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成各行各业常态的时候,加班文化没火;互联网大厂员工连连猝死的时候,加班文化没火;年轻人在网上叫苦连天的时候,加班文化没火。
这两天,一个不知真假的中国电科员工怒怼领导,加班文化火了。
一方面,因为这个员工确实怼得畅快淋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大家长久以来压抑的情绪到达临界点,终于被引燃。
最近有一句话很流行,“无所谓,生育率会出手”。
这句话被年轻人广泛用于吐槽社会上各种不健康现象,比如高房价、高物价、低工资、低福利,等等。
如果说这句话用在其他事情上,多少带着点调侃的意味;
那么放在加班上,可谓是一语中的。
南京财经大学的学者曾迪洋在题为《“996”会影响生娃吗?加班对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影响》的文章中指出——越发严重的工作-家庭冲突是导致生育率不断降低的重要因素,非自愿加班与无偿加班对生育行为有更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一方面,与收入并不匹配的高强度加班扼杀了劳动者的生活幸福感。很多年轻人直言,不希望后代和自己一样承担繁重的生存压力,因而生育意愿低迷。
另一方面,加班挤压掉了年轻人的休闲娱乐时间,年轻人根本没有时间相亲、约会、恋爱、维持婚姻生活,即使有生育意愿,也被剥夺了生育机会。
我们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早也就对工作和生育的关系做过精彩论述——资产阶级支付给雇佣工人的薪水仅限于延长其本人生命,不包含劳动力再生产。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老板给你发的工资,只够让你维持基础生存,不包含新的劳动力的繁衍、培育和补充。
为了生育率,国家绞尽脑汁,各地奇招百出,可就是没有一个对加班文化出手。
人们被困在电脑桌前、被困在流水线上,被熬干了最后一丝精力和时间,下班之后只有一身疲惫和困倦,没有精力开展其他精神活动,遑论婚恋和生育。
同时,加班文化也激化了我国现阶段就业矛盾。
前阵子,“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这一话题引起热议,无数年轻人抱怨自己空有学历傍身,却找不到对口工作。
当时就有网友表示,一边是有工作的人被迫加班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一边是有高学历的年轻人被高高的求职壁垒阻挡在外。但凡能解决加班问题,我国的就业压力就能得到不小的缓解。
与此同时,打工人的35岁出局危机也与超额加班密切相关。先不说加班熬夜引发的健康问题,试想,一天到晚被工作挤占全部时间,人哪有时间来完成自我提升和技能更新?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可人却被打工时间困在原地,长此以往,结局当然只有被后来者取而代之。
更重要的,是消费。
消费的重要性这两年我们一直在强调,在此不再赘述。外贸因为复杂的外部环境处于熄火状态,投资因为难以消化的城投债也不会再拉高,可以说我们未来的经济发展势头,全指望消费市场能有多大。
可怎么提高消费呢?除了让人民群众口袋里能留下钱,更重要的是要让人有消费的时间和意愿。
996,大小周,单休,这种痛经历过的人都懂。为数不多的空闲时间,做完家务就只想躺着。出门逛街购物,只有在需求极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人人都在埋头生产制造,满大街都是销售在拉客单,可就是没有成交量,大家都被加班困在写字楼里动弹不得。
所以大家发现没有,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因为加班,人们消费能力不足,创造的大量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没有销路,企业利润率有限,也就无法进行创新投入和扩大生产,因此也无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就业岗位有限,人们为了保住工作,只能主动或被迫地进行更激烈的微观竞争,也就是卷,为此进一步挤压掉休闲和消费时间。
整个经济循环,被堵在这里。
正因如此,蒋胜男代表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中,直接把“过度加班”上升到诸多社会矛盾的“根源性问题”,称过度加班不但会导致劳动者过劳死等生命健康风险,还会造成婚育率下降等社会问题。同时,过度内卷使得部分劳动者因失业丧失再消费能力,在职人群也没有时间再消费,继而危害到整个社会的扩大再生产,堵塞社会物质再流通。
这次的员工吐槽事件本不新鲜,以前也曾多次发生。但这次,却有很多官媒下场发声关注,甚至在各大平台热搜屠榜。
乐观地猜想,这也许是某种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