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在一批年轻人经历着失业、裁员,连份糊口工作都找不到的当下,另一批年轻人,却已经在职场被悄悄富养起来了。
被公司富养是一种啥体验?这意味着你不仅没被裁员辞退,还一路被提携着升职加薪。作为职场新人,公司愿意花大几十万培养你,让你出国培训、预算无忧。既学到了职场硬实力,还不用996熬夜爆肝。
而普通打工人,更多面临的是“职场穷养”。从入职那一刻起,你就得独自面对捶打和碾压。初入职场无依无靠,身兼多职,钱少活多,全靠自学成才。
同样是打工,有的公司把你当人才,有的公司则把你当耗材。如今的职场,能富养着员工,才是好公司的硬指标。
被富养的员工,是职场里最松弛的那一类。
他们在职场里不用担心自己的升迁路径,因为公司已经给他安排好了一套成长地图。想学啥都有人教你,想干啥就拿钱供你,生娃休产假也不用担心被辞退,满满的都是安全感。
滋养你,而不是榨干你,是公司在富养你的证据。
90后市场经理玉米,就是一个被富养型公司选中的人。2015年,TOP2大学毕业的玉米历经校招层层筛选、成功入职深圳一家互联网大厂。
刚进职场,她就体验到了富养的第一层级——全方位、系统化的高配版新人培训。
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所有校招生住在某个海滩度假景区,培训内容主要是一些通识性的职场知识,例如公司的法规政策、如何提升沟通效率、怎么做PPT展示等等,职场小白们学了就能马上上手。
能具体到什么程度?“部门负责人教的做市场营销活动的框架,基本上就是我们实际工作中写方案的框架,直接往里面填内容就行。”
网上流传的各类大厂培训体系
大厂的富养,更体现在工作中。玉米参与过某个产品的周年庆活动,一个H5页面需要几幅插画,项目负责人大手一挥,几十万预算花出去,直接请来一位知名画家。
“那时候好像随便做个项目,合作对象都是名人。见到的大人物多了,我也就渐渐不怵他们,学会了一些商业谈判的技巧。”
有的富养型工作让新人开局一路畅快,有的富养型工作,则是让人不再担心35岁就被裁的职场魔咒。
2021年,干了6年互联网运营的四川人子弹,转行加入了一家跨国保险公司。
对于这样半路出家的保险新人,公司对他们没有明确的业绩要求,反而给予了一笔特殊补贴。“最初18个月的发展期,公司有单独的新人津贴,你每个月赚了多少钱,公司差不多会按1:1的比例补贴你。”
不过子弹最看中的,是这个行业“不是单纯地消耗你,而是随着工作年限越长,行业积累越深。”
保险和律师、医生差不多,都是越老越值钱。子弹有个从业8年的女同事,如今几乎不用主动拓展新客源,因为单子都来自老客户的推荐,“开年第一个月,光佣金就拿了小10万,还不包括其他奖金。”
互联网行业的生存逻辑则截然相反——等年纪大了,加不动班了,老板可能觉得,你还不如那个150块一天的实习生好使。
子弹以前出差频繁,经常忙到深夜吃路边摊
如今离开互联网,24小时随时待命、出了bug紧急去救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保险公司上下班时间自由,学习培训或是拜访客户都随他自己安排,时薪还是过去在互联网时的3倍。
子弹也终于不用在周末吃火锅的时候,突然拿出电脑干活了。现在的周末,他可以出门骑摩托、玩飞盘、攀冰,抽出时间享受生活。
冬天,子弹去山里攀冰
如果可以被富养,谁会愿意被穷养呢?大部分资质平平的年轻人,职场开端突出一个“穷”字。
29岁的芒芒2016年从一所三本院校毕业时,和名校生一起参加了校招。但等待他的不是offer,甚至不是拒信——过不了学历关的年轻人,大部分公司连拒信也懒得发。
后来,他好不容易为自己争取到一家知名外企的实习机会。本以为和好学生们站上了差不多的起跑线,结果上一入职就懵了。
“一个背景特别差的人,突然进入精英环境里。别人都是名校生,英语说得流利,人也长得漂亮,反观我就是土包子。”
此外,这家外企的做事风格要求实习生独当一面,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完全没有人教。“就靠你自己琢磨,leader一个人带十几个实习生,他根本忙不过来。”
芒芒实习时公司附近的环境
在迄今为止的7年工作经验里,芒芒也入职过口碑不错的电商公司,十几万员工规模,福利待遇不错,是别人眼中的富养型工作。
但芒芒依旧在被穷养。
他负责推广工作,直接领导却是做采销出身,既无法提供专业建议,资源支持的力度也很有限。“领导常对我说,推广我不懂,你比较专业,按你的想法来。但这其实意味着,他不会给你提供任何帮助。”
玉米从大厂离开后,加入了一家自己感兴趣赛道的明星创业公司。同样是做市场工作,她首要面临的挑战是——没有钱。
“以前在大厂,我可能每年有几百上千万预算,但现在到了创业公司,就得考虑这种高举高打的做法是否还适用。”
在创业公司,老板想请一些名人来站台,会先让玉米写个PPT,然后再写一封邀请信,一并用邮件发过去,没有回应就再发一封,“万一人家愿意免费来呢?”
到了创业公司,玉米需要自己主动参加一些场合,拓展资源
不同于大厂相对标准化的做事节奏,在创业公司干活,往往还要适配创始人的风格。
玉米的几位上司知道她从大厂来,他们之中有人很信奉大厂方法论,有人却很反感。于是汇报工作时,玉米有时候得准备两套方案,一套有“大厂味”,一套没有。
很累,工作量加倍,但至少工作能推进下去了,这是穷养环境下打工人的自觉——只能不停改造自己,去适应苦闷的职场。
对普通打工人来说,身处什么样的职场,往往由不得自己。如何为自己营造富养环境,才是真正的职场秘诀。
“老板不能富养我?那我就富养我自己。”
33岁的小红如今是一家知名教育公司的中层管理。10年前,他北漂的第一份工作,后厨帮工,工资3000,没有五险一金。
众人眼中清贫且没什么前途的工作,小红的评价却很高:“在饭店那段时间,老板教会我餐饮技能,我还能接触到来吃饭的名人,见了世面,还和其中一些人成为了朋友。”
小红加班后的夜宵
北漂第2年,小红去了一家初创教育公司。“双减政策”前,在线教育领域战况激烈。每年寒暑假,小红都因为招生售课的压力忙到连轴转加班。
但比起工作的劳累,他更在意实战中个人能力的提升。“你离战场更近,就要在自己的工作领域比老板更专业,把事情在自己的理解范围内做到极致。”
有一回,领导派他调研某学科的线下门店业务,这个活他前后持续了三四个月,一有空就往所有的教辅门店跑,最后生成一份几十页的报告,被某位高管分享到公司董事会。
和小红类似,在连续加入几家创业公司之后,玉米发现,自己处在穷养型的职场环境中,学习的主动性反而增强了。
“以前在大厂,公司提供的东西太多,不懂得珍惜,现在我特别愿意找资源学习。”
离开大厂后,玉米成了知识付费的忠实用户
有阵子微信裂变很火,但玉米不懂。于是她花一周时间看完了相关热门书籍和课程,然后开始带着团队,每周做一个新的裂变活动。
“两天跑完开发、设计、测试的流程,然后上线,结束后紧接着做下一个裂变。这样的节奏持续了三个月,给公司公众号和小程序涨了50多万粉丝。”玉米说,如果她还在大公司,做类似的活动流程至少需要一个月。
比别人跑得快些,多学新东西,并用小快灵的打法去试验迭代,从而技能包里又多一项能力,这是玉米在穷养模式下让自己富起来的方式。
小红形容这种富养自己的状态是——
“你也搬砖,我也搬砖,建立富养型的视角,搬砖的时候要想着大厦的样子。”
Ending:
有人说,讨论“职场富养和穷养”问题的大前提是——得先有公司愿意养你啊。
“就这两年的就业形势,都不是穷和富的问题,先养着再说吧。”
其实,无论是由富返穷,还是由穷致富,体现的其实是人在不同职场阶段里,不同的心境。
富养就一定升职加薪,穷养就一定无法出人头地吗?事实上,有人在富养型的公司中待得越来越安逸,慢慢失去了继续打磨竞争力的冲劲,在职场中越发失去价值。
而有的人在穷养环境下一直不敢安稳,持续为自己开疆拓土,反倒在职场中后来居上。
选不了职场,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员工,你其实总有得选。
【今日话题】
你在被公司穷养还是富养?
作者 ✎ 三北
编辑 ✎ 阿联
图源 ✎ 互联网、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