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统计公报”,披露了一个跟人口密切相关的重要数据:
2022年全国(内地)普通小学招生1701.4万人。(下图)
1701.4万人,这是什么概念?比2021年是多了还是少了?
我们再看一下2021年统计公报:这一年,全国普通小学招生1782.6万人(下图)。
2022年新入学的小学生比2021年少了81万人,并创下了8年新低!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人口红利在减少,小学生招生人数每年递减是正常的。
但你不要忘了,2016年是很特殊的1年,它是中国(内地)全面二孩的“元年”。根据官方后来宣布的数据,2016年新出生人口达到了1867万人,其中45%来自两孩家庭(下图):
下图是根据官方数据制作的“2000年以来中国(内地)新出生人口数量”一览表,可以看出,2016年新出生人口创了2000年以来的新高,是进入21世纪之后唯一突破1800万人的一年。
1867万新生儿,6年之后只有1701万人进入了小学,有160多万人“不见了”。
这些人去哪里了?
或许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
2016年新出生的人口,高度集中在9月1日以后。中国(内地)小学入学年龄是年满6岁,虽然有一些家长希望孩子早点上学,并会为此运作一番,但整体上这个规定还是获得了严格的执行。
准确地说,2022年新入学的小学生出生日期是“2015年9月1日——2016年8月31日”。或许,正是因为这3个月的时间差,让160多万2016年出生的“二孩”没能在2022年入读小学。
但问题是,这只能解释2016年出生的1867万孩子,为何只有1701万人在2022年进入小学;
而不能解释:为什么2016年整体出生人口是显著增长的,并创下了2000年以来的新高,但为何2022年小学生招生人数,反而是最近几年最低的。
比如2021年、2020年、2019年、2018年的小学招生人数,分别是1782.6万人、1808.1万人、1869.0万人、1867.3万人,都显著高于2022年的1701.4万人。
从上图“招生人数/出生人数”的比值看,2006年到2015年之间的年度出生人数被低估了;而2016年“全面二孩”第一年的出生人数可能被高估了。
而这4年对应的6年前出生人口,分别是1655万人、1687万人、1640万人、1634万人,都显著低于2016年的1867万人。
不妨拿2012年和2016年做一个对比:
年度出生人口在1634万人左右的时候(2012),6年后小学招生了1867万人(2018);年度出生人口达到了1867万人(2016)时,6年之后小学招生只有1701万人。
这似乎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2016年之前的几年,每年新生儿数量可能被低估了;2016年(全面二孩元年)的新生儿,可能被高估了。
最近几天,河北、山东、江苏、青海等省份也公布了2022年统计公报。
根据最新公报,河北省 2022年小学生招生人数为92.6万,而2021年招生为98.43万人,同样是显著下降的。
在山东,2022年小学招生人数为130.6万人,2021年招生人数为137.9万人,2022年也出现了显著下降。
江苏省2022年小学生招生人数显著下降了3.8%,在校生零增长,但官方宣布常住人口增长了10万人。(下图)
同样宣布2022年常住人口出现增长的青海省,2022年小学生招生人数也是下降的,从2021年的8.65万人,下降到了2022年的8.06万人。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媒体报道了各地出现的幼儿园、小学招生难的现象。就连人气一贯很旺的北京,也有部分幼儿园招不满孩子了。(下图)
作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的青岛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但也有一些城市因为人气太旺,近期连续发布“学位预警”。
比如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预测:区内17所公办小学(校区)起始年级可能学位供给紧张,为此发布预警。随后,南沙区、荔湾区、从化区、番禺区、增城区等市辖区也先后发布学位预警称,多所公办中小学2023年学位供给紧张。
在成都,已有锦江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区、温江区等多个区发布预警。
深圳教育部门日前发布了大举扩张的年度计划:2023年将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82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万个以上。也就是说,深圳的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仍然是紧张的。
由此可见,在人口红利终结,生育率下降的情况,各地人口趋势日益分化,北方城市竞争力下降,南方城市竞争力上升;在同一个城市的内部,也冷热不均,一般来说中心城区人气旺、郊区新城比较麻烦。
而我们的投资,也应该跟着人口走,尤其是跟着小学生走,避免落入陷阱。
再次强调:在中国,小学生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是真实度、含金量极高的数据,有不可替代的投资参考价值。
未来一段时间,将会有更多的省份、城市公布2022年统计公报,我们会继续通过小学生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来分析其真实的人口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