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沉迷游戏,父亲3个举动把他送进北大”,孩子未来有多出色,就看父母今天有多狠心

作者:遇见 · 

来源: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

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作为嘉宾上过央视《开学第一课》的北大心理学博士@北大奕戈,曾在网上分享过自己的逆袭经历。

初中时,他学习成绩并不好,而且沉迷网络游戏,每天都会花很多精力在游戏上。

本来以为后半生可能就这样了,但高考的时候他却考上了北京大学。

他说:

“我最要感谢的一个人就是我爸,他在我初中最低谷的时候做对了三件事情,帮助我完成了这样一次逆袭。”

1. 停机断网。严格限制他游戏和电脑的使用,在他学习时,绝不会有人在玩手机或看电视,而是看看书看看报,为他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全程陪读。从初三到高三,整整四年,全身心投入对他的教育,帮助他调节情绪、疏导压力,成为他坚强的后盾;

3. 自主学习。在空闲时间自学了很多跟教育有关的知识,并认真做好笔记,在睡前与他分享每日所学,与他共同成长。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父母有多狠心,孩子就有多出色。

 01 

教育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父母,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

在教育孩子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则需要漫长的等待。”

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但很多家长的理解却出现了偏差。

他们觉得面对孩子时什么都不用做,因为等孩子长大了就好了,他们只需静待花开,却忘了鲜花能够盛开的背后,离不开空气、阳光、雨露的滋润。

前阵子和一位妈妈聊天,提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她后悔不已。

原来,她和丈夫都是普通打工人,学历不高,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孩子。

听了某位教育专家的讲座后,自以为学到了最好的教育方法——快乐教育,回家后就开始放养孩子。

不再关注孩子学习成绩,不再要求孩子去兴趣班,不再控制孩子玩手机时间,不再强求孩子培养生活习惯,只要孩子快乐就好……

结果几年下来,孩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整日抱着手机玩游戏,和同龄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非常任性,家长根本管不住。

这时她才突然醒悟,过于相信年幼孩子的自制力,放纵孩子随其天性成长,是造成这场悲剧的根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清华学霸教子经》里有这样一句话:

“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是非常态。”

“快乐教育”没有问题,是家长的关注重点出了问题,“快乐教育”的重点是“教育”而不是“快乐”,更加不是撒手不管的“放养”和“放纵”。

远古曾有记载:“舜耕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责牛。”

牛不好好耕地,舜为什么不鞭打牛,反而鞭打自己呢?

因为他知道,牛走得不对不是牛的问题,是因为人没有引导好它。

父母之于子女,就如舜之于牛,孩子的问题,归根到底是父母的问题。

你没有陪他读书,却妄想他爱上阅读;你没有给他辅导作业,却试图让他用功学习;你没有帮他养成学习习惯,却希望他取得好成绩,这未免太强人所难。

“没时间”、“没精力”从来不是也不应该是父母逃避教育的借口,要知道,教育孩子,最怕的就是“图省事”,更不能“怕麻烦”。

没有生来就自觉的孩子,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管出来的。

在让孩子快乐之前,父母要先学会狠,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2 

每一个学霸的背后,都站着优秀而凌厉的父母

海蓝博士说:

“做一个为孩子遮风挡雨的父母很容易,但做一个心上插把刀看着孩子受苦的父母非常不容易。”

乐坛巨星周杰伦曾在节目中秀了一波神仙操作,用水果弹钢琴,引来谢霆锋的羡慕和感叹:“每次看见你弹的时候,我就后悔了那么多年,为什么不像杰伦一样听妈妈的话?”

周杰伦最初学的其实也不是钢琴,而是画画,但因为太贪玩,怎么画都没长进,坚持了一段时间就不学了。

后来改学钢琴,周妈妈怕他再次放弃,就准备了一根藤条,练琴时拿着藤条站在他身后,要是他弹烦了或是注意力不集中,就狠狠的抽他。

虽然小时候的他抱怨妈妈太严厉,但长大后的他明白,正是妈妈的“狠心”,才成就了今天的他。

为了感谢妈妈,他写了首《听妈妈的话》,将自己的经历融入歌中。

“为什么,别人在那看漫画?我却在学画画,对着钢琴说话。”

因为:“将来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大家唱的都是我写的歌。”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父母奋力托举的结果。

父母今天的狠心,都是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曾经在《中国诗词大会》一夜爆火的诗词才女武亦姝,小时候也很顽劣,不爱学习,作业都是草草了事,是老师眼里的“差生”。

她的父母非常苦恼,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后来还是从一位朋友那里得到了启发: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得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从那时起,两人便戒掉了娱乐活动,开始阅读各类书籍;放下手机,带着小亦姝一起扮演名著角色,改编故事结局;玩诗词接龙等游戏,谁输了就做家务……

如此数年,小时候顽皮厌学的武亦姝,如今写得一手好字,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成长为名副其实的才女。

在后来,更是以613分的高考成绩(上海高考满分660分)考进清华大学。而这背后,离不开父母的辛苦栽培。

就像武亦姝妈妈说的:

“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但教育语境下的拼爹,不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寄生和遗传,而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要看父母。

正如莫言所说:孩子的优秀,都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只会打麻将的父母,教不出会读书的孩子。

没有什么会比榜样更有力量,父母对自己严格要求,对自己一言一行万分注意,才是最首要的教育方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3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特别“狠心”

李玫瑾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孩子要趁早,否则,以后社会会替你教育他。”

在野外出生的小鹿,刚刚坠地就会被母鹿踢打,直到小鹿真正站起来。因为母鹿知道野外的环境有多么残酷,如果连站起来都做不到,又何谈躲避凶猛的天敌?

老鹰为了让雏鹰学会飞翔,会把雏鹰带到悬崖边上,然后推下去,雏鹰在坠落的过程中,拼命扇动翅膀,才能学会飞翔。老鹰的行为看似无情,但若不如此,孩子又怎能翱翔天际?

动物如此,人亦然。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能“狠心”做到这4件事:

1. 孩子想放弃时,督促要“狠”一点

有人说,人的本能行动有两大来源,一是追求快乐,二是逃避痛苦。

在孩子身上,这种本能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习枯燥且痛苦,他们拼命逃避;游戏有趣且快乐,他们激情沉沦。

他们理解不了学习的重要性,自然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还不懂得“吃不了读书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的道理。

这时就更需要父母的监督和引导,可以通过制定学习、生活等的计划表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以父母的“他律”来带动孩子“自律”的形成。

2. 孩子过于依赖时,放手“狠”一点

《儿童心理学》中写道:

“当孩子明显遇到了困难时,成人应当立即提供帮助;当孩子干得很好时,成人应该减少帮助,逐渐降低对这一过程的干扰。”

孩子是个独立的人,终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作为父母最怕的就是,该管的时候不管,该放手的时候不放手。

在孩子长大之前,父母最应该做的,就是教会他们面对困境的心态、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各种生存技能。

然后看着他去拼去闯,在社会的洪流中,跌跌撞撞、脚步踉跄地,找寻前行的方向。

因为,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孩子能够自立。无论在精神上、物质上都不依赖父母,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 孩子没规矩时,管教“狠”一点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假若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遭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就渐渐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

一个没有规矩的孩子,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自然也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作为父母,早早给孩子立下规矩,是非常有必要的。

小到为人处事,例如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大到道德法律,例如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

守规矩的孩子,才能在人生这条轨道上平稳前行,不至于脱轨,害人害己。

4. 孩子犯错时,惩罚“狠”一点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在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的反应至关重要。

首先,不要上来就是指责,会很容易伤害孩子脆弱的心灵。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待情绪平稳时,仔细询问犯错的理由,是意外还是故意,是首次还是多次,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惩罚措施。

其次,惩罚要适度,注意换位思考。面对孩子的错误,轻轻揭过固然不可取,严厉过度也并非良计。在惩罚前先想想这种措施对成年人来说严厉吗?会带来负面影响吗?再思考要不要用在孩子身上。

最后,惩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变得有担当,而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所以在采取了一定的惩罚措施后,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讲清其中的缘由,注意他们的心理状态,避免产生不良后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

“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养育孩子,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让他吃饱穿暖就好,而是应该在他还小的时候,为他遮风挡雨,帮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等他长大后,果断放手,狠心逼他“离开”,让他走上自己的光明大道。

点亮【在看】,愿所有父母都能“狠心”做到这4点,培养出自律且有教养、独立而懂担当的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变得更加优秀。

作者:遇见。本文首发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中小学免费有声平台,听海量必读名著、必背古诗词。百万父母的教育宝典,更多教育干货文章,欢迎关注我们。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