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的娃,最近粘妈妈粘得超级愁人。
他们一家出去玩,老公开了4个小时的车,实在困得不行。
考虑安全,她想替换一下老公,可娃死活不同意,抱着她的胳膊不肯撒手,哭得好像生离死别一样...
最后威逼利诱,以爸爸会被抓到警察局为要挟+一块巧克力饼干为交换,她才成功换下老公。
这一路,可谓是心惊胆战了。
本来兴致勃勃的娃,突然失去了对所有玩具的兴致,努力把身子从安全座椅上探到最前,两只小手勉强够到了妈妈的头发,就这样,摸着妈妈的头发,摸了一个多小时。
真是超有(级)爱(累)啊!
好不容易熬到中途休息,爸爸换回妈妈,小家伙如获珍宝一样抱着妈妈的胳膊,头一直垫在妈妈的肩膀上。
她一度担心“他是不是得了什么怪癖?”
这不是怪癖,但确实是一种“病”。
别说,这还真是一种“病”,不过这种病并不可怕。
它叫“肌肤饥渴症”,指的是幼儿要通过触觉来达到感官的一种满足和提高。
也就是说,孩子需要通过对最信任的人,也就是对妈妈皮肤上的触摸,让内心得到更多的安全感,同时刺激其他感官的成长。
人的身体每一块五分硬币大小的皮肤上,就有25米长的神经纤维和1000多个神经末梢。
孩子不抱就哭,摸着妈妈才肯睡,这些都是孩子的皮肤发出的饥渴信号,并不是"不正常的现象",就像躯体饿了、渴了一样。
此刻妈妈最需要做的就是爱抚,这不但可以缓解宝宝心里的焦虑,促进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感情,还可以提升宝宝的感知能力和安全感,促进睡眠质量,有助宝宝的心理发育。
你会发现,亲一亲,抱一抱,摸一摸,宝宝睡得快的不止一点点。
所以这没什么好担心的,反而是那些被逼着“独立”,不抱不亲不摸的孩子,才最应该担心。
极度缺乏触感上感知的孩子,会怎么样呢?
同事说过她的一个经历。
她家女儿6岁了,从来不要求她抱抱亲亲,也不怎么黏她,分房也很早,每天晚上都是自己睡着,她从来没有哄睡的烦恼,这么懂事的娃,羡慕么?
可她却有点失落,尤其是看到别人家女儿跟妈妈腻腻歪歪的时候,总觉得跟女儿之间少了点什么。
可说起原因,可能就要怪她妈妈头上了。
她说妈妈小时候就不怎么抱她,她长大后也是那种不太喜欢跟别人有肢体接触的人,一碰到别人的皮肤,就会本能的抗拒,所以女儿小时候她也不怎么跟女儿亲亲抱抱。
原来觉得没什么,可现在开始担心女儿长大后跟她一样,缺乏安全感,甚至有点冷漠。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的对的,
当孩子哭着要求抱抱的时候,我们拒绝了。
当孩子被逼着放开手自己睡着时,我们觉得赢了。
可我们真的赢了么?
求妈妈抱抱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啊,是她们对妈妈爱的呼唤啊,这些缺失,不会让孩子进步的更快,反而让孩子因为不安而缺乏安全感,因为恐惧而懦弱胆怯,甚至会在某一个阶段反抗性的行为倒退。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里曾讲过一个同样的故事,生了老二飞飞后,她发现老大安安突然不会走了,不会刷牙了,饭也不会吃了。
她气急败坏的骂安安:
从起床穿衣刷牙洗脸吃饭,每件事都要我尽力气缠你30分钟你才肯做,我怎么受得了你啊!
被骂了的安安变得少言寡语,直到有一次她掀开安安的被子时,发现安安躲在被子里哭的枕头都湿了,问她“你是不是更爱弟弟?”
那一刻,她抱住了安安,像小时候一样把他环在怀里,抱了许久。
好可怕,差一点,她就失去了他。
好万幸,这一抱,她又拥有了他。
原来,孩子求抱抱,求摸摸求亲亲都是在呼唤妈妈的爱啊,原来不被满足的皮肤饥渴真的会侵蚀孩子的安全感。
那我们还吝啬什么呢?
难道拥抱这种治愈系的良药,孩子没有无条件没给过我们么?
小时候,哪个妈妈不喜欢深吸一口孩子身上的香气?哪个妈妈不喜欢亲亲摸摸他的小手,小脸,小屁屁,小肚肚,小脚丫?
孩子治愈了我们了皮肤饥渴,而我们能治愈他的,却没有几年。
黄磊在节目中曾说过一件让自己遗憾终身的事,那天女儿多多睡在妈妈的床上,他本想把女儿叫醒让她回自己的房间睡,想了想还是抱回去吧。
可多多12岁了,抱起来容易,放下有点难,黄磊气喘呼呼把女儿放在床上之后,就站在床边看着女儿,突然鼻子一酸,感慨“抱她这件事就算结束了”。
脑海中想着女儿长大早晚会离开他,后悔小时候怎么没再多亲亲多抱抱一些,那样肆无忌惮拥抱的时光,错过,就没有了。
想起同是身为人父的王朔在《致女儿书》中也曾有过这样的感慨:
“知道你小时候我为什么爱抱你爱亲你老是亲得你一脸口水?我怕你得皮肤饥渴症,得这病长大了的表现是冷漠和害羞,怕和别人亲密接触,一挨着皮肤就不自然,尴尬,寒毛倒竖,心里喜欢的人亲一口,拉一下手,也脸红,下意识抗拒。
你还是婴儿的时候,只要一笑,就像太阳出来,屋里也为之一亮。那时喜欢捧着你的脸狂亲,因为想,大了就不能这么亲了。抱你的时候也想,怎么办,总有一天不能抱了。”
所以,与其说我们的拥抱治愈了孩子,不如说是孩子拥抱治愈了我们。
抱他,对我们来说很简单,但对孩子,很重要!
抱他,不会让他不独立,只要变得更好,别怕!
总有一天不能抱了,在能通过拥抱而互相治愈的日子,用力抱吧,真的没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