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挥向儿子的棍棒,将来都会落到你孙子身上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往往会影响他的一生。

所以,如今作为父母的你,一定要记得:你现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的一举一动都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幸福。

作者 | 可乐妈

最近,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则视频。

一个小男孩因为没完成作业还调皮,正在被爸爸用棍子教训。

谁知,下一秒,爷爷却突然冲了出来。

手里同样拿着一根长长棍子,朝着爸爸用力挥去。

爸爸被打了几下后,急了,爷俩便吵了起来。

眼看着爷爷又要动手打人,奶奶连忙上前,想要将爷爷拉开,却反被气头上的爷爷推搡到一边。

这一幕,不禁让我想到之前看过的一组海报:

厨房里,儿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父亲见状,立刻扬起巴掌准备教训儿子。

幼小的儿子害怕不已,却只能伸出双手挡在自己的脸前。

然而,多年后,当初那个无助、惊恐的孩子,却变成了另一个冲动、暴戾的父亲,误将巴掌和拳头当成了教育。

客厅里,小女孩无意间弄脏了地板。

一旁的妈妈见了,马上大喊大叫起来,吓得女孩只能用双手捂住耳朵。

没想到,后来,当小女孩也成了母亲后,见到孩子犯了错,她的第一反应竟然也是责骂和咆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暴力滋养着暴力,吼叫孕育出吼叫。

每一张照片,都像是一场“轮回”。

那些被暴力和吼叫所伤的孩子,长大后,身上的创伤虽然早已痊愈,但心里的阴影,却从未消散。

甚至在不知不觉间,也成了暴力的始作俑者。

就像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所写的:

“父母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父母砸向孩子的那些拳头,不仅重伤了孩子。

终有一天,还会悉数落在子孙的身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被打的孩子不会停止爱父母

只会放弃爱自己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陕西西安,有个叫天天的小男孩,父母离异后,一直跟妈妈生活在一起。

然而,婚姻的破碎,让妈妈变得暴躁不已。

稍有不如意,就会打骂天天出气。

两年下来,可怜的天天脸上、身上已经没有一处好地方了。

最过分的一次,妈妈居然用菜刀在只有7岁的儿子胸前,划下一道长达8厘米的伤口。

不断冒血的伤口让邻居发现了异样。

最终,妈妈被刑事拘留,天天也得到了救助。

然而,当救助人员问天天,为什么不跑、不喊救命时,他却内疚地解释道:

“一定都怪我,都是我太调皮,都是我不听话,惹妈妈生气,妈妈才会打我的。”

救助人员又问他:“你恨妈妈吗?”

天天说“有点恨”,但很快又纠正道:

“妈妈被拘留了,我更想她,她就是天天打我,我也愿意待在她身边,要不然我就没有妈妈了。”

一番话,听得人心疼不已。

一个单纯而幼小的孩子,本该无忧无虑、笑容灿烂,却因为生在了一个并不温暖的家庭里,被迫承受着父母之间的明枪暗箭所带来的负能量。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但如果永远都治愈不了呢?

很多时候,他们会选择放弃生命,结束这一切。

就像作家海明威。

他的母亲格蕾丝,是一名艺术家,性格强势,脾气无常,常常在儿子面前谩骂羞辱自己的丈夫。

对待海明威,也是强悍专制,动辄贬斥、打骂。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海明威,虽然优秀,但自卑和痛苦却如影随形,最终让他患上了抑郁症。

在某个早上,这个被无数人追捧的硬汉竟吞枪自杀了。

有的父母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

而孩子,他们无法保护自己,也无法离开大人存活,只能一次次承受着父母的伤害,错将打骂当成爱,把爱理解为暴力。

所以,你打骂孩子,孩子也不会停止爱你,但他却会停止爱自己。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父母的暴力

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诅咒

教育专家李玫瑾曾经对1000名未成年人做过一项调查,分析结果发现:

在家里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出现性格缺陷的几率最大,有25.7%的孩子会变得自卑、抑郁,有22.1%的孩子会表现得格外冷酷。

但更多的孩子,会“继承”大人的暴躁。

去年9月,网上流传着一则很惊悚的视频:

一个坐在床上的奶奶不知为何打了身旁的小男孩几巴掌,小男孩被打后气急败坏,重重肘击奶奶的胸口。

奶奶疼得一个踉跄,想要捡起地上的拖鞋继续打孙子。

孙子则用双臂紧紧勒住了奶奶的脖子,嘴里还不住地骂着脏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录视频的人见到奶奶逐渐瘫软,也未曾出手阻拦,只是笑嘻嘻地说:

“别打了,赶紧起来吧。”

十几秒后,门外又进来了一个妇女,二话不说,举起手里的藤条就抽在小男孩身上。

一边抽还一边骂:

“给我起来!你奶死了!你奶死了!”

藤条抽断了,女人又捡起了地上的木棍……

就这样,视频定格在了一阵哭喊和殴打声中。

整个视频,仿佛一部恐怖片。

里面没有一个正常人,所有的人都在以暴制暴。

而生活在父母拳脚下的孩子,长大后,自然也会把暴力当作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作家刘娜就曾讲过一个故事:

有个小女孩,三天两头被父亲打,用脚跺、扇耳光、用凳子砸,最严重的一次,父亲将她的右眼打到出血,险些失明。

为此,女孩十分憎恨父亲。

她曾暗暗发誓,等自己有了孩子,一定会好好爱他们,绝不会打骂他们、伤害他们。

可等女孩真的结婚成家后,却发现,自己早已成了父亲的翻版。

一天,因为一些小事,儿子彻底惹怒了她。

她像疯了一样拽过儿子,边骂他惹事精,边使劲儿捶他,直到把儿子捶得哇哇大哭,还是觉得不解恨,跑到厨房拿起了刀。

直到她触到冰凉刀把的一瞬间,才忽然惊醒。

腿一软,瘫坐在地上。

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告诉我们:你踢了孩子一脚,孩子见到路边的小猫,也会上前狠狠踢一脚。

攻击会被复制,暴力也会遗传。

当孩子学会举起拳头的那一刻,就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你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

你的一举一动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幸福

美国爱达荷大学Effrey J. Bailey教授曾指出:

“情绪价值不仅决定了一个人受欢迎的程度,也决定了一段关系的成败。

尤其在一个家中,是否拥有正向情绪价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家庭的未来。”

然而,作为父母,我们难免有情绪失控的时刻。

当各种负面情绪涌来,无法控制自己想要发脾气的冲动,甚至想要打骂孩子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会自我觉察

每当自己就要暴怒时,先问问自己:

“我现在在干什么?”

“是孩子惹我生气,还是我今天本来就过得不顺?”

“我能不能冷静下来?”

很多时候,控制情绪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如果我们能在朋友、同事面前保持礼貌和克制,同样也能在孩子面前保持冷静。

如果实在忍不住对孩子发了脾气,事后可以写写日记,或是做一些记录:

“是因为什么发火;

孩子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引发了我的什么情绪(比如,孩子不认真写作业还顶嘴,让我觉得很挫败,感到自己做父母很失败);

类似的事情以前是否时有发生,我是怎么解决的……”

正如心理学家皮尔斯说的,觉察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看见自己的情绪,就是管理情绪的开始。

成为一个好的情绪容器,对自己多一点包容和接纳

心理学上说,作为父母最重要也最基础的,就是容器功能。

容器功能好的父母,能够接住孩子的负面情绪,再用理解、接纳和爱去化解它,还给孩子一份正能量。

然而,有的父母本身容器就是破碎的,内心充满了焦虑、愤怒与无力。

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就会下意识认为:

“孩子不听话,一定是我的教育出了问题。”

“孩子没礼貌,别人会不会觉得是我们做父母的没教好?”

但其实,唯有跳出“我必须把一切做到完美”的执念,给自己多一点接纳和谅解,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情绪容器,接住孩子的各种情绪。

情绪失控后,记得给孩子道歉

教育家尹建莉说:“父母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如果实在忍不住打骂了孩子,别忘了俯下身向孩子道歉:

“是妈妈错了,上次对你发脾气,是因为工作上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

妈妈以后一定会慢慢改正,也谢谢你一直这么爱我、包容我。”

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爱我们。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辜负他们的爱,努力改正问题。

毕竟,如今,我们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他的一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纪录片《镜子》中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人。白纸会变成什么样,关键在于父母。”

很多时候,原生家庭就是孩子的“基因库”。

父母不仅给了孩子相似的样貌和血缘,更给了孩子如出一辙的生活方式、日常习惯和情绪管理。

但,暴戾的“基因”却是可以被消灭的。

只要如今作为父母的你,时刻记得:每个人,其实都有两次出生。

一次,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

另一次,则是哭着迎接孩子到来。

第一次出生,我们没得选;但第二次出生,我们却可以做得更好。

虽然过程艰辛,但只要我们选择了改变、平和和耐心,终会战胜过去的黑暗,净化错误的“基因”,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

点个赞吧,一起共勉。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