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北大女生对谈上野千鹤子的新闻,在一次又一次的发酵中,不停攻占视野。
本来,我不想聊这个话题本事,甚至有些抗拒。但我看到一波又一波的情绪化撕扯,我不禁在想,三个已婚北大女性,她们究竟做错了什么?
北大毕业,头部自媒体操盘手,B站UP主,婚姻对白… 全嘻嘻们已经在这次流量事件和营销战役里获得了自己最初想要的关注,但又被额外附加了太多的争议和撕裂。
甚至说,在眼球经济时代,这样的争论不仅无法避免,甚至是很多人渴望的红利。这波唱罢那波登台,好不热闹。
娇妻,女强人,精致的利己主义,婚姻的既得利益者,一个不那么母职的妈妈… 当这么多标签不约而同的出现在讨论中时,我在想,这三个“不完美女性”,在高知才女之外,不更在显示着女性的生存困境吗?
我不想批判她们在这场对话中的采访技巧和对谈深度。更引发我关注的,反而是背后折射的女性困境------
这几位女性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看似通过教育和经历实现了阶层跃迁,但本质上依然是这个社会中非常不安、匮乏、焦虑的群体。
幸运和优越如“北大女生”,尚且在困扰着,“全体女性”何尝不是在这种大的困扰之下生存呼吸着呢?
这几位女性的个体幸运,恰恰隐藏着背后的结构性不公。
如果海洋的水被污染,嫌弃一条鱼肉质坏了,是鱼的错误吗?
或许大家觉得,我这个已经生了3个娃女性,圣母心泛滥。但我想和大家说说,全嘻嘻们代表的,其实是很大一部分已经“足够幸运的女性”,所面临的集体现实环境----
乖乖女们,用尽小镇做题家的努力,成为全国最优秀高等学府的学霸,毕业后年入百万,幸运的嫁给一个不完美但还算相爱踏实的伴侣,在随大流或出于“应该生孩子了”的情况下生育,在看似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情况下,想要努力演好社会定义里,“好女人”的角色。
但时时刻刻,在职场、婚姻、家庭的冲突中无法自洽… 这样的3个“北大女生”,被看到了。但不被看到的,是更多女性。
她们依然被选择、被凝视、被消费… 甚至她们中的大多数,从来没有机会站在选择面前看看,人生还有哪些不一样的风景。
且不去看被性别选择(堕胎)的女婴、留守女童、铁链女、性服务者、代孕妈妈这样被商品化的特殊群体。
就先看看,我们自己身边那些被原生家庭坑害的樊胜美们,那些被婚姻抽干扒净的受虐者们,那些被侧目的剩女们,那些走夜路或者穿衣服都会心惊胆战的女性,还有更多没有做错什么,只是想过一个“与别人不一样人生”的人们。
再来看看,我们自己从小听到的这些“乖一些”“女孩子嫁个好人是正事”归训,我们青春期因为身体变化经历的羞耻,恋爱期遇到的不平等关系,工作中遭到的歧视和骚扰,婚育中尴尬的工作家庭冲突…
这些女性,和我们身边所有包含自己在内,某时某刻被环境变成弱势群体的人们,她们的声音又会是怎样的呢?
女性话题每次能引发这么大的争议,一部分是因为“女性”本身就具有景观感和冲突性。另一部分,是因为我们自身在这样一个冲突的结构里,这些问题就是女性本身困境的变形。
这种困境,不是某个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也不是某个女性对女性的敌意。
是这个世界,对的,是世界而不只是某个国家某个地区,在漫长发展中对女性、对弱者、对边缘群体的无意识剥削。
优秀的女性,尚且活在不能自洽的牢笼里。
这个世界,依然把“女性应该什么样”当做单一的标准答案。
看似已经有足够选择权的她们,还是困在没有很多选择的套子里。
再抬头看看,我们看不到足够的、多元的、符合理想的“女性偶像”…
环顾四周,这样的结构里越来越取悦迎合疲惫的每个个体。
全嘻嘻们,可以是人设和策划,但作为咨询师,我从视频的动作和表情,我感受到的,是一个看上去越来越强大的女性,在强大的环境作用下依然无法获得“自我定义”,渴望从一个婚姻之外的女性主义者那里获得“幸福的认同”。
这样的渴望,让人心生悲凉。
看见本身,甚至争议本身,就是理性和成长开始呀。
真希望女性能不止看到权力、资本、性别,能看到自身的真实感受,能遇见更广阔更多元的世界。在这个不公结构内外,更舒展的,成为自己。
女性,如何避免成为套子里的人?
讲了这么多,我并不想自诩为一个多么合格的女性主义者,抱歉,这方面我完全是小学生,还在边学边反思的路上。
某种意义上,我也是这几年才意识到,我们只是幸运,并不是强大。看上去拥有的机会,不过是结构里的缝隙。在环境面前,个人的力量太微乎其微。
遗憾的是,国内外这部分的研究,也不过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女性主义谈到的人如此之多,但需要做的更多。
坦诚的讲,作为一个咨询师和妈妈,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我也常常因身份和环境,陷入反复的纠结和焦虑,又一次次在成长中自我整合,努力自洽。
但我观察下来,身边已婚有娃女性,整体状态不错的大概有这几种:
1、事业不错,经济相对自主。
2、伴侣靠谱,不用旧观念绑架女性,愿意实际给钱或给爱,支持伴侣。
3、家人给力,妈妈和婆婆这些女性长辈能理解到女性职场或者全职的压力。
4、自己自洽,不管生几个,全职还是职场,内心都比较稳定,人格相对自主。
5、能找到有力量的“女性榜样”,看到多元的可能性。
总的说下来,就是女性“不是一个人战斗”,且”获得了足够的力量感”。在性别内外,获得足够的支持,并且团结到了足够的力量。
反之,男性亦然。
正是因为结构性的不平衡,更需要个体小生态的改善,用前进和合作,来推动身边更好的可能性。
看见,才能推进和改变。
上野千鹤子的几本书,我也粗浅的看过,一些角度和观点是很有启发的。但我还是想说:我们可以追寻更多的自由,而不是被各种定义所定义。
我想到了这句话,送给自己和孩子们:
“如果你足够幸运,遇到了好的环境,请感激并传递这份幸运。
如果你不够幸运,请自己拉自己一把,不要放弃前进和合作。”
最后,我用上野千鹤子的演讲,来结束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