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东高管到渐冻症患者,蔡磊的思维方式,太适合育儿焦虑的父母

如果你正处在育儿焦虑中,感到困惑、窒息、没有方向,你应该来学学蔡磊先生。

蔡磊是谁?京东集团原财务副总裁,年轻有为,这是他曾经的光环。

现在的他,是一名渐冻症患者,生命进入倒计时,随时都有可能离开这个世界。

以现在的医学水平来看,渐冻症是无力回天的,这是一件非常无助的事情。

等待蔡磊的,只有死路一条,然而,他并没有被动着等待死亡,而是主动出击,燃烧最后的生命,去做能够推动世界改变的事情。

他说:已然是这样了,我还能做的事情是什么?

于是,他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渐冻症科研数据平台,设立生物实验基地,推动药物研发,成立“破冰驿站直播间”,将经营所得投入科研,要为渐冻症的攻克打完最后一颗子弹。

或许有人会说,蔡磊之所以能推动这些变化,是因为他有别人没有的社会人脉、社会资源,哪个普通人能与世界级渐冻症方面的各个专家单独连线,长时间讨论?

是的,这些资源普通人确实没有,我们挂个专家号都靠抢的。

但是,蔡磊处理困难,应对压力时的思维方式、信念态度,完全可以解决普通父母们在教育上遇到的大部分焦虑和迷茫。

与其焦虑我什么没做到,不如聚焦我现在能做什么

现在有一种很普遍的教育焦虑,它是这样的:看到别的父母给孩子做了什么,发现自己没有做,于是鞭策自己也要这么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等到下次再看到别的父母做了什么,发现自己还是没有做,又瞬间来了劲儿,列入清单,然后,又没有然后了。

经常被刺激,总是列计划,从来不行动。

回忆着脑海里那一长串未完成的计划,父母的挫败感、焦虑感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之前有一个家长给我抱怨,自己的孩子大运动非常弱,说话也不利索,尤其是和同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能明显看到差距,不仅如此,孩子每天睡得也很晚,个子也不高,吃饭也不行,还总爱哭闹发脾气。

家长很是焦灼,觉得是自己之前没做好的地方太多,才导致现在这种乱麻一样的局面,该怎么办呢?

时间不能倒流,孩子也没有“恢复出厂设置”功能,一键按下去,让我们重新养一遍。

与其焦虑之前什么没做到,不如聚焦现在能做什么。

大运动弱,那就提升大运动,有能力就自己每天带着孩子爬高上低,踢球奔跑,没能力就报个体能训练班,每天坚持运动1个小时,这是我们能做的。

说话不利索,那就多和孩子聊天,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多和孩子一起读书,听故事,累积更多的语言输入,增加更多的语言输出,这是我们能做的。

睡觉晚,那就白天多运动增加消耗量,晚上坚持睡前流程,早上按时早起,有计划的不断提前入睡时间,这是我们能做的。

爱哭闹脾气差,那就在孩子每一次哭闹发脾气的时候,按照情绪安抚步骤去引导孩子认知情绪,多和孩子玩情绪类游戏,给孩子做好情绪榜样,这是我们能做的。

只去考虑我们当下能做的是什么,然后付诸行动,一遍一遍的去执行,就能抵消“之前没做到”带给我们的巨大焦虑。

就像蔡磊说的那句话:已然是这样了,我还能做的事情是什么?

让思考的重点落在具体的行动层面,只要行动起来了,就会改变事情的发展路径。

有一个词大家都听过,叫做“精神内耗”,我觉得这个词同样能反映出父母的心理状态,对孩子不确定的未来充满了担忧,总是在脑海里盘问自己:我这样养孩子对不对?我该不该模仿别人的方法?为什么别的孩子能做到,我家孩子却做不到?

可以说,在这个获取教育信息渠道丰富的时代,内耗父母的,不是自己知道的不够多,而是自己知道的太多,行动的太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把能做的事情,持续推进下去,才能彻底击败焦虑

下决心行动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如何推进行动的过程。

关于教育,很多父母一开始都是激情满满,大刀阔斧的执行一段时间后,被各种各样的困难击败,最后放弃。

我们社群里有个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吃饭不乱跑,不挑食的好习惯,制定了积分奖励的规则,只要孩子专心坐在餐桌前,吃完碗里所有的食物,就给他奖励一个积分,集够一定的积分就可以换礼物。

第一周执行的非常好,到第三周,家长总是忘了填积分,孩子也忘了,这个规则就搁浅了,孩子又恢复到以前吃饭乱跑,挑食的状态。

你看,行动总是在通往行动的路上终止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那么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的行动持续下去?让我们自己和孩子都能接受?核心的要素有3点:

1、制定的目标要合理

合理的目标是前提,过高的目标只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过低的目标难以帮助孩子获得提升,合理是指:

是以自己孩子的现有水平为基准而制定的目标,而不是拿别人家已经达到的高度做为自家孩子的起点。

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生理发展、身体发展的客观规律,兼顾个体差异,不拔苗助长。

比如,有的父母很早就给自己孩子进行幼小衔接,中班的时候已经掌握了50以内的加减法,识字量达到1000,拼音也基本全会了,当我们听到这个成果时,决心也开始给自家孩子幼小衔接。

那我们的目标就应该是:先让孩子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先认识50个字,先和拼音混个脸熟。

别人家的孩子在哪个水平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现在是什么水平,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目标的高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计划要能执行下去

但凡有工作经验的父母都知道,目标再合理,计划再完善,如果不具备可执行性,难以落地,年度绩效是很难完成的。

给孩子制定的教育计划也是一样的道理,父母安排了一堆计划,但没有考虑到实际操作层面可能会遇到的波折,就会执行不下去。

举个例子,4岁的孩子早上7点起床,7:50准时出门去幼儿园,中间有50分钟时间,假如这个孩子还不能熟练穿衣服,独立洗漱,那这段时间的计划,就只能是培养孩子独立穿衣洗漱,你需要一步一步的教,还要语言鼓励、耐心引导,可能20分钟就过去了, 计划中还要预留出孩子赖床、拖延、磨叽、玩玩具的时间。

如果我们还要再加入一个15分钟的英语磨耳朵计划,那就会非常紧张,执行难度大,鸡飞狗跳。

所以,无论我们要给孩子安排什么样的计划,都要从孩子配合度、孩子的时间、家长的时间等多个角度来衡量,确保能执行下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父母要比孩子更坚持

孩子在获得自律能力,养成各种好习惯的前半段路上基本是靠父母的坚持,坚持自己做好模范,坚持陪孩子一起做。

蔡磊确诊渐冻症的时候,他的儿子才1岁,他说,与其数着日子陪儿子玩,不如坚持推动渐冻症攻克工作,让他看到一个不屈不挠,坚毅的父亲。

父母在执行计划时,如何面对困难,如何面对懈怠,直接决定着孩子对待计划的态度,你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基本也这样。

关于这点,我很有感触,我儿子因为斜视的原因,需要每天做6个眼睛训练,训练时间长达2年,这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有一次,我实在太疲惫,想偷懒一下,没有给儿子做最后一个翻转拍训练。

结果次日,我让儿子做翻转拍的时候,儿子说:妈妈,昨天你都没有做,为什么今天就必须要做?

我顿时语塞,同时也很惭愧,后来,我再也没有因为自己想偷懒这个原因中断训练计划。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父母坚持执行制定好的计划,孩子才有可能跟着坚持下去。

合理的目标,能落地的计划,父母陪孩子一起坚持,这三板斧可以完全击碎我们对教育的焦虑和迷茫,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就能带来改变。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