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日,先后发生了两起因为酒店到高校招聘而上了数家平台热搜的事件。
先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省内最好的财经政法院校,通常所说的“一本”大学,随后,云南省内唯一的211、双一流高校,云南大学也被爆出,招聘会上,出现了前台、服务员、厨师等岗位。
之所以备受关注和争议,还有一个关键点,薪资比较低,甚至有2000元起的。
两所高校也都有解释:招聘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专场校招,省内乃至省外院校毕业生,都可参加。
面对记者的采访,相关酒店也挺委屈:审核是按照标准流程来的,大学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我们就是接到通知,就来参加招聘了,酒店行业,缺的都是基层岗位。
说实话,个人非常能够理解,朋友们尤其是家长朋友们的郁闷和不平:卷了这么多年,花了那么多钱,上一个挺不错的大学,毕业了就来当服务员?
这工作,不上大学,同样能找的到啊!
但还是想说,吐槽可以,某些去指责酒店甚至于去网暴酒店的做法,非常不妥。
招聘嘛,双向选择!有更好的机会,咱完全可以不理它;如果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最起码,它也提供了一个工作机会,不是吗?尽管说,可能不太如意。
过度的去指责作为招聘方的酒店,只会让一些潜在的招聘单位,“摆正位置”:就咱这工作,去大学招聘,配吗?不会被喷吧?
算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社会上又不是招不到人。
这种对于一些招聘单位提供“低端”的岗位妄加指责的风气,个人认为是非常不妥的,它对于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环境,没有任何积极、正面作用,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剧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另外,还想说的是,不管你乐不乐意接受,目前的大学教育,不再是八九十年代的精英教育了,它已经全面进入普及化时代了。
想想看,一年一千多万的毕业生,哪有那么多活少钱多,环境还好的工作岗位?
早上看新闻的时候,看到格力的董明珠最新发言:大学生打螺钉没什么不可以。
话虽然说的有些刺耳,实际上是很有道理的。
举个例子,也不知道是否恰当:很是让人羡慕的烟草行业,目前通行的做法是,甭管你什么学历,先到生产线上工作不低于一年!
当然,“打螺钉”不可怕,我们的家长、学生,绝大部分也能接受。
关键问题有两个:1、你要告诉我,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2、如果一直就是“打螺丝”,我的薪资水平怎么样?相关的劳动权益,能否得到保障?
还想奉劝一些企业主们:不要用所谓的“招工难,人工贵”的理由,去指责零零后的这代孩子。他们的上一代,用自己没有保障的打工生涯,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了一个最起码的讨价还价的余地。
而读了大学的这一代人,也知道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文章最后,还是想说,某些朋友们,不要再去指责酒店等您认为比较低端的招聘单位了。
可能,某个今年大学毕业的孩子, 他(她)真的挺需要这么一份工作的!
拜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