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宋迎迎
哈工大、北理工、上海交大之后,又有两所知名高校将设立郑州研究院。
11月14日,在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毛杰透露: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已经明确表示设立郑州研究院。
作为新一届河南省委推动科技创新、高等教育的创新举措,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从一提出就极受关注。随着先期落地的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开招硕士研究生,人们对接下来落地的高校也更加期待。
此次,北大、武大郑州研究院的落地,将为河南带来什么?河南学子,离“家门口上北大”还有多远?
老路新走法 抓住教育部话里的“暗扣”
河南,苦好大学不足久矣。
河南之困,不仅困在历史,同样困在当下。不仅困在好大学不多,更困在通过吸引一流大学建分校的大门被基本堵死。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河南的一流大学不多,“双一流”高校仅郑大、河大两所。
在此之前,深圳、苏州、青岛等引进省外高校的成功经历,让人们把目光寄予了“建分校”这个快速提升实力的捷径。
然而,一纸消息,把这条路也基本堵死。
2020年,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5221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
由于异地办校会稀释高校原有优质教育资源品牌,导致学校规范管理呈现效应递减,难以形成与本校一体化的校园育人氛围等,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管理的通知》(教发厅〔2017〕12号)中也进一步明确规定,审慎决策建设新校区,原则上不支持、不鼓励跨城市跨省建设新校区,“故教育部暂不支持关于引导京沪等部属优质高校在河南设立分校、研究生院、特色学院等实体机构”。
至此,老路基本没法再走。
不过,教育部在答复中也留下一个小小“暗扣”:
建议河南创新体制机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提升区域内高校办学总体实力。
从目前来看,河南,抓住了这个“暗扣”。
2021年7月,哈工大郑州研究院获批设立。彼时,外界对于这个“院”到底要干什么,还摸不着头脑。
2022年8月,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官网公布了一份“哈尔滨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2023年产教融合(郑州)项目”的招生宣讲通知。
同年9月,河南省科技创新委员会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通过《关于建设“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的实施方案》。
此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大学、香港大学等多所一流高校纷纷明确将设立郑州研究院。
至此,一盘大棋,思路逐渐清晰。
“研究院”还是“研究生院”?
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究竟是“研究院”还是“研究生院”?
这个问题,过于复杂,不在具体讨论范畴。但从实际来看,对河南无论是科研实力、人才队伍还是人才培养,都可谓质的提升。
拿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来说,落地不久,就给河南带来了“多模态重大慢病防控科学与工程”工信部重点实验室,而这也是河南获批建设的首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2022年底,哈工大郑州研究院院长王广飞在《郑州日报》撰文称,该院围绕河南(郑州)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目前,已获批“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2022年度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累计科研经费近千万元。
人才培养方面,其卓越工程师学院产教融合(郑州)项目已招录派遣研究生达351人,录取的新生中,本科所在院校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以及河南、山东、安徽等中部省份,实现河南学子“家门口读985大学研究生”的梦想。
“2020年酝酿市校合作以来,哈工大在豫招生录取人数持续增长,年招生计划405人,2021实录419人,2022年实录428人。”王广飞在该文中表示,研究院以“力争3年内在院全日制研究生规模达到3000人和每年招收第二学士学位300人”为目标,与郑州头部企业、省科学院等单位实施联合培养,助力郑州“四个高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河南,变了
一手创新突破壁垒,一手河南也开启了疯狂建大学的步伐。
而河南为高等教育破圈的努力,早已埋下伏笔。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履新之后,很快就在2021年11月,率队赴京与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等分别进行会谈,言辞恳切,内容都是希望对河南“多一些帮助”。
如今回过头来,我们发现,省委书记的“三个恳请”和低姿态,实打实的发挥了作用。
2022年8月13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670号建议的答复》,明确提出:积极支持河南省设立高等学校、支持河南高校改善办学条件和提升办学水平、支持河南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教育部同时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支持河南省按照标准推进拟设置高校的建设发展,按程序审议高校设置事项,支持河南省优化高等学校结构。
正因为有了省级层面的俯身恳请和教育部的全力支持,才有了如今媒体口中“狂揽大学”的河南。
如今,当我们再次横扫河南高等教育的版图,聘学者、建大学,局面早已热火朝天:
河南电子科技大学、郑州航空航天大学、郑州美术学院、河南戏剧艺术学院、河南音乐学院、河南体育学院……《关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到的学校,一个不落,统统都在兑现。
李蓬、张锁江、夏元清……院士“大牛”远道而来,执掌省内各大学的“帅印”;
16家新成立的省实验室,14家由“两院”院士担任主任。
就连艺术类院校,都吸引来戴玉强、于魁智这样的名家前来当院长。
当诸多信息汇集在一起,只能说明一件事情:
河南,真的变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许改变起来很难,但改变永远都不晚。
如今,河南高校总数已达到168所,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突破300万人,成为全国高校数量、在校生人数最多的省份。
当我们抛开那些浮躁喧嚣的讨论,静下心来审视的时候,一个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的河南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