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筱恬
不久前,papi酱在接受《鲁豫有约》采访时,分享了自己的育儿观。
在她看来,生孩子就像抽盲盒,自己拥有的将是“天使宝宝”还是“难缠的小魔怪”,父母根本无法预测。
确实,每个孩子的个性与气质,并非家长所能决定。但事实上,孩子同样无法决定自己的父母是什么样。
正如教育专家王人平所言:“孩子对自己的到来,以及自己父母是谁都是被动,都是无法选择的。而生不生孩子,什么时候生,父母是可以选择的。”
换句话说,我们的孩子才是真正在抽盲盒。父母的基因和教养方式,将给他们的生命镌刻上深远的痕迹。
而倘若孩子“抽到”的父母有幸具备以下这三种特质,则将是他们一生的福气。
情绪稳定: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最近发生的一起悲剧,让人心里特别难受。
在四川绵阳,一个13岁的男孩期末考试不理想,体育只考了18分。
孩子父亲知道后,在盛怒之下抽出一把武士刀,想吓唬一下儿子,没想到意外失手,生生刺死了男孩。
据了解,这位父亲性格急躁,平时里总会因为学习问题打骂儿子。
没想到,这一次他冲动之下的举动,最终让孩子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更让人唏嘘的是,男孩在临死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爸爸,我有在好好学习。”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份深深的痛苦与绝望。情绪失控的家长,对孩子而言就是灾难一场。
心理专家陈默老师曾说:“母亲的情绪越稳定,孩子心就越安,这个家就越和谐。”
的确,只有情绪稳定的家长,才是孩子最有安全感的大后方,能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正如日本管理大师稻盛和夫的母亲。在稻盛和夫小时候,哪怕他有多么乖张任性、爱哭难缠,母亲对他却始终如一,总是一如既往地用温柔平和的态度接纳着儿子。
这份包容,让稻盛和夫在满满安全感中度过了自己的年少时光,最终成为他取得成功的巨大动力。
父母好脾气,才能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陪伴和自由:成长最好的礼物
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最重要?
不久前,董宇辉在东方甄选的直播间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自由和陪伴。
所谓自由,也就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蓬勃发展。
而有远见的父母,都会在这两方面赋予孩子自由:
• 探索的自由
《当我遇见一个人》中,心理学者李雪提到过这样一个例子。
有两个孩子,A使用过小刀,用它切过纸、划过桌子,甚至割伤过手指;
而B从来没有碰过小刀,每次表现出好奇心时,就会被父母制止:“小心!危险!绝对不能玩!”
如此这般几次以后,孩子B就再也不敢使用小刀了。
后来有一次,两个孩子出去玩,不小心被绳子缠住绊倒了。这时候,A马上在周围找到类似刀子的尖锐物体割断绳子。而B完全束手无策,只会惊恐地大哭。
李雪指出,两个孩子之所以表现相差那么大,是因为孩子A体验过刀子带来的感受,智力自然发展;
而孩子B一直被灌输“刀子会割伤人,不能碰”的观念,由此限制了心智与能力的发展。
蒙台梭利说过:“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一个孩子,只有亲自去探索,才能获得真正为自己所用的经验。
因此,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妨给孩子探索的自由,让他们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培养技能、获得知识。
• 选择的自由
李柳南是韩国首尔一所知名小学的校长,她屡次创下教学奇迹,收获了无数荣誉。
与此同时,她的一双儿女也很争气,成绩均名列前茅。所有人都认为她教育有方,是一位成功的老师和家长。
直到有一天,高三在读的儿子忽然变得无比叛逆,并拒绝去上学;读高二的女儿也开始逃课,甚至出现了自残行为……最后,他俩选择了退学,与母亲的关系也变得一落千丈。
两个如此优秀的孩子怎么会养废了?痛苦之下,李柳南进行了反思。她赫然发现,从子女很小的时候开始,她就用极其苛刻的方式主导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她不许孩子玩耍,不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对他们说得最多的话就是——
“妈妈叫你做就做,哪来这么多话?给我照做就是了!”
这种说一不二的专制,让两个孩子没有了自我,活得如同牵线木偶。
为此,李柳南写成了《妈妈的悔过书》一书。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天下所有父母,一个过于强势的妈妈,注定无法让子女成材;而一个被剥夺了选择权的孩子,注定活得很苦。
原来,爱孩子,并不是“为了你好”而去控制他,而是要敢于放手,把选择的自由还给孩子,让他们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
至于父母的陪伴,则将赋予孩子生命最温暖的底色。
小红书上,有位up主分享了她和一个农村小女孩的故事。
这个孩子是她远房侄子的女儿,今年才五岁。出生后不久,孩子的妈妈就离开了家;五岁时,拉扯其长大的奶奶又因病去世。就这样,家里只剩下了爷爷和爸爸,平日里对小女孩疏于管教。
正因如此,这个孩子整个人脏兮兮的,总是一个人孤零零地待着。而在和这位up主互动的过程中,她表现出的与年龄不符的乖巧懂事,让人莫名心疼。
被疼爱的才会有恃无恐。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童年充满令人心酸的遗憾,终将拿一生去治愈。
无条件地信任和支持:让孩子勇往直前的底气
电视剧《老有所依》中有一幕。
江木兰离婚后,才把实情告诉父亲。对此,父亲并没有责备,而是和以往一样,选择了坚定站在女儿这一边。
对此,木兰含泪问道:“为什么从小到大,我做什么您都无条件地支持我?”
父亲的回答让人动容:“你是我女儿,我相信你!爸是希望你过得幸福,但是究竟幸福与否,只有你自己知道,所以我不会把我的想法强加给你,我只能是全力的支持你!”
短短几句话里,正包含着养育的真谛。为人父母,爱孩子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此。
孩子的人生路很长,偌大的世界终究只能他们独自去闯。
父母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帮孩子充分挖掘立足于世的真正价值,从而真正勇敢地做自己。
孩子无法选择父母,改变从我们自身开始
曾经看过一则芬兰的公益广告短片《孤儿院》。
一对姐弟来到成人“孤儿院”,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开始挑选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父母。
他俩依次走过不同类型的父母——有的相敬如宾,有的温和有爱,有的相处其乐融融……那温馨的家庭氛围,让两个孩子向往不已。
最后,姐弟俩在一对争吵的父母面前停下了脚步。愤怒的妻子正朝酗酒的丈夫不断谩骂着,那可怕的模样当场就吓呆了孩子们。
短片最后,沮丧的姐弟俩跟着这对父母回了家。缓缓打出的字幕引人深思——孩子不能选择父母,如果可以呢?
越是不起眼的生活细节里,越是藏着不动声色的力量。事实上,父母的一举一动将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很多看似稀松平常的“盲盒特质”,比如稳定的情绪、能给予孩子自由和陪伴、对孩子无条件地支持与信任……对孩子而言却是宝贵的限量款,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