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大学后勤部门将部分男厕改为女厕,遭到部分男生反对。从校内到社交媒体,这一话题已争论多日。校方此前回应称,因女学生和女老师反映厕所拥挤排队,之前没和男生沟通是工作瑕疵,目前只是试点。随后,川大再次回应:关于“男女厕问题”学校高度重视,已会同相关单位进行研判,正在进一步完善优化方案。
对此有三点解读。一、川大事先没有征求男生同意,也没有给出可信的数据与理由。引起反弹之后,又称是“工作瑕疵”,退缩为“只是试点”。二、这事本质上是公共资源的重新配置,动的是存量,存量改革需要高度的共识与合理的路径,必须谨慎推进。三、此事反映高校存在男女对立,应予认真对待。
有事先说事。川大男女比例大致相当,男生比女生只是略多。男女比例,2021级为1.05:1,2022级为1.07:1。
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成都市公共厕所管理条例》规定:新建公厕女厕位与男厕位(含小便站位)的比例不应小于1.5:1,在人流量集中的场所不应小于2:1。由于生理差异,女性小便需要更长的时间,并且常有替换卫生用品的需要,如果男女流量差不多,显然女性需要更多的厕位。当时,对此公众总体上予以了正面评价。(分析详见南周快评《公厕厕位应女比男多?需考虑女性需要,也应容许商家自主调整》)
川大本次的做法是把教学楼奇数楼层一侧的男厕改为女厕,应该说明与论证男女厕位比改前是什么情况,改后又是什么情况。从满足需要的角度看,如果改前男性蹲位够用,改后需要排队,那男生反对是合理的。合适的做法应该是做增量,多修女厕所以增加女厕位;如果改前改后男性都够用,相信事前与男生做好沟通与解释工作,男生是能通情达理的。
这个论点可以总结为:“尊重男女生理差异”,男女平等不应理解为结果平等、事事必须1:1。本来这应该是一个共识,也不应该因此有男女对立。那么对立从何而起呢?
首先,男女平等应该定义为男女权利平等、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唯一合理的平等。必须同等保护男女的生命、自由与财产权,捍卫每一个人的自然权利,让人人在阳光下安享自由甜美。在这个基础上,应该容许基于男女生理心理差异而产生的各种结果差异。下矿井清一色为男、做幼师的多数为女,就是这样的结果差异,都是合理的。
军警基本上是男性,守卫国土疆界与社会秩序,男女都因此受惠。男性体力更强,智力分布标准差更大,因受性选择与雄性激素驱动,总体上挣钱欲望与能力更强,也不能说不公平;男性也因此缴纳更大份额的税收,形成公共财政与公共资源,“男女都因此受惠”。微观上,大部分家庭经济上还是“男强女弱”,男性是挣钱主力,给女性与子女提供转移支付。同时,女性也在人口再生产上担负了不可替代的责任。这可以视为男女基于自然差异的社会分工,总体上应视为是对等的。
问题在于,某些讲“女性权益”的,有些“双标”:在男女厕位比这类问题上,讲“生理差异”有利,就说不能追求“结果平等”,这时诚然是对的;但在高管职位男女比例这类问题上,讲“生理差异”不利,就讲“结果平等”,提出高管职位男女1:1配额之类的主张,否认市场竞争的结果。撒切尔夫人与董明珠靠的是自己的能力,而非配额或礼让。
社会不应该对女性走上职场设置人为障碍。同时也要看到,职场竞争,是无分男女的。在企业与企业家的眼里,无论是他还是她,员工只有高效率、高价值与低效率、低价值之分,也谈不上一个性别应对另一个性别礼让。女性越来越厉害,占据越来越多的高管职位,男性也得服气。女性自己创办企业、获得成功,男性也应该为她们喝彩。
其次,公厕男女厕位比问题,从生理差异与需要来看是一个角度,还有一个公共资源与公共财政的角度。同样的男女比例,给女性修建更多的厕所与厕位,从财政来源的角度看,是男性给女性的转移支付,或者说,是一种礼让。理解了这一点,男女之间就会更容易达成谅解与共识,而不是每一方都怨气很大,觉得自己受了委屈。
某些讲“女性权益”的,无视这种转移支付的本质,把公共财政给女性修建更多的厕所与厕位视为“天赋权利”,那是讲不通的,从这个心态出发,发起对与男性在公共资源上的存量博弈,玩零和游戏,是会引发反弹的。
总之,男女在职场上有竞争与合作,在婚姻家庭上有合作与互补,和而不同,方为至美。一味挑动男女对立,对个人与家庭,对国家与民族,都是祸不是福。这是川大“厕所里的风暴”给我们最大的警醒。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