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爸爸真棒
作者|特雷西
“我觉得美国亚裔比海淀妈妈还要卷!”
好友来美国访校,印象最深的不是美式快乐教育,而是美国华裔才是“鸡娃”中的战斗机!想想也对,咱们身边这批留在北美的70后“老留学生”家长,孩子已经升学的,不是哈佛、斯坦福,也是伯克利、CMU,让80后队伍压力山大。
而在这些“大神”中,有一位是属于抽屉里放着一堆美国名校offer。只要随便拿一张出来,都能达到令人尖叫的效果——
自己就是超级学霸,90年代赴美留学,读的是
宾大沃顿
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摩根大通,直至高级副总裁;
她家大女儿Lucy,曾被
MIT、斯坦福
等好几所名校录取,最后选择了斯坦福;
小女儿Christine,则收获了
杜克、西北、宾大、约翰霍普金斯、布朗
等大学的offer,最后选择了布朗。
目前,两个女儿都已经毕业工作,经历也非常亮眼:
Lucy从斯坦福计算机系毕业后,进入了硅谷科技公司工作;3年前,又申请到了伯克利建筑专业研究生,还拿到了全奖;预计今年5月研究生毕业的她,已经开始自己的建筑设计创业,希望用科技和建筑改变社区。而Christine毕业后进入了被誉为“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工作,走在了科技的前沿。
Betty一家
很多人知道Betty是有名的“爬藤顾问”,但我却更好奇她培养两个女儿的教育经。我问她,到底有哪些教育成功的秘诀?
她说“归根结底两句话”——
1
第一句,兴趣爱好的培养,别把重点放在“有用”上面,而是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品格”;
2
第二句,家庭教育的好坏,取决于你们每晚7到10点都在干什么。
我家老大Lucy,是我和先生刚到美国留学后不久出生的,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经济上,我们当时都毫无准备。
而且,那时候的留学生,经济条件也不好。不像现在有些孩子,刚下飞机,父母甚至就把房子车子都买好了……我们那时一切都需要靠奖学金和博士后工资来支付。
所以我们不可能经常给孩子买玩具,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去满足她的各种要求。我们经常告诉孩子的一句话是:“不用现在买的东西,我们就不买。”
甚至在老大刚开始进行音乐启蒙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让她学钢琴。因为当时我们住在学生公寓,经常需要搬家,钢琴体积太大了,放不下也搬不动……只能“因陋就简”地培养孩子。
大女儿Lucy小时候非常内向。她三四岁的时候,我们全家去朋友家参加派对,她从来都没有办法呆到派对结束——因为大家在派对上看见那么小的孩子,总会去逗她说话,人家一逗,她就一定会哭。
所以我当时培养她的一切兴趣爱好,根本不是为了给将来上大学作准备。我只有一个目的——让她多参加群体活动,多多接触陌生人,培养她的胆识和自信。
Lucy参加的第一个课外活动,就是3岁的时候去练芭蕾。我家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舞蹈细胞,所以我也根本没期待她跳舞能有什么成就。
除了跳舞,我还送她上了一个很小的艺术班,multimedia(多媒介艺术)那种。上课内容有时候是陶艺,用泥巴做陶罐和花瓶;有时候用报纸来捏成雕塑……
我选择这些课外班,标准都是一个——有群体互动,能够启发想象力……
滑花滑的妹妹
Lucy5岁左右的时候,我给她找了一个美国老师学习小提琴。那个老师在我们附近一所音乐学校教书,我去了解情况,发现她除了一对一授课,还有小组练习。
我去考察那天,正好老师组织了一个小型表演。孩子们有合奏的,有独奏的,每个人都特别开心。
我一直相信:启蒙教育就应该是开心的。而且,在这位老师的课堂上,小朋友之间有互动,还能互相学习,交到朋友;另外这所音乐学校离家还很近……简直完美。
Lucy就这么跟着启蒙老师,从5岁学到了7岁。她也喜欢,我也满意。
但是有一天,美国老师专门来找我谈话,她说:
Lucy现在需要一个更好的老师了。
我说:
我觉得您教得挺好的,我不换老师。孩子开心就行了。
结果老师契而不舍,又反复找我谈了三次。美国老师很认真地说:
我是启蒙老师,优势是启蒙教育,让孩子对拉小提琴有兴趣,觉得音乐是个有趣的事情……但是现在,Lucy已经达到了更高的程度,她需要一个更好的老师,教给她更专业的东西。
Lucy毕业时全家合影
启蒙老师找我谈了三次,我才开始重新给女儿寻找更加专业的小提琴老师。这次,我找到了一位东欧老师,她19岁就获得了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国际上最重要的小提琴比赛)的金奖。
东欧老师明显就比美国老师要严格很多,也特别扎实。她第一次上课,听Lucy拉了几首曲子之后,就提出了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
Lucy,你吃了很多的甜点,但是你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哪里?
当时一听我也愣了,这不是练琴吗?怎么就扯到吃的上面去了呢?
老师就解释,说:
你现在拉的这些曲子,都是玩儿的曲子,什么哈利波特、泰坦尼克的主题曲啊,这些都是for fun的,都叫做甜点。
有营养的东西是基本功,要从头来磨。
孩子跟了东欧老师以后,其实我也挺痛苦的,因为从前的美国老师,从不要求家长跟着学。小孩上课,你愿意去shopping什么的她都不管。
但是这个东欧老师,她要求家长准备一个笔记本。她讲乐理的时候,你得跟着记笔记,自己还得跟着学。因为7岁的小孩理解力不够,家长回去以后要把乐理给她重复教几遍,她才能学会了,下次回课的时候才能通过。
结果,通过陪读,我自己也学会了很多小提琴技巧,你说得出来的那些,我基本全会背。
还有就是老师会把课堂的内容录下来,刻成CD,让孩子回家对着练习。
一开始回家练习是“一比一”,就是每星期上课一个半小时,回家每天练习一个半小时;
后面就要求“一比一点五”,每周上课一个半小时,每天练习两到两个半小时。
事实证明,基本功学习确实让孩子受益匪浅。她进步很快,一年以后,就能拉一些像巴赫这样著名作曲家的曲子,也把七个把位都给学会了。
东欧老师教得认真,教出来的学生水平也高。我们地区青年乐队里的首席,都是她的学生。后来,我的女儿也成为了当地弦乐队的小提琴首席。
成为了当地弦乐队的小提琴首席的Lucy
Lucy的小提琴是从小练习的。但是她的学术,我们是到了很晚,等她上了高中以后,才开始真正关注的。
Lucy从小没搞过奥数,因为美国学校大多没有搞数学竞赛的氛围……
她就是上学校里那些数学课和科学课,慢慢地就感觉自己对科学(science)和数学都比较感兴趣。
Lucy喜欢科学,这大概和我们夫妻俩有关——我俩都是学化学的,所以女儿可能在科学上有些天赋。她逻辑性比较强,同时也有兴趣钻研。
Lucy上高中的时候,费城附近有一所医学院,正好面向高中生办了一个研究项目(注:这种项目美国大学会有很多)。当时招生的条件是:学生必须住在附近,因为医学院不提供住宿。
Lucy就自己去申请了一下,过程也和申请夏校差不多。但比夏校好的一个地方,是这个项目是免费的。
申请成功以后,我家爸爸也是陪读了很久的。因为Lucy当时还不会开车,我们需要每天放学以后去高中接她,然后送她去大学医学院做实验。下午3点出发,到实验室以后,她会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到9点。
周末Lucy也要经常去实验室工作,而她爸爸会一直陪着,因为实验室周末有时没人,而安全操作要求是必须有两个人共同在场。
因为对生物和医学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做了一段时间研究以后,Lucy就在高中时期拿下了三个国家级的大奖——
英特尔科学天才奖;
戴维森奖(The Davidson Fellows),全美每年差不多20个左右获奖者;
还有是她做了一个和青少年打游戏有关的公共问题研究,参加了强生集团赞助的Young Epidemiology Scholar 比赛,也获得了大奖。
Lucy(右二)获得了全美青少年最高荣誉——英特尔天才奖,被美国国会多数党主席Harry Reid在国会接见
因为家里出了两个名校生,很多爸妈都来问我育儿经。那我总结了一下,觉得在家庭教育里,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把下面几件事情给做好——
第一,老生常谈,就是要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
这种习惯越小培养越好。从小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或者书吧这些有读书氛围的地方。
每星期要形成一个固定的规律,比如一星期要花上两个小时去图书馆读书。
第二,不管是培养孩子的音乐特长也好,体育特长也好,重点都不要放在“以后是否对大学申请有用”上面,而是要重视“培养个性和品格”。
为什么要练音乐、练体育?首先这两样东西,需要你要能够坚持很长时间,同时也需要你在受挫的时候,能够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
另外,参加过音乐体育活动的小孩,他经常有机会见识一些大场面,比如一些表演和体育比赛。他见输见赢,就不会轻易被一个小挫折给打倒。更不会像一些脆弱的孩子,一次考试失利就想不开,就去寻死觅活的。
斯坦福就读期间,Lucy成立了一个全美知名的NGO组织,鼓励女性从事科技创新类的工作。毕业后Lucy进入硅谷著名互联网企业GroopOn,以应届生的身份快速成为项目经理,职场上获得了很大上升
第三,家庭的学习氛围很重要,晚上7到10点很关键。
我一直都认为,要看一个家庭的教育是否成功,就看你家7点到10点都在做什么。
我曾经有一个学生,她上美高的时候,住在一户寄宿家庭里。很多普通美国家庭并不看重大学教育,每天晚上吃完饭就全家一起看电视。
我对她说这可不行,人必须对自己有要求。她春假到我家来住了一段时间,回去的时候就对寄宿家庭的妈妈说:
“Betty老师家,晚饭之后5分钟,所有人都消失了,他们全都有不同的事情去做——爸爸妈妈工作,姐姐学习,他们还给我安排了一个地方,让我安心准备SAT考试。”
后来这孩子的亲妈给我打电活,说从我家回去以后,孩子最大的收获,就是“吃完饭以后知道要学习了。”
为什么家庭教育是否成功,就看他家晚上7到10点在干什么?
这是因为,早上8点到晚上5点之间,大家都在工作或者上学,大家的付出是一样多的,没有大差别。一个人要增值,关键就看课余和工作之余的时间,你在干什么。
小女儿组织免费的计算机夏令营,辅导当地社区儿童开展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研究
第四,时间管理,最好的工具是Calendar Planner。
现在孩子的课外活动都比较多,有些孩子还要打打游戏。我知道有些小男生,游戏是他社交的一部分——如果你不会打游戏的话,别的男孩会觉得你是书呆子,会不愿意和你玩。
所以我会建议孩子们买一本Calendar Planner(日历计划本)。每天早上7点到10点,你做了哪些事情,每隔半个小时记录下来。
也不一定说就必须只能记录学习。你这半个小时打游戏,下面两个小时和同学看了场电影……都应该记下来。
因为只要记下来,你就能知道“自己的时间用在了哪里”。而很多孩子在时间管理上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不知道自己的时间究竟去了哪里。
一旦知道了,他反而有能力、有动力自我激励,并且妥善利用和管理时间了。
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基本上每天都能安排时间,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任务,也就不会再感觉焦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