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遭遇校园​霸凌,这位妈妈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别的反击

这是一位母亲的斗争,与校园霸凌的斗争,与软弱退让的斗争,与世俗不忿的斗争。

云南西双版纳州一所小学的班级里,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不断发生欺凌事件。但大多在老师的调解下忍耐默许他们加入打人的一“国”。

一位母亲的加入让事情起了变化,她果断出手绝地反击,经过与校方的几场谈判,最终学校同意对打人的学生开具处分。不仅及时帮助孩子摆脱了困境,而且还维护了与其他师生的关系,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操作。

近几年,网上频频曝出校园霸凌事件,就连成年人看了都不寒而栗。这些孩子们到底有多猖狂,看完案例你就知道了。

河南鹤壁一位16岁女生,长期遭受同班女生霸凌,被对方用脚踹胸部,并被逼脱掉衣服,最后这位女生和母亲双双精神失常;

四川绵阳13岁女孩被几位同学殴打,造成脸部、头部、颈部红肿,鼻腔出血。施暴女生使用手机对过程进行拍摄,其他几人一旁围观起哄。

校园霸凌过程中,手段极其残忍,侮辱性超强,并且花样翻新。据说,有的孩子还会利用QQ群、贴吧等网络形式对同学进行诽谤攻击。

自从儿子上了小学,我的一颗心也悬在半空,生怕瘦弱的他在学校被人欺负。刚入学那段时间,每次放学回来,我都要上下观察一番,看看身上没有伤痕。

随着孩子身体越来越壮实,我又开始担心他会不会欺负同学,不知不觉加入霸凌的队伍。经常明里暗里提点他,可以自保但千万不能伤人。

可能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担忧,但是真遇到事儿,担心害怕也不能解决问题。不如思考一下,如果孩子被霸凌,家长应该怎么办?

01

家长介入不是为了复仇解气

当得知三年级的儿子小逸被围殴时,爸爸立即给妈妈打去电话。电话中小逸爸爸愤怒到哽咽,他的第一想法是和对方家长“同归于尽”。他甚至提出离婚,表示万一和对方家长发生冲突,就自己揽下全部责任。

在校园霸凌的问题上,虽然“以暴制暴”可能会起到震慑的作用,但更多时候,因为家长暴力干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最终演化成一场惨剧。

2019年5月,江西上饶市某学校,一名年仅9岁的小男孩被同班女孩的父亲刺死。最终,女孩的父亲被判处死刑,原本他只是想保护女儿不受伤害,却因为采用了最极端的方式,将女儿推向了另一个深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逸的妈妈显然更加理性,她没有沉浸在愤怒的情绪中,而是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校园霸凌的案例,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梳理事情的脉络,制定了解决的方案。

诚然,孩子在学校遭受霸凌,作为父母肯定会无比心痛。但是即便这样,也不能让情绪湮没了理智,否则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甚至可能对孩子和家庭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当遇到问题时,迅速了解真实情况,理清问题的本质,寻找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

02

能看得见效果的干预,才是真正的干预

小逸被欺凌其实不是一次两次了,一二年级时,他被个别同学洒墨水、损坏文具,每次向老师告状后,老师都会让他们道歉,但是事后很快恢复原样。

三年级以后,一名叫陈子杭的同学,集结了几个坏小孩,经常在体育课上趁老师不在,毫无缘由地殴打小逸,这种情况持续了整整一学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逸妈妈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问小逸,如果那几个孩子道歉,愿不愿意接受。小逸的回答让人心疼,他说我真的不相信他们的道歉,因为他们道歉过很多次了,一次也没有改。

据另外一位家长反应,她家孩子受到陈子杭欺凌时,想过要报警,可是老师表示担心对学校造成影响,最后上报保卫处处理,也是以道歉收场。

不是没有家长干预,而是干预的程度不足以给予警示,致使霸凌者有恃无恐一犯再犯。错有大有小,霸凌有轻有重,如果性质严重,仅仅道歉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也无法阻止霸凌再次发生。

而小逸妈妈看出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一次她没有妥协,她找到了愿意配合的家长签下联名信,几次运用法律知识与学校正式沟通,最终达成一致:给霸凌者陈子杭记大过处分,对其他打人同学进行通报批评。

在此之后,小逸再也没有挨过打,状态也轻松了不少。并且,班主任打电话表示,班里风气变好了,孩子们更好带了。

虽然结局不足以解气,但是不得不说,小逸妈妈的干预达到了最佳的效果,使得霸凌者受到了惩戒而收敛,孩子的处境得以扭转。

如果还是一场不痛不痒的批评道歉,可能霸凌依然在继续,正因为这次实打实地看到了效果,孩子才远离了这一场噩梦。

03

重视孩子的感受,以其处境为立足点

在孩子遇到欺凌事件时,家长在解决过程中,很容易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而小逸妈妈自始至终都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以孩子的感受为出发点。

刚开始,妈妈看出小逸感到很害怕,她提出:“你愿意陪妈妈打这一仗吗?”。小逸看到妈妈这么坚定,当即表示“我愿意。”正因为妈妈站在自己身边,所以他才学着勇敢。

那段时间,妈妈陪伴小逸一起玩游戏,看动画片,放松心情。为了防止小逸形成以暴制暴才能保护自己的心理,妈妈决定带着他一起参与解决过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与其他家长联系确认,以及与学校交涉,妈妈都会及时向小逸“汇报”,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告诉他事情的进展。

在整个事件中,小逸妈妈既达成了目标,又尊重了学校的立场,她从中找到了一个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平衡点,帮助他修复与师生的关系。

事后两个月,她依然关注孩子上学时的态度和心理状况,直到确认孩子彻底放下心结,她才返回工作岗位。

在这个事件中,孩子才是主体,家长不能只图自己一时痛快,而是应该顾忌孩子的感受,毕竟孩子还要长期面对同样的人群,把他推入良性的环境学习,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04

帮助孩子学会分辨和对抗邪恶

有人说,很多孩子胆小,被欺负不敢反抗,其实是因为父母没有帮助孩子培养反抗霸凌的意识。深以为然。

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与人为善,还应该帮助他学会分辨和对抗恶。孩子在低年级时期,家长就要注意提醒孩子以下几点:

挨打时应该还手,但需注意分寸

心理学家李玫瑾曾经说起过,小外孙在幼儿园被打,她教孩子要及时反击。但需要提前告诉孩子,不要去做掐脖子、抠眼睛等危险动作,可以用揪耳朵,踩脚的方式让对方感到疼痛,进而保护自己。

一味躲避,对方不仅不会手下留情,反而可能会变本加厉。敢于面对和反抗,会对对方心理造成一定的威慑,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但是要注意分寸,并且在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应首先选择及时逃离。

被欺凌时,尽可能让更多人知道

校园欺凌具有隐蔽性的特点,霸凌者为了逃避责罚,可能会将欺凌目标带到人少的地方,用语言恐吓或者施行暴力。

告诉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听之任之,而是应该想办法让更多人知晓,这样一方面可以让霸凌者有所顾忌,另一方面可以留下更多的证据。

第一时间向老师、家长求助

学生个体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如果遭遇霸凌,很可能面对以弱对强,以少对多的局面,根本无力抵挡,毫无胜算可言。

家长要告诉孩子,遇到类似情况,一定首先向老师和家长求助,不要一个人默默忍受,否则会长期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助长对方的气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孩子毕竟年龄尚小,心理不够成熟。即使做到以上几点,可能仍然无法摆脱困境。当孩子发出求救信号时,一定要及时关注,因为只有你才是孩子最大的依靠。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