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对孩子倾注了所有的心血,他却变得越来越差?”
这是一位妈妈的留言。有了孩子之后,她就辞去工作做了全职妈妈,对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生活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简直就是一位“完美妈妈”。
然而儿子并能如她所愿,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孩子,尤其上了初中之后,叛逆懒散,对学习毫无兴趣,喜欢显摆,痴迷手机。
这位妈妈非常痛苦,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些年全心全意都扑在孩子身上,起早贪黑,累死累活,头发都熬白了,却养出了这样一个“浑身上下都是毛病”的孩子。
实际上,这不是一位妈妈的疑惑。
随着孩子长大,尤其进入青春期后,很多妈妈都发现,孩子竟然越来越没“出息”,身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虽然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最真诚的,对孩子的付出也是百分之百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妈妈一定能养出有出息的孩子,尤其是这3种妈妈,养出的孩子很容易出问题,希望你一条也没中!
管太多的妈妈
凡事都管的妈妈,养不出有能力,有出息的孩子。
她们希望孩子全心扑在学习上,不要被学习以外的事情牵涉精力,她们像孩子的“24小时保姆”,眼睛永远紧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要吃饭,她马上递上筷子;孩子刚说口渴,杯子马上递到眼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被妈妈安排得井井有条,根本不需要操一点儿心。
结果,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学习,没有机会和空间自由生长,社交能力和社会技能都得不到正常发展,孩子很容易变成生活中的“傻瓜”,失去了独立性和自主性发展。
慢慢地,他们会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毫无感恩之心,一点事儿不如意,就会各种抱怨。
妈妈们不愿意看到孩子受一点儿委屈,犯一点儿错,凡事都伸手帮孩子做了,于是这种过度保护,把孩子变成了脆弱的玻璃心,一点儿挫折就钻牛角尖,走极端。
同时妈妈管太多的家庭,爸爸一定是缺席的,而父亲的缺位就会导致孩子的心理感情上发育出现问题,可能变得脆弱敏感,胆小谨慎,缺少勇气和坚强的内心。尤其对于男孩,很可能会拥有更多的女性特质。
情绪不稳定的妈妈
一位心理学博士说,从人类演化角度,母亲是家庭的灵魂,母亲快乐全家快乐,母亲焦虑全家焦虑。对于在妈妈情绪不稳定家庭成长的小孩而言,童年最深刻的印象可能就是:妈妈板着脸,全家低气压。
情绪不稳定的妈妈,养不出有安全感,情绪稳定心理健康的小孩。
朋友是初中老师,他告诉我班上有个情商很低孩子,总是一点点小事儿就暴怒发脾气,搞得同学不敢和他开玩笑,不敢和他说话。后来一次家访中,她发现孩子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妈妈。
孩子妈妈是一个充满怨气的母亲,总是认为自己为孩子付出的爸爸多,还和老师哭诉怀疑孩子爸爸有外遇。甚至聊着聊着妈妈会突然对孩子发脾气,当着老师面怒骂孩子不听话。
一场备受煎熬的家访让朋友心寒,他遗憾地说“有这样的母亲,孩子真的就废了。”
孩子的情感状态非常容易受到妈妈的影响。妈妈情绪不稳定,孩子会感到焦虑不安、紧张慌乱,长期生活在这种情绪中,孩子的心理健康会被影响。
如果妈妈经常和爸爸吵架,尤其喜欢当着孩子面攻击孩子的父亲或者家人,这些情绪就会让孩子特别没有安全感,甚至阻碍他们的情感发育。
尤其是在辅导作业时,如果妈妈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动不动就暴怒,对孩子进行过多的批评和指责,甚至会使用侮辱性的语言或暴力时,孩子会感到绝望,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损害自尊心和自信心。
压抑的家庭环境,随时被点燃的母亲,会让孩子情绪变得敏感暴躁,心理情感发育畸形,未来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都会出现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原地踏步的妈妈
有一次朋友的女儿说“妈妈,我觉得学习也没啥用,像你这样结婚之后在家待着,天天刷剧玩手机,当个废柴也挺幸福的。”
朋友这才意识到自己给孩子做了一个坏榜样,从此开始改变自己,坚持运动,练书法,将自己的专业捡起来开始学习,一年后重返职场,努力工作。
她说女儿看自己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自己也给女儿做了好榜样,现在经常和女儿比赛,看谁的进步更多。
演员于明加曾说“现在拍戏不是说要飞多高,能赚多少钱,而是要保持一种工作状态,同时也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形象。我不想当保姆式的妈妈,我想当榜样式的妈妈。”
很多妈妈有了孩子之后,就不再工作,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老公转,平时除了刷剧就是睡懒觉,要不就是美容玩手机。
当妈妈原地踏步的时候,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当他有一天发现这些数学题,妈妈根本不会做;聊的历史地理,妈妈根本听不懂;妈妈根本跟不上自己的成长时,他就可能从心里对你产生叛逆,甚至不再信任你,支持你。
特别是当他开始形成自己的认知和三观时,要么他会以你为榜样,认为自己无须努力学习,将来像你一样“好吃懒做”就挺好,要么就会看不起妈妈,认为你是一个没有用的人。
托尔斯泰曾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原地踏步的妈妈,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就是在拖后腿,就是在不断制造负面影响。
为什么妈妈呕心沥血,疲惫不堪,最终的养育结果却不尽人意?
《好的养育,妈妈不累》这本书中就指出,养孩子从来都不是“单向牺牲”而应该是“双向滋养”。如果你只知道一味付出,那从一开始你就已经错了。
不管你是哪种妈妈,如果你疲惫不堪,感到无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已经忘掉了自己,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的感受,审视自己的需求和内心。
学会给自己减负,不逼自己成为百分百的秘密,学会先关心自己,只有当你开心了,这个家的氛围才会有正向的改变。
学会调动老公,让家人和朋友成为育儿的帮手,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大包大揽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烦躁。
学会给自己赋能,读书,写字,运动,这种成长会带给你一种更强的力量,也会成为孩子的榜样。消除内耗,从内而外脱胎换骨,成为最好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最好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