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作者:韩浩月

近日,一些地方中小学校“课间十分钟被约束”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不少家长为此感到焦虑,纷纷在网上为孩子们抱不平,并呼吁学校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教育部令第50号)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但实际并非如此。

有的学校要求孩子在课间十分钟不能去户外活动,甚至除了去洗手间、接水外不能出教室,原因是担心孩子课间打闹出安全事故。这是典型的因噎废食,表面上是保护孩子,本质上是一种懒惰的、缺乏责任心的管理思维。

孩子们下课后不动了、老实了,磕磕碰碰的事自然就少了。对学校而言,没有任何损失,而且在多环节上节省了管理成本,何乐而不为?

在批评学校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课间十分钟的消失,责任并非全在学校——这是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共同酿就的结果。

今年国庆期间,“河南省新任教育厅厅长毛杰要求河南省各中小学必须放足八天”的消息刷屏,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它突破了教育管理“宁紧勿松”的常态,让处在压力下的学生们多了些喘口气的机会。

遗憾的是,这样的从学生角度出发、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决策还是太少。

课间十分钟的消失,部分学生家长也有一定的责任。一些家长错误地以为,这样的严格要求有利于提高对时间的使用,帮助孩子增长知识、提高成绩;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因不小心造成的一些轻微皮外伤上纲上线,对老师、同学或者学校不依不饶。

家长普遍要求孩子在校绝对安全,学校难以保证,这种矛盾进而外化成课间十分钟的消失。再加上原来孩子“散养”居多,现在独生子女“圈养”现象普遍,家庭的安全考虑延伸到学校,催生了“不出事为主”的管理模式。

但对孩子们来说,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课间十分钟都十分重要且十分必要。

在短暂的十分钟里,他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和要好的同学一起去闲聊交流,三五成群在操场上走几圈,在阳光下呼吸几口新鲜空气,交换一下藏在书包或口袋里的小零食,哪怕是咬咬耳朵探讨一下班级里的逸闻趣事等,都是对校园生活的良好调剂。

这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此外,对孩子们来说,课间十分钟不仅是校园生活的组成部分,更是一份美好的回忆。一个综合的教育系统,既应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也应同样重视他们的情感福祉和社交发展。基于此,把课间时间还给孩子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让课间十分钟重回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国家层面制定政策,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也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做出这些规定的学校,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仅让他们拥有必要的“休息权”,更让他们对母校、对青春多存一份情感,多留一些美好回忆。

监   制:张建魁

主   编:许陈静

编   审:凌    云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