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孩子越好奇,学习欲望就会越强烈,很多家长也会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多思考。但是,一直和孩子强调多思考,就能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吗?殊不知,这正走入了误区……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童行书院(ID: tongxingplan)
文丨龙妮婷 编丨May
我孩子刚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我特别希望她能学好数学。于是,经常在生活中予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引导(是不是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比如:
出去买东西,我给娃10块钱,让她买两个棒棒糖(1元一个),娃拿着钱就屁颠屁颠进超市买,再拿上阿姨找的钱给站在出口等待的我,然后自己美滋滋地开始吃棒棒糖。
我对娃说,你给了阿姨10块钱,买了两个棒棒糖,阿姨应该找你多少钱啊?
娃说:“阿姨找的钱已经给你了。”
我继续引导:“你算算啊,一个棒棒糖一元,两个棒棒糖几元啊?你给阿姨10元,阿姨应该找你几元?你自己不知道,万一阿姨钱找少了怎么办?”
娃便掰着指头算,给了正确答案。老母亲心满意足,继续引导,“你看学数学是不是很有用?”
娃点头。然后,继续美滋滋地吃她的棒棒糖。
我曾经自以为是地觉得这个办法棒极了!只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东西对他很有用,真的很有用,就能激发孩子想要探索的动机,引发他的好奇心。
但被现实无情地打脸了。
孩子的好奇心到底是被什么激发的?
果真是让他们确信,这些知识对他们很有用,很有帮助,便会产生好奇心吗?
或者,把这个问题再延展到教育领域,是否老师告诉学生,这门课程的知识很有用处,很有价值,学生就会在好奇心的激发下兴致勃勃地主动探索学习了?
什么是好奇心?
做父母的都知道,要想孩子学习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少不了。确实,已经有大量的实证研究都证实了,好奇心在预测儿童的学习成果、学业成就、以及成就动机方面起着核心作用。
但对于到底什么是好奇心,似乎大家又说不清楚了。
心理学家Grossnickle给了这么一个定义:个体在经历或寻找某个对照性变量时,对知识或信息的渴望,并伴随着积极的情绪,强烈的唤醒或探索性行为。
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当人们发现事情跟自己想的不一样时,就想寻找答案,这个找答案的过程就是探索行为,在找答案的过程中 ,人会很兴奋。
大家看到没有,我把上面一段话中的“当人们发现事情跟自己想的不一样时”标粗了。为啥要标粗?先给点剧透,其实这个才是激发孩子好奇心的关键。为什么这么说了,后面我会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然后,你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这么走偏的……
这里先说回好奇心。
通过好奇心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核心要点:
①个体在探索
②个体怀有对知识和信息的渴望
③这个过程让个体产生积极情绪
而我们激发孩子好奇心的惯常做法是:不断强调,这些知识对他们很有用。
我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有一个潜藏的认知:当一个人知道,这个东西对他很有用,很有帮助的时候,他就会自发地产生好奇心,愿意了解它,探索它了。
换句话说,我们潜意识认为,当一个东西未来可能给你带来收益的时候,你就会产生好奇心。收益越多,好奇心会越强烈,越能引发探索行为。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到底是什么激发了好奇心?
为了验证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三个实验。
在三个实验中,参与者会看到一个装有20个弹珠的花瓶,红色或蓝色弹珠写有不同的分数。每次随机出来一个弹珠,参与者会被授予它所代表的分数,分数在实验结束时会换成货币奖金给他们。
不过,每次选择,他们都有50%的机会看到结果。就算看不到结果,也会得到这颗弹珠的分数。
实验1
参与者会对他们看到结果的好奇程度进行打分(1-4)。
实验1的目的是研究参与者的好奇心是否以及如何被结果的不确定性OU(outcome uncertainty)和信息的预期价值所影响EV(expected value)。实验结果显示,好奇心随着的OU的增加而强烈地增加。相反,EV对好奇心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实验2
科学家调查了人们是否愿意牺牲时间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当弹珠被选取后,参与者通过按 "是 "或 "否 "来表明他们是否想看该试验的结果。
实验2的结果显示,人们更愿意等待,而且等待的意愿不受EV的影响。这些结果与实验1一致,表明结果越不确定,人们越好奇,而且他们也更愿意等待看结果到底是什么。而且,就算弹珠代表的分数更高,人们的等待意愿也没有变得更强。这支持了实验1的发现。
实验3
实验3把实验1和2的变量进行了叠加实验。
结果发现,与实验1一样,好奇心随着结果不确定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科学家做出结论,结果的不确定性可以强烈地引发个体的好奇心,而信息的预期价值对好奇心的引发没什么影响。
我们该如何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看了上面的文章,你是否会对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
为啥我们不断给孩子强调,这东西对你很有用啊,很有价值啊,你好好学!却不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行为。
因为,信息的预期价值对好奇心的激发没有影响,真正对能激发好奇心的是结果的不确定。
为什么会这样呢?科学家也做出了解释。
人类能进化到今天是因为强大的适应性,凡是不能适应的生物都在演化的路上死绝了。而好奇心最大的作用是能改善一个人对当前对世界的认知图式,帮助人更好地适应环境。所以人们会对与自己认知图式不一致的事物非常好奇,非常想要探索。这是刻在基因里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涉及生死存亡,可比信息带来的一点奖赏重要多了。
还记得我在文章开始的时候,标粗的那句话吗?
发现事情跟自己想得不一样才是激发孩子好奇心的关键!
所以如果再回到当年,我可能会这么引导娃:
还是给娃10块钱,让娃自己买棒棒糖。当娃把找回的零钱给我的时候,我会这么说:“哎呀,宝宝,阿姨好像找钱找错了,你算算阿姨到底应该找你多少钱啊?”
不好意思,为了激发娃的好奇心,让阿姨背锅了。
但是,聪明的你,应该已经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了吧!
作者 | 龙妮婷,应用心理硕士,正面管教践行者,10岁果果的妈妈,毕生所愿所有孩子都在爱中成长
发现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