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为什么要读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在第104个五四青年节,也是我的母校,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的日子,沉浸书香之中,这个话题,咱们也唠唠。

几年前,《人民日报》发了一篇新闻:一个父亲不想让自己的女儿读大学,因为他认为读大学要四年时间,一共要花掉八万的学费。读完之后找的工作,可能一个月工资也就2000-3000块钱,他认为好不划算。

父亲说,我让我女儿高考之后直接去打工就好了,四年怎么着都可以赚个十几万吧。然后这十几万还可以创业、买房子、做投资,多好。

尤其是这几年,大环境不好,这个老问题又被翻出来。

——这个时代,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帮你解答难题

开卷有益。书当然不是钱,也不能当饭吃。但确实“有答案”。

不论是解答生活中的不解与疑惑,还是工作上的迷茫,读书都是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

当你打开书,就像打开了这个世界上的一扇“任意门”,可以通向任何你想知道的领域。与那些很厉害的人对话。

不管他在这个世界还是在那个世界,不管跟你之间隔了几千年的鸿沟,你都可以通过这扇“任意门”找到他。

纪录电影《九零后》就是记录了革命时期的青年人,在痛苦中看到希望,并通过读书把希望变成现实的故事。

1937年11月1日,国立北大、国立清华、私立南开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就是这样一所仅存8年的大学,却创造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奇迹,影响了几代人……

校友:邓稼先、朱光亚、杨振宁、李政道、许渊冲等…

这部电影,平均96岁的联大学生校友一起“出演”,真实纪录和还原了“国破山河仍在,学士天下无双”。全中国最顶尖的学子,在战火下读书,和跳蚤相爱相杀,在苦难中挥洒青春,在绝望中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又于数十载之后,浸润着母校的精神,民主自由的思潮,改变学科、改变中国、改变世界!

读书,让你拥有选择的权力

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

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电影《大学》运用三年跟踪式纪实拍摄,浓缩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学校园。

电影讲述清华园里四位不同的清华人的抉择。

刚刚度过18岁生日的“00”后历经高考、一波三折考入心仪的学府;

在园子里攻读九年的博士毕业生,挥别象牙塔,经历一番抉择,更坚定了自己“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

旅美十年的“哈勃学者”,有一个“仰望星空”的设想,回国入职天文系,终于找到了梦想成长的土壤;

83岁的院士已经退休,却依然躬耕于三尺讲台,步履不停。

这是四个清华人的理想之光,也是他们的人生抉择。

读书,带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都说书是“精神食粮”,虽然现在读的书不会直接变成钱,不会直接变成你眼前的路,甚至过段时间你会忘了大部分内容…

但相信我,读过的书就像你曾吃过的食物,虽然有时会记不清内容,但它给你带来的滋养和启迪,会变成你的骨血,变成你的肉,变成你的思维方式。

电影《无问西东》讲述了四个故事,从现代讲到近代,再讲回现代。4个故事的主人公均是优秀的清华大学学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吴岭澜直面自己的内心去选科,不盲从时代浪潮;

沈光耀为了家国情怀,告别衣食无忧的生活,毅然加入空军,最终在青春年华战亡;

陈鹏、王敏佳的爱情历尽艰辛仍毫不褪色,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张果果则传承清华前辈们的理想主义精神,坚持着对四胞胎的无私捐助。

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突破世俗的目光,去遇见真实的,心底最渴望成为的自己,实现高于世俗的人生追求。大学之道,未必在于舍生取义,但必定不被世俗所限。

100多年前的今天,社会动荡,民族危亡,无数中国青年学生发奋读书为独立、为自主、为反抗压迫,为民族自由。

100多年后的今天,民族崛起,国泰民安,无数中国青年人亦要奋发读书,为梦想,为自由,为遇见发光的自己,为人生更多可能,更为家国天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今天回母校跑断腿,专门准备了一组手写明信片+书签,送给爱读书、爱未来的你。

文末留言讨论“读书是否有用”,转发到朋友圈,点赞最高的前3位,收祝福!

这三部电影,关于中国最顶尖的百年高等学府,更关于读书的有用和无用。并不是所有看起来有用的东西,都有价值。帮孩子看得更远,一起读书!

标签: 读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