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橘笙(爸妈精读作者)
要说什么最让父母头痛,那就是孩子无节制地哭闹。
常听一些父母说:“看着他哭,我想和他一起哭,看看谁更厉害。”
看得出大家对孩子哭闹时的束手无策。
朋友小币妈妈深受困扰,有次放学她带小币去淘气堡玩,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小币妈妈想要带小币回家。
但是小币没有玩够,于是小币便在淘气堡大声地哭了起来。
面对小币的哭声,小币妈妈哄也不行,生气也没用。
实在没有办法了,于是小币妈妈说:“那你再玩一会吧!”
听到妈妈的话,立刻停止了哭声,跑进去继续玩了起来。
现实中,很多父母的处理方式就是选择妥协,来让孩子立刻停止哭声。
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孩子停止哭泣,不仅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还会导致孩子的哭闹问题更加严重。
不要觉得孩子哭就如临大敌,只有了解背后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帮助孩子控制情绪,正确处理问题。
所以面对孩子的哭闹,我们应理性应对,而不是被孩子的情绪所控制。
孩子哭闹的背后原因,你知道吗?
对于孩子哭闹,不妨回想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不难发现,通常和这3件事有关。
1、父母陪伴较少,缺乏安全感
琪琪特别喜欢哭闹,稍有不顺心便崩溃大哭。
每次只要妈妈离开自己的视线,琪琪就会哭着到处找妈妈。
其实琪琪的哭闹并不是毫无缘由,原来妈妈的工作比较忙,往往琪琪早上醒来时,妈妈已经不在家。
所以当妈妈在家时,琪琪会比较黏妈妈,当琪琪看不到妈妈时,琪琪就会担心妈妈离开,因此开始哭闹。
父母由于工作原因,对孩子的陪伴较少,孩子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就容易缺乏安全感,遇到事情就会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2、习惯用哭解决问题
有位妈妈说:“带孩子去商场就像开盲盒,如果运气好,孩子心情好可以商量,就会皆大欢喜地回家,如果运气不好,孩子非得要,就会喜提撒泼打滚一条龙的社死场面。”
在公众场合,常常可以看到躺在地上哭闹的孩子,刚开始部分父母可以坚守底线,但随着周围人目光的投射,父母逐渐妥协,孩子开心地带着玩具回家。
有些孩子,将哭当作解决事情的方法,要挟大人。
孩子第一次通过这样的方式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得不到—哭—还得不到—继续哭—......—得到。
3、受父母情绪影响
孩子的哭闹不止,会让大人感到内心烦躁,也会让大人的情绪失控。
当与孩子沟通时,父母的情绪会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传递给孩子。
当过于严厉、过于烦躁时,孩子感受父母的情绪,他们会感到害怕、无助,更倾向用哭来表达自己。
与其抱怨孩子爱哭,不如透过孩子的每一次哭闹,寻找其背后的原因,从根源上帮助孩子表达需求,控制情绪。
用错误方式应对孩子哭闹,
孩子有什么变化呢?
孩子的哭闹是自我的一种表达。
如果大人用吼叫来压制孩子,孩子会感到情绪压力,出现应激反应。
在孩子的大脑中有一个叫做杏仁核的部分,当孩子遇到情绪压力时,本能会逃避或是对抗,大脑中负责理性的前额叶皮质比负责本能的杏仁核差不多慢了3秒钟。
当杏仁核长期处于激活状态时,孩子就会生活在恐惧中,处于压力和焦虑状态,从而导致大脑神经系统得到损害,出现应急系统功能紊乱,反应过激等。
在节目《超级育婴师》中,有一个妈妈经常用“吼叫”的方式来与孩子交流。
在这个母亲的眼中,孩子是一个蛮不讲理的“爱哭鬼”,所以她经常大吼来压制孩子的哭声。
但是当工作人员将她的吼叫放给她听时,她立刻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成人都无法接受的负能量,更不用说孩子了。
经常用吼叫来压制住孩子的哭声,往往就会出现这样的亲子关系:父母责骂孩子,孩子默默顺从父母。
久而久之,孩子的情绪得不到良好地释放,压抑在自己的心中。
长大后,这类孩子也常常无法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产生较多的压力,得抑郁症的几率也会随之增高。
长期受到父母的情感压制,孩子无法表达内心的感受,孩子会产生一些偏激行为,如:攻击性行为、下意识大声尖叫等。
往往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时,父母会用更严厉的方式去纠正孩子。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面对孩子的哭闹,应如何巧妙化解呢?
哭,是一种感染力很强的情绪,孩子哭时我们会被孩子的负面情绪感染,不由得烦躁、焦虑。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试试这五种方法,巧妙化解孩子哭闹,避免被负面情绪影响。
1、辨别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有人说:“情绪没有对错,而行为有好坏。”
当孩子的哭闹是由于情绪引发的,我们应及时疏导孩子的情绪,如:摔倒了很伤心、被朋友拒绝很难过等。
但如果孩子是因为某些行为而产生了哭闹情况,我们应先识别行为的好与坏,再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正确解决问题。
当我们可以辨别出孩子哭背后所隐藏的原因时,面对孩子的哭闹就不会束手无策,从而心生烦躁。
而是可以从容面对,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帮助孩子认识情绪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卡尔.兰格曾提出情绪外周理论。
该理论认为,情绪不是由感知到的事件引发的,而是由对事件的身体反应引发的。
情绪多种多样,人可以拥有很多情绪,表达情绪,但最重要的是认识情绪。
有一本绘本书叫做《情绪小怪兽》,书中将每一种情绪变成了一个小怪兽,每个小怪兽都有自己的颜色。快乐——黄色、伤心——蓝色......
当我们感受到哪种情绪时,我们就可以在罐子里放入同种颜色的纸团。这样既认识了情绪,又感受到了情绪。
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孩子,能够感受到情绪,认识情绪,对我们都有很大的益处。
3、引导孩子控制情绪
无论大人和小孩,如何控制情绪,合理表达情绪,都是我们要不断学习的能力。
当孩子情绪较为激动时,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温暖有力量的拥抱,同时用手有节奏地抚摸孩子的背部。
父母的抚触,可以让孩子情绪快速冷静下来。
当孩子冷静下来后,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仅仅只有哭,如:伤心时可以来抱一抱妈妈,愤怒时可以大口深呼吸等。
4、合理表达需求
当孩子哭闹时,往往听不进去任何话,当我们等孩子冷静下来后,我们可以做到共情孩子的情绪、告诉孩子原因、引导孩子正确表达。
共情孩子的情绪是我们可以感受孩子的情绪,我们可以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伤心,我可以抱抱你吗?”
告诉孩子原因。当孩子冷静下来后,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不满足需求的原因,可以说:
“妈妈知道你很想要,但是我们家里已经有这个玩具了,当家里的玩具坏掉,我们再来买新的好不好?”
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有需求时,我们可以好好说话,而不是用哭闹来代替。
5、父母提升自我情绪控制
大仲马说:“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否则你的情绪便控制了你。”
孩子哭闹时,如果我们无法控制情绪,只会激化孩子的情绪。
孩子的哭闹情况愈演愈烈,父母气得火冒三丈。
作为父母,我们要提升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
当你觉得自己心跳加速,自己无法控制情绪时,我们不妨先离开,找家长其他长辈来对孩子进行安抚行为,去到其他地方冷静一下,深呼吸调整自己的情绪。
如果身边没有其他长辈,我们也可以先深呼吸,再用美国心理学家欧廉·尤里斯教授提出的平心静气的法则:降低声音,放慢语速,胸部挺直。
孩子从出生开始,哭就是孩子生存的方式之一。
尽管孩子长大后,慢慢学会了表达,但是当孩子面对事情时,还会用哭来解决问题,表达需求。
所以当孩子哭闹时,我们要用理性的角度来看待,不要让情绪战胜了理智。
我们要重视孩子的每一次哭闹,帮助孩子学会正确控制情绪,表达需求。
面对孩子的哭闹,我们要做有智慧的父母,成功化解孩子的哭闹行为。
作者简介:橘笙,富书专栏作者,是一名愿意表达自己想法的新媒体作者,希望能将自己的一点小想法与大家分享,文章:爸妈进化论,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