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心妈”不如“便宜爹”:最失败的教育,是不允许孩子犯错

作者:主创团·牧青野

周末送孩子上辅导班时,有位妈妈和我们诉苦:

她说自从和孩子爸爸离婚后,一直都是她自己一个人带孩子。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也为了给孩子做好榜样。这些年,她边带娃边创业,最难的时候,一只手抱着发烧的孩子,一只手还在电脑上工作。

再苦再难她都能熬下去,但没想到的是,孩子上初中后,之前很少管孩子的前夫开始每周末都接孩子去他那里。

一开始,她觉得不能剥夺孩子的父爱,所以并未阻拦。

可事情发展越来越不受她的控制。原本很听她话的孩子,和爸爸相处得越多,和她的吵架次数也越来越多,还表示和妈妈在一起很压抑,和爸爸在一起更轻松。

矛盾彻底爆发,是在最近一次考试结束时,当她发现孩子的成绩退步后,出于担心,退掉了原本计划好的假期旅行,孩子却不依不饶,冲她大发脾气。

争吵中,她越想越气,把最近孩子和爸爸变得亲近的不满也发泄了出来。没想到孩子却说:“我爸就是比你好,在你眼里,我就是个听话机器,什么都要按照你的要求来,我做什么你都不满意,我再努力,你都看不到。只有我爸不会逼我,还会鼓励我多尝试。”

她想不通,觉得自己为了孩子付出这么多,事事操心,样样尽心,什么活都舍不得孩子干,什么苦都舍不得孩子吃,只不过是平时对孩子要求严格了些,可也是怕孩子走弯路,所以总想帮孩子多指导,多规划些。没想到到头来,孩子宁愿喜欢那个什么都不管的“便宜爹”,也看不到她这么多年的操心和付出。

看她越哭越伤心,我们一群人不免感同身受,连忙安慰她。

其实,我们身边类似的状况很多,完全不是个例。

大多数普通家庭中,管教孩子越多的家长越受孩子嫌弃,管教孩子越少的反而越受孩子喜欢。

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年龄还小,不懂得大人的苦心;但是,真的完全是孩子的问题吗?

反着来,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

之前网上有个很火的视频:男孩对着镜头崩溃大哭,控诉父母从来没在意过她考得有多好。

原来,他这次考了99分,但和以往一样,父母不但没有表扬他考了99分的好成绩,反而责问他为什么丢了一分。

他说自己内心只是希望父母能对他多一些肯定和鼓励,而不是只有否定和打击。

心理咨询师黄仕明曾说:“如果你让孩子感到自己是一个很糟糕的人,那么无论你讲什么道理,孩子都是听不进去的。”

就像视频中的小男孩,他的父母的做法并不能说就绝对错误,考试后复盘这一点是对的,但是时机不对,沟通的方式也不对。

原本孩子兴冲冲回家,拿着成绩单,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可父母的关注点却只落在了孩子的失误上。

反馈反差让孩子的情绪瞬间发生了反转,因为他从父母的回应中得到的真实反馈是:他没有自己以为得那么好。

正如开头的那位妈妈,虽然我和她的交集并不深,但送女儿时经常看到她在责骂自己的孩子:孩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气上舞台表演了,她批评孩子说话的时候声音不够大;孩子声音放大了,她又嫌孩子朗诵的情感不到位……

她觉得自己是希望孩子表现得更完美,但落在孩子的眼里却是:妈妈不允许他出错,觉得他做什么都不够好。

心理学中有个“增减效应”:人们都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的人,而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不断减少的人。

没有孩子会喜欢持续否定自己的父母。

有句话说:“这世界上所有的对抗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孩子,是很敏感的,他能迅速从父母的言行中判断出你的真实意图。

你害怕他犯错,其实是在暗示他,他是一个总会做错事情的人,

当孩子感受到你的否定和不信任时,便会被潜意识驱使做出对抗你的行为。

就像有些父母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越大越不听话,其实不是孩子变了,是他们的安全感来源不再完全依赖于父母,所以会用更高的认知和视角去审视父母对他们的教育方式。

在这个审视和评判的过程中,有些孩子选择积极反抗,和父母一个不对劲就爆发争吵;还有些孩子,会选择消极反抗,每天把“随便,无所谓,你说了算……”挂在嘴边。但无论哪种,都是在提醒父母:你的教育方式出问题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试错,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

哲学家弗洛姆曾经说过:“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操纵是错误的。”

电视剧《少年派》中,有一幕特别眼熟的画面。

闫妮饰演的妈妈和张嘉译饰演的爸爸,在讨论女儿的犯错问题时,张嘉译说:“因为我犯过错,知道哪些是坑,所以我不能看着孩子一头栽下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生活中,很多父母担心孩子犯错,几乎都有着同样的初心。因为自己栽过跟头,所以总想拽着孩子跨过这个坑。

但是也有句俗语曾说:“不栽跟头哪知道疼。”只有摔了跟头,孩子才会思考下次怎么绕过这个坑。

而且允许孩子试错,其实也是在提前培养孩子面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抗挫心态。

尤其孩子年龄越小,遇到的问题程度也越小。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太过担心,不让他从错误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那在他长大后,再去遇到更大的问题时,只会更加不知道该怎么去应对。

剥夺孩子试错的权利,其实就是剥夺了让孩子成长的权利。

试错,是学习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只有在错误中反复实践,不断尝试,孩子才能学会怎么在下次规避和解决问题。

复旦大学副教授沈奕斐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的成长是螺旋性的,要自己不断去试错,才会知道前进。”

宁可让孩子成长为一棵未来面对风雨能无惧色的大树,也不要把他培养成离开父母无所依存的藤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允许孩子试错,才是教育真正的“计深远”

关于该不该让孩子试错,怎样才是正确的试错方式,董宇辉在直播间也曾给出过他的理解:

“允许孩子在尝试中去理解世界,也允许孩子在犯错中去提升自己,更要允许孩子在不断的纠正过程中去提升能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养育孩子时,我们需要尽量放手,让孩子从小多多试错,但是放手也是有技巧的。

《儿童心理学》中提到脚手架方法,指出:

1、当孩子明显遇到了困难时,成人应该立即提供帮助;

2、当孩子干得很好时,成人应该减少帮助,逐渐降低对这一过程的干涉。

简单来说,在孩子出问题时,不能完全放手,也不能完全不放手,而是要静待时机,当他们一开始出现问题时,不要立马就上去指导,而是先询问孩子是否需要我们的帮助。

如果孩子的答案是肯定,那就根据他的需要提供恰当的帮助;

如果孩子的答案是否定,那就管住我们的手和嘴,在事后找合适的时机再和孩子聊一聊你的想法和建议。毕竟,有些小错带来的后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夸张。

重庆的一个9岁男孩,有段时间疯狂迷恋游戏,为了获得更高阶的游戏装备,甚至趁家中老人不备,悄悄偷拿了2000元。

后来得知真相后,他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让人特别惊艳:因为他们认为儿子偷钱买装备的行为是第一次,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教育时机,于是没有第一时间发泄情绪打骂孩子,而是让孩子捡废品来“还债”。

顺势引导,永远比强制规劝有用。

在很多父母的心中,经常有一个误区:不犯错的孩子,才是优秀的孩子。

其实,哪有永远“正确”的孩子,真正优秀的孩子,是从错误中能成长起来,是能做对,而不是不犯错。

试错,是孩子的修行;在孩子出错后怎样引导,则是父母的修行。

标签: 孩子 教育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