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职校生学历“天花板”,北京职校在行动

日前,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中等职业教育自主招生试点的通知》,北京市在中职学校探索多元招生录取方式,试点自主招生开始迈入第二个年头,今年距离2010年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试行自主招生已经过去了13年。近年来,北京市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提质升级,职业学校的招生方式更加多元,升学渠道更加畅通,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办学活力也在不断增强。

高职院校开辟职普融通新通道

3月22日至26日,北京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开启网上报名。在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报名前夕,27所高职院校在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举办了一场自主招生联合咨询会。本报记者现场采访了解到,招生咨询会吸引了6000余名学生和家长到场,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与首都功能建设相关产业的高精尖专业备受关注。

近年来,北京市高职院校不断加强专业和师资建设,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各校通过新增高精尖专业、校企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探索本科专业建设等举措,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目前,我校的8个专业已申报教育部职业本科教育专业。获批后,这些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在高职院校取得本科学历,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姚光业表示。据了解,除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外,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等学校也为职业教育学生开辟了更加宽阔的学历提升通道。

此外,北京市还不断加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力度,从2015年起就支持部分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专业教育。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所高职学校成为首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实验的尝试者。

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该校与北京工商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多所本科院校合作,探索职普融通、职业本科教育。未来,该校还将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等20余家高校、研究机构和头部企业,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探索构建“高职—职教本科—专业硕士—博士”的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纵向打通职普融通的新通道。

为对标2022年北京市发布的《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相关要求,今年北京市院校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例如,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新增了物联网应用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融媒体技术与运营3个专业,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新增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北京体育职业学院新增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

中职学生不再发愁学历提升

早在2012年,北京就率先推出了中高职衔接办学改革试点项目,2014年开始实施中高职“3﹢2”模式和中职、高职、本科衔接“3﹢2﹢2”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贯通培养项目得到了不断优化,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也得到了创新。初中毕业生可以在熟练掌握一门技能的同时,不经过普通高中,也有机会升入本科高校学习。而今,绝大部分中职学校的专业都能与相应的高职院校对接,中职学生不再发愁学历提升。

2023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推动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衔接培养。高职院校优化专业设置,拓宽多元招生渠道,加大职普融通、产教结合力度,为中职学校的发展带来利好的同时也让中职学校面临着新的挑战。

“高职院校不仅可以通过高考、中职学校统考招生,而且还可通过贯通培养等方式招生,为中职学校学生学历提升提供了更多机会,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升入高职院校乃至本科院校。这也使得学校在学生‘入口’(招生)方面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北京求实职业学校副校长蔡翔英说,以前高职院校只招收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毕业生,现在通过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也可以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了,再加之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强“四个中心”城市发展定位,这些都使得中职学校面临生源减少的挑战。

与蔡翔英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副校长花峰。在花峰看来,与外地学校相比,北京市普通高中的入学率更高,基于学习习惯等因素影响,更受普高职院校青睐。中职学校在学生“入口”和“出口”(就业)上面临着双重的竞争压力。“此外,在自身发展如专业设置、教材使用、培养模式和师资建设等方面也需要自我突破和外力助推。”

花峰解释说,中职学校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市场贴合紧密,有些需要与企业和行业需求对标。这使得部分学校在专业设置难免会出现跟风现象,并未考虑依托自身优势,差异化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职业学校在教材内容更新方面比较快,而国家对教材编写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所以一些新专业还缺乏国家的规划教材,老师们需使用自编讲义来授课。在师资方面,中职学校还存在着教师平均年龄较高、语数英等学科教师相对富余,而专业性强、动手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工科专业教师却匮乏,面临着“结构缺编”等尴尬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逐渐规范职业教育发展,不断优化专业简介、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北京市的中职学校不断加大专业教材编写和备案力度,同时建立了相关评价体系和机制,评估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和育人质量,淘汰“过剩”和“过时”的专业。

中职学校积极尝试“破局”

在国家和北京市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北京市的中职学校通过自主招生、贯通培养和职普融通等方式,积极寻求“破局”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因为自己喜欢IT,再加上贯通培养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专业是学校与北京联合大学、百度、联想等企业合作办学,不用参加普通高考就可以上大学,我就选择了这个专业。”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贯通培养部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专业2021级1班学生魏嘉程高兴地说。因为对未来充满希望,也因为自己的努力,在学校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他还获得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复赛二等奖和北京市政府奖学金。

在北京市的中职学校里,越来越多像魏嘉程一样的孩子有了就读本科院校的机会。目前,北京市商业学校、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北京市国际职业学校、昌平职业学校、丰台区职业技术学校等都采用了“3﹢2﹢2”贯通培养育人模式,学生经历三年中职、两年高职教育后,就可以升入北京联合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农学院等本科院校,在本科院校学习两年后,即可拿到本科毕业证。

北京国际职业学校副校长韩琼介绍,该校从2017年开始尝试在部分专业实行“3﹢2﹢2”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共涉及文物保护技术、幼儿保育和艺术设计与制作3个专业。值得一提的是,学校与北京联合大学合作的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部由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教授。

在北京国际职业学校校园开放日期间,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师生向到访者演示专业技术。

从2022年起,北京市首次在中职阶段实施试点自主招生政策,探索多元招生录取方式。职技类学校可将不超过本校招生计划的60%用于自主招生。“相对于中考统招乏力的现状,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扭转中职面临的生源不足的不利局面。”蔡翔英说。

近年来,北京市不少中职学校在职普融通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劲松职业高中、西城区职业学校等都通过开设普通高中班开展综合高中办学实践。西城职业学校成为西城区3所实行普通高中登记入学试点校中唯一一所职业中学。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从2020年开始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开办了艺术类综合高中——人大附中班。在职普融通合作过程中,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选派师资团队,负责“人大附中班”的美术、音乐专业课程教学。人大附中联合总校选派师资团队,负责语文、数学、英语、思政、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文化课教学,共享人大附中优质资源。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校长董随东表示,普职名校强强合作,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在管理、教研、师资、课程、社团等方面深入交流,实现了优势互补。同时,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教育,也满足学生多样性个性化发展需求。

职业人才成长将有更大空间

在董随东看来,中职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守正创新”四个字,未来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将在做强专业、做精课程基础上,依托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优势,做好学校“智慧校园”的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为师生提供更加高效的教、学、管、评服务。

“学校将构建全流程自动化办公管理平台、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系统、泛在化一站式服务管理平台以及数字化的教学应用体系。”董随东还特别提到了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系统,他认为中职学校的师生更需要建立这样的评价服务。

近年来,北京市借助中职“双优计划”和高职“双高计划”,推动了一批职业院校办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一批有行业贡献力,有社会服务力,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活力型、高水平职业院校脱颖而出。

据了解,未来北京将继续推动中职教育综合改革,支持优质中职学校提升办学层次,支持技工学校与高职院校继续开展中高职衔接培养,鼓励符合条件的技工院校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支持符合条件的高职学校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同时,打通高技能人才职称评价通道,允许技工院校、职业高中、中专学校的毕业生也可以申报职称评价,并将北京市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纳入公务员招考范围。

文字:赵艳国 常悦  赵翩翩

图片:北京亦庄  北京国际职业学校  摄图网

编辑:姜思瑶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