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明确:博士入职就给副教授!

人人都说高校招聘已进入卖方市场,殊不知各高校在优中选优的同时,硕博人才也在衡量着招聘单位的薪酬待遇和发展前景。

动辄上百万的安家费、住房补贴甚至一套房产,无一不左右着博士们的选择。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宣称「博士入职,就给副教授」,以此吸引更多博士人才。

毕竟职称一下子能从中级提高到高级,可谓是赢在了起跑线。

职称≠待遇

那现实是否真这样完美呢?不尽然。

更多高校提供给博士人才的,并非副教授职称,而是副教授待遇。两者,相差甚远。

如果拥有副高职称,则意味着能获得相应更高级别的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及其他奖励性薪酬,还能有硕士招生资格(部分高校讲师也可),可申报的基金项目范围也更广。

而高校招聘公告中提供的副教授待遇,往往指的是副教授级别的基本工资,有的甚至只涉及基础绩效部分。同时,还附加了待遇享受年限,三年至五年,期满则仍按实际聘任的岗位发放工资。

此前,一位来自南京211大学的副教授分享了他的工资单。据工资明细可知,基础性绩效工资基本占了他工资的大头。

塔子查询了2022年事业单位专技岗的工资对照表,发现该教师8月应属于专技九级岗(岗位工资2130),即中级讲师,而11月便升职为了专技七级岗(岗位工资2740),即副教授职务。在此过程中,基础性绩效和住房补贴也随之有所增长

可见,如果招聘公告中高校提供的是副教授待遇,则求职者可更为具体地咨询是基本工资、基础绩效,还是各种补贴都享受副教授的待遇。

给职称,门槛虽高也是路

当然,也有一些高校会在招聘公告中明确指出:给副教授职称。

“认定副教授职称”、“聘至副教授七级岗”、“定职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等等话术,基本入职就是真正的副教授了。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既然给了你副高职称,势必需要你和讲师同侪们有一定区别度,简言之,更高要求,更多成果

比如泉州师范大学,针对D类优秀博士,在经学校学术委员会认定其科研业绩达到副教授水平,能胜任和履行副教授职责后,可聘任副教授职务。

通过查阅学校官方资料,该校D类博士需在40周岁以下,具有1年以上海外经历,或近五年科研业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独立撰写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理工类:1篇以上的SCI-JCR二区以上论文,或2篇以上SCI、EI(不含会议论文);人文社科类:1篇以上SSCI、A&HCI,或CSSCI排名前30%学术期刊2篇以上。(2)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国家级排名前3,省级二等奖以上排名前2)。

满足以上条件的D类博士,其科研成绩还需要经过学校学术委员认定能否达到副教授水平。也就是说,D类博士只是副教授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塔子整理了部分为引进人才提供副高职称的高校,同时也展示了部分门槛条件,供大家参考。

可以说,要给副高职称,那是另外的门槛

但这至少给那部分优秀的青年人才提供了职称评审快车道,使其可更早脱颖而出,不用再受制于单位的职称名额限制、人脉关系,也无需时时担忧考核要求,而是更专注于自己想研究的领域。

此外还需注意,加上了一些“特聘”、“准聘”、“预聘”、“教学”、“研究”等前缀的副教授们,待遇虽然相对高些,但基本也只是一个高级讲师,他们的副教授更像是一种荣誉性质的头衔,也是不等于副教授职称的,同样需要通过考核才能真正握住这个铁饭碗。

有职称,也有职称降级

目前的科研圈卷生卷死,即使有了副高职称,也难一路躺平到退休。

高职低聘、职称降级这些操作,连头部教授都无法幸免

国内东部某知名高校早已做出规定:已通过考核的长聘教师仍需继续实施考聘管理,对不合格者实施“职称退步”举措,即正高退为副高,副高退为讲师

2022年初,中国药科大学也出台了新的岗位聘用与考核管理办法,规定“连续2个聘期考核为C等者,在岗位聘用时降低一级”,不过在降低岗位等级后下一个聘期考核为A等者,也可恢复聘用在原岗位等级。

还有青椒曝料,某所高校为了冲进“双一流”,推出职称评审新规:不管任职多久,只认近四年的成果,每四年重新评聘一次,不合格就降级

有的学校甚至明确提出:即使有编制,也要非升即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高校们试图以“职称退步”、“高职低聘”来解决部分老师一旦获取高级职称后,便缺乏科研动力的困境,克服“一评定终身”,以刺激教师持续发展。

有一说一,这招的确有效。

因为降的可不只是职称,还有每个月实实在在工资卡上到账的数字。

为了美好生活,副教授们,还得跑起来使劲卷。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