,让你也做一下那个测试,说不定你也是高天赋呢?通过了那个测试,你就可以去上天才班啊。”
我的内心戏是,这么好的资源可不能错过了啊。
万万没想到,悠悠却说:“不不不,我不想去上天才班,去那里要做特别难的题。”
呃,这么难得的机会居然被悠悠视为粪土。。。
又过了一段时间,学校发来了袋鼠竞赛的通知,袋鼠竞赛类似于德国奥数,3年级及以上的学生才能参加。通知上如是说:
我们学校至少要有15个孩子报名,学校才会向袋鼠竞赛组委会提出报名(以学校为单位参赛),请希望参加的孩子们在XX日之前向老师提交报名表。
15人咋一看是个小数目,但我们学校三四年级加起来就150个孩子,说明至少得有10%的人报名。看来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不容易啊,否则校长也不用等到有足够的学生报名才去向组委会申请参赛了
我问悠悠:“袋鼠竞赛你参加吗?我帮你报名吧。就是去试一试,考好考坏都无所谓。”
小妞摆出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使出缓兵之计说她要考虑一下。过了几天再问,她坚定地说不想去。。。
好吧,我知道强迫是没有效果的,既然孩子不想参加,那就算了吧。反正往年竞赛的题目我可以自己打印出来让她在家里做,能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就行,指望她迎难而上是没戏的。
我查了一下高天赋的判断标准,其中最明显的一条就是:喜欢挑战,渴望解决复杂的难题和任务。
光这一条就让我打了退堂鼓,悠悠目前的表现是正好相反吧!
虽说学校的课内内容她随便学学就能轻松拿高分,但要她主动挑战更难的题她就没那个意愿了。
哎,算了算了,我邮件也不必急着给老师发了,还是再观望一段时间吧。
看到悠悠放学后在家里疯玩,我忍不住问:“你朋友L放学了都在干嘛啊?为什么我每次约她,她妈妈都说没时间?”
“天天在家学习,她喜欢学习。” 悠悠答。
“真的假的啊?学什么呢?”
“数学、德语。”
“那你是不是也要像L学习,在家里多花点时间搞学习啊?” 我试着激发娃的自驱力,期盼着得到一个积极上进的答复。
“Nein(不)。别人做什么是别人的事,别人爱学习,不代表我也要跟她一样啊。”
啧啧啧,瞧这坚定的语气,淡定的态度,让我不得不服!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我的孩子跟我不一样。
小时候的我一直是班里成绩最好的,是“别人家的孩子”,一部分天生使然,一部分后天竞争环境所致,总之我从小就对自己要求很高,习惯性优秀,绝对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学习上从不需要父母操任何心。
但我也必须承认,这么活着是很心累的,而且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累。总在给自己设定目标,实现后马上又定一个更大更难的目标,用目标驱动,永远在追赶,永远不满足。
过去这一年的时间,我不断追问自己:人真的有必要活得这么累吗?
反观悠悠,她是天生的知足常乐派,一点小事就开怀大笑,对外部事物宠辱不惊,既可以和天才交朋友,也能和“学渣”打成一片。
不管是受欢迎的社交达人,还是遭受同学孤立的“怪人”,都视悠悠为最好的朋友——我甚至不知道她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她天生就是个生活家,走到哪里就把哪里布置得温馨漂亮。毯子、抱枕、毛绒娃娃、手工装饰品随手拈来...她喜欢躺在自己布置的小天地里听故事、天马行空编故事、改写歌词、发明新笑话,练好后兴冲冲跑过来讲给我听。
我常说,悠悠在哪里,哪里就最舒适。
她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也从不和别人比较,她是如此的自洽又自在,享受生活的每一分钟。
是的,我想明白了,幸福是一种能力,而幸福与否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自洽。
只要活得自洽,对生活感到满足,那么其他的外部条件和标准都不重要。
悠悠天生就具备这样的快乐能力,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我最希望她活成的样子,她那悠然自得的姿态正是我最欣赏又羡慕的!
我想我要做的,不是去对她高标准严要求,逼着她上进,破坏她内心的自洽。我没有资格去定义她的快乐,我需要做的是保护她的自洽,守护那份难得的内心平静。
当然,育儿态度上的转变也与我自己心态的改变有关。这几年受到疫情和战争的影响,我越来越怀疑做长远计划的意义。
以前的我总是在为未来做计划做准备,愿意为了未来的“美好”而暂时牺牲当下的生活质量,也就是咱们的老话说的先苦后甜。
可是疫情让我们意识到拼什么都不如拼健康,而当下在欧洲发生的战争、核威胁和去全球化趋势更是加剧了世界局势的不稳定,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为未来做长远计划真的有意义吗?
在这样的心态下,当我看到延迟退休、ChatGPT的新闻时,我都好像局外人一样无动于衷。
有人为了工作到死而哀叹不已;
有人担心将来被人工智能抢了饭碗而失业。。。
可这些担心都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只会影响当下的心情,徒增焦虑。
不如趁着未来还没来的时候,好好珍惜和享受当下的生活吧!
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唯一能掌控的就是当下。
把现在的每一天过好才是活着的最大意义。
倘若未来变得更好,人工智能帮助人类创造财富,减轻人类的工作量,人不用工作那么长时间就能活得很轻松,那么现在享受当下的决定是正确的;
倘若未来变得更差,科技发展加剧贫富差距,而我们的社会制度又没有进化到能够遏制这点,富人舒适似天堂,穷人活得不如狗,那么当下的及时行乐就更是明智的选择了。
65岁才能退休的话,也不能把理想生活都寄托于退休之后了,退休后还走不走得动、能活多少年都是个问题。想做什么现在就去做,想看的风景现在就去看。
ChatGPT的出现更是让当下的鸡娃内卷变为徒劳,20年后AI横行的世界属于有创造力、想象力、强大人际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跨学科通识人才;
要会思考、会联想、会玩、会领导、会融会贯通,这里面没有哪一项是可以靠鸡娃鸡出来的。
与其让孩子整天学习做题备考,倒不如让TA多玩玩(当然,天才除外),玩倒是真的可以培养与AI抗衡的能力。
这么一想,我在育儿上也更释然了,由于要照顾然然,天天看着悠悠玩没时间管她学习也不那么自责了。。。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拿自己的经历说刷题、努力考高分都是有用的,我就是靠此改变命运的。
嗯,这一套道理的确适用于我们这代人,但下一代难以复制。
毕竟社会已经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啦,我们经历的孩子不会再经历,而孩子将来要经历的,是我们从未经历过的未知。不能老是拿过去的经验想当然套用在未来上。
其实,倒也不必为孩子的将来太过担心。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房价的地狱级疯涨,为了买房打拼一辈子。到了下一代,说不定房价不涨甚至降了呢?毕竟人口在萎缩,生育率在降低,年轻人变少,买房需求也会减少,基本供需平衡大家懂吧。
说到延迟退休,我们这一代恐怕是躲不过了,我在上篇《21世纪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延迟退休:德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到67岁退休的?》写过:
近几年我国出生人口一直是下滑趋势,在1000万左右;2022年出生人口急降至只有850万。而当他们25岁进入劳动市场的时候,正好是80后进入退休期。
可80年代我国的年出生人口一直都在2000万以上。25年后,这么少的劳动力要如何养那么庞大的退休人口?
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要渡的劫。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这一代渡的劫还少吗?这是悲观主义者的看法。
乐观来看,我们这一代经历了祖国的最高速发展期、世界现今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和最繁荣的全球化时期,实属幸运。
再转念一想,我们孩子这一代出生率极低,等到他们老了的时候,出生率很可能在经历了多年的人口负增长后早已回升,届时年轻劳动力又会远远多于老人,我们的孩子们很可能就不需要工作到65岁了呀!
这么一想,咱还是多关心下自己这辈子的生活质量,少操点孩子的心吧!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宿命,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可以预见的,操心也可能是白操心,帮不上忙是小事,就怕给孩子帮了倒忙。
当然,我的这种心态变化今年也会反映在公号上,更新频率明显比以前少了。。。
不过大家放心,在文章数量减少的基础上,我会力求提升文章质量,保证不浪费大家的阅读时间,让你们打开的每一篇都有所收获!
好了,不小心对你们说了这么多心里话,无意说服谁,纯属我自己的碎碎念。评论区留给你们,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吧!
悠悠妈于德国
2023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