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记得第一天送布妞去幼儿园时,班里的孩子哭成一片,哭声此起彼伏,余音绕梁隔3条马路都不绝。
但我唯独看到一个小男孩,眼睫毛上虽然也挂着泪珠,但他只是独自坐着,一动不动地看着另一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小女孩,仿佛他是在看一场戏。
老师告诉我说,这男孩很懂事,妈妈不在他虽然也伤心,但我们哄哄就好了,自己吃完饭就乖乖坐在那,特别独立。
透过男孩的目光,我看到了一些空洞,还有一丝——冷漠。
他,真的特别“懂事”吗?
一:第一天上幼儿园不哭的孩子,大多来自这类家庭
对于6岁前的孩子,我很喜欢提的一个词是:依恋。
3岁前,甚至6岁前,对于孩子来说,妈妈就是他的一切。而能与妈妈建立紧密联系的,就是依恋关系。
孩子在1岁左右,就会出现依恋行为:
妈妈离开时会哭闹,妈妈回来后便手舞足蹈地表示热烈欢迎。听到怪叫,会害怕得抱紧妈妈。像个小尾巴一样跟在妈妈身后,妈妈走到厨房他跟到厨房,走到卧室跟到卧室。
孩子之所以要与妈妈建立依恋关系,大概与生存相关——呆在妈妈身旁会很安全,也利于存活。
心理学家约翰· 鲍尔比,通过大量实验,将依恋分为3种类型: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
这3种类型有什么区别呢?咱们以去幼儿园上学为例。
①上学妈妈离开时
安全型孩子:好伤心、好难过、好想她。咦,这个阿姨是谁,还挺亲切的。那个滑滑梯可以玩吗?那个小朋友画画还不错,要不要去看看?
回避型孩子:哦,她走了。我是不是有些伤心?有些难过?我该哭吗?算了,就这样吧。
矛盾型孩子:天啦,她居然抛下我走了!她怎么可以这样?我好生气,我接受不了,太过分了!
②放学时再见到妈妈
安全型孩子:妈妈,你终于来接我了,我好想你啊!我一个人学校又害怕又想你,你都不知道我有多委屈,快抱抱亲亲我,我真的太喜欢你了!
回避型孩子:哦,她来了。我该抱她吗?我该撒娇吗?还是算了吧。
矛盾型孩子:你怎么才来?你怎么可以把我一个人丢在这里?你不要抱我,你离我远点!你为什么生气走开,都不抱我的吗?你太过分了!
与妈妈分离时,3种类型的孩子其实都会伤心。但安全型和矛盾型的孩子会直接表现出来,而回避型的孩子,却更多地是冷漠与疏离。
与妈妈再见时,3种类型的孩子都会开心,安全型的孩子是表达爱,矛盾型孩子是表达愤怒,而回避型的孩子表达更多的依然是——冷漠。
所以,当你的孩子第一天去幼儿园,不哭不闹很乖巧时,你先别急着欣慰。而要看看,他与你亲密吗?他会主动和你撒娇拥抱吗?他喜欢和你交流情感吗?
如果答案是“否”,那你很可能在养育一个回避型孩子。
二:依恋模式不同,性格不同
从面对“与妈妈分离”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你也会发现,3种类型的孩子,他们的性格不一样。
安全型的孩子,性格更平和。与妈妈分开时,他虽然也会伤心,但会尽快调整自己的情绪,并且适应下来。他们社交能力强,喜欢将快乐传染给别人。面对困难,他们更有韧劲和毅力,也更乐观。
矛盾型的孩子,情绪暴躁、反复无常,在家里很黏人、要求多、还动不动就大哭。很多时候,妈妈会觉得这类型的孩子很烦人。
而回避型的孩子,你会觉得很好带。他们懂事、独立、不黏人、要求少、沉默寡言。但性格腼腆不合群,难以融入集体中,比较少地表达情绪。
回避型的孩子,之所以表现得“冷漠”,并不是他们生来性格就是这样,而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被拒绝的次数太多。
无人回应,那就自我封闭——将伤心、愤怒和期待与自己隔绝开来。
总结起来就是,安全型孩子热情,矛盾型孩子焦虑,回避型孩子漠然。
三:养育下的依恋模式
孩子之所以会形成不同的依恋模式,主要还是从小与妈妈(或主要抚养人)的互动方式有关。
●矛盾型孩子的妈妈,耐心温柔。
相信大部分妈妈,在养育自己的小宝宝时,都是极度温柔和有爱心的。孩子刚哭,妈妈就会马上回应,并且深情地注视着他,轻拍他的背,带着笑意和他说话。
就算孩子犯错了,妈妈也会耐心地教导,时常关心他。
这样的妈妈,养育出来的孩子一般都是安全型。孩子相信自己是被爱的,是可以信赖这个世界的,他愿意把妈妈当做安全基地,然后离开妈妈的怀抱去探索世界。
●矛盾型孩子的妈妈,会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一旁兴奋地喊:“妈妈,看我看我。”妈妈眼皮都没抬一下,嘴上应付一两句:“嗯嗯,好好。”或者瞄一眼继续做自己的事:“宝宝真棒!”
接下来,孩子要么觉得没意思在一旁生闷气,或者直接发脾气:“你每次都不理我!”
矛盾型孩子的妈妈,就算大部分时间陪着孩子,但情感上却很少回应和给予支持。
孩子会在这样的忽视中,变得愤怒。他既想得到妈妈的关注,但妈妈关注他时,他又特别生气,拒绝安抚。
最后,妈妈也很愤怒:“你到底想怎样啊!”
●回避型的妈妈,与孩子交流时,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拒绝。
“妈妈抱抱。”
“抱什么抱,自己下来走。”
“妈妈,陪我玩。”
“没看见我正忙着吗,就不能自己玩一会?”
“妈妈,过来帮帮我好吗?”
“你就不能安静地坐着吗?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呢?”
回避型妈妈很少热情回应孩子的需求,也难以做到轻声细语。更多的时候,妈妈是在责备。
被拒绝和批评多了,孩子自然就慢慢封闭自我,不敢再轻易表达需求和感受。
所以,当第一天去幼儿园,那些不哭不闹的孩子,他们大概率是回避型的孩子。
当然,身为母亲,我们哪有不爱孩子的?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自身的情绪,会影响与孩子的依恋关系,进而影响他的性格。
也许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昂贵的车子、房子和玩具,而是充满爱意地回应。懂得适当调整自己的情绪,然后与孩子进行联结,让他形成健康的依恋模式。
你的孩子,是哪一种依恋类型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婚姻情感咨询师,专注儿童心理,读懂孩子轻松养育,喜欢就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