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女生跳楼自杀:摧毁一个孩子有多容易?只看分数就够了

作者:主创团·筱恬

那个考试第一的女生,跳楼自杀了

闺蜜在本市一所重点中学当老师。

那天小聚,听她说起这样一起悲剧。

她学校初二年级有一个女生,平时成绩优异,还拿过班级第一,却在这次开学摸底考试考砸后,从自家小区跳了楼,当场去世。

究竟发生了什么,会让一个优秀的孩子如此决绝地放弃生命?在闺蜜无比惋惜的讲述中,似乎能找到一丝端倪——

据说,女生的父母在学习上对她要求特别严格,每次没考好都会责备她很久……

分数与成绩,成为了父母态度的晴雨表。

这一次,她是不是也挨了骂?是不是让父母无比生气?是不是对自己特别失望?

真相不得而知。

但在选择自杀的那一刻,她已经用行动袒露了自己的心声——

“成绩不好的孩子,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妈妈爱的不是我,是考到满分的我

这个女生的故事,让人不禁想起另一个来自上海的14岁女孩。

她同样跳了楼,并给父母留下了一封千字遗书。

透过平静而克制的文字,痛彻心骨的绝望扑面而来,教人心都要碎了!

原来,从小到大,女孩父母始终把成绩看得特别重。他们对女儿极其严苛,只要没考好,便会用上各种惩罚手段:

他们用肮脏的话辱骂她;用巴掌、皮带和电线毒打她;让她只穿着拖鞋站在屋外,向外人羞辱她……

尽管女孩一直在朝着父母心目中完美女儿的标准尽力,却始终无法让他们满意。

终于,她再也受不了了。从高楼一跃而下的同时,她也在遗书中发出了生命最后的呐喊:

“你们爱的不是我,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级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满分的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为人父母,很少有人会不爱自己的孩子。

但很多时候,家长会不自觉地在这份爱里掺入很多功利的元素。

平日里,我们或许也曾对孩子说过这些话:

“你再不好好学习,我就不喜欢你了!”

“只要你考得好,让妈妈高兴了,什么都会答应你。”

“不听话、成绩又差,谁会要你?”

……

当爱戴上筹码,注定会变得像枷锁般沉重。

而这个筹码,往往就是成绩。

知乎上,有网友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高中时,有一次她月考发挥失常,排名下降了很多。

由于自己一直很好强,因此她心里非常难受。

那天晚上回到家,她本想得到父母的安慰。没想到他们很反常地都睡觉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父母对她态度也特别差。她想吃水果,他们却直接吼了她。

当时,这位网友的眼泪哗地一下就流了下来。她意识到,父母对她所有的好,都是基于她成绩好,分数达到了他们心中的标准。

一旦她退步了,就不是他们疼爱的那个女儿了。

而父母所谓的不在学习上给她施加压力,也是在她成绩好的基础之上。只要分数掉下来,她“就该去死”。

认清这一切后,这位网友耿耿于怀,很多年都无法释然。

《爱的艺术》一书中写道:

“靠努力换回的爱往往使人生疑,并且常常会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只有成绩优异、乖巧听话,才值得被爱;否则就是令人讨厌的坏家伙。

于是,孩子便会形成一个概念——“爸爸妈妈爱的并不是我,而是我的成绩与荣誉。”

这样的爱,还纯粹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高分才配被爱的孩子,活得有多苦

小红书上有一位教育博主提到,目前去精神病医院的,有一半都是十几岁的青少年。

她还讲述了一个案例。

一个男孩,从一二年级开始就被他妈妈锁在家里写作业,不准去任何地方。

从小到大,他妈妈反复告诉他的一句话便是:“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个高分。”

在这个男孩看来,父母跟他的关系纯粹就是交易,而自己考高分,就是为了取悦他们。

在长期的压力下,男孩的心理状态最终出现了严重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分数不高,妈妈就不爱自己;分数高,自己才有价值,活着才有意义。

父母之爱一旦与成绩捆绑,伤害便也随之产生。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项调查。他们随机采访了一百多位大学生,问了他们同一个问题:

“你是否觉得父母的爱,是有附加条件的?比如跟你在学校的表现、学习的刻苦程度有关?”

结果发现,那些在“有条件的爱”中长大的孩子,往往都对父母心存不满,并且在成功之后幸福感和喜悦感持续时间更短,更容易陷入自己“不值得被爱”的羞耻和内疚之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则指出,过分在意成绩的家庭,培养的孩子即使很优秀,内在却“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孤独感和空虚感,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不知道为什么要活下去”。

哪怕表面上再出色,内心其实早已千疮百孔。这些孩子,可惜又可怜。

而更扎心的是,导致孩子诸多心理问题的关键,竟是我们家长自己!

法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曾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有毒的父母”。

指的是“父母的负面行为模式持续存在,始终支配着子女的生活,让孩子遭受的痛苦随着成长不断加深。 ”

唯分数是问的家长,何尝不是这样杀伤力十足的“有毒的父母”呢?

当努力的目标只剩下学习,当大人的喜怒哀乐只与分数挂钩,当一个人被整天灌输着“成绩至上”的理念……

这样的教育,看似为孩子前途考虑,实际却像一个无形的黑手,一点一点把孩子推向了深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最需要的,是“不管你怎么样,父母永远爱你”

几米在《我不是完美小孩》中写道:“当我和你期待得不一样,请爱我原来的样子,疼我原来的样子,赞美我原来的样子。”

事实上,对孩子来说,最重要也最需要的,正是父母无条件地爱与接纳。

看过这样一个暖心的新闻。

湖南岳阳有一个高三女生,在班会上分享了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故事。

由于最近的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她担心自己考不上一本,因此情绪很低落。

妈妈知道后,非但没有怪她,反而温柔地安慰她:“考不上一本没关系,上个二本也可以。只要你健康快乐就好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番心里话,给了女生继续努力的信心和动力,也感动了无数网友。

想起冰心先生的散文《不为什么》: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

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的,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抛开成绩、分数、荣誉等一切外界因素,不管你是什么样子,也不管你做了什么,我都永远爱你,“不因万物毁灭而变更”。

所谓父母“无条件的爱”,莫过于是。

而这,才是一个孩子成长路上最大的底气,也是让他们内心强大的真正盔甲!

标签: 孩子 父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