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海外大学录取季,深圳多所学校陆续发布的成绩单显示,深圳学子持续赢得名校青睐,又有大批学子进入顶尖名校。以各校头部学子为例,深圳中学国际部7名同学获得来自麻省理工学院、 杜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USNEWS排名前10的美国综合大学和文理学院录取,6名同学获得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录取;深圳国际交流书院收获了48枚牛津、剑桥预录取通知书……全市各家国际学校捷报不断。
近两年,深圳学子留学热情不减,“为何留学、何时留学”这一老生常谈的探讨在一批又一批家长中间始终保持着热度。除了高质量录取的期待,是什么在影响决策?家长期望、学子梦想?还是学业环境、就业趋势?近日,记者深入走访,走近了这场与无数家庭息息相关的留学决策过程。
选择or放弃?学生个人拥有更多“话事权”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三(18)班的韦远来如今已拿到了伦敦大学学院和爱丁堡大学的录取,为了争取更好的成绩,目前他正在准备下个月的A-level考试。“上高中之前,我的目标并不是特别明确,也没有思考太多出国留学的问题。”韦远来说,庆幸自己在高中阶段选择了出国留学的路,自从换了赛道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他懂得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道理。在他看来,与国内高考最大的不同在于,申请国外的大学有多次的考试机会。“每年5月、10月各有一次A-level考试,每次考试持续近1个月。考试机会多、时间拉长,可以很好地减轻考试压力。”为此,虽然他已手握几个国外名校录取通知书,但还是决定备考下个月的考试,争取以更好的成绩申请自己更喜欢的大学。
韦远来告诉记者,老师十分注重同学们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引导,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同学,三年来,大家的目标越来越明确,会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及学校。“高二我就确定了电子工程相关专业,然后再去了解有哪些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比较强,从而‘锁定’了一批理想学校。”有了明确目标,韦远来感觉学习更有劲儿了。
深圳(南山)中加学校学子仲佳宜,还担任着该校的学生发展委员会主席,最近,她刚刚和同学们一起完成“圆方全球会议”筹划、组织、实施等全部工作,送走了来自9个国家的68名师生,圆满完成任务。“接下来,我要等待新的录取通知、也要做出最后的决策,要去香港还是英国的布里斯托或者伯明翰。”其实,仲佳宜已经收到多份录取通知书,让她犹豫的原因在于:“专业都是我喜欢的,还要再考虑一下;另外,天气、环境、饮食、文化等有很大差异,我比较挑食可能会吃不惯。”
闲聊中,仲佳宜谈起了家里还有弟弟妹妹,但他们都选择了国内高考,而自己从小跟着在印尼雅加达工作的父母在海外读书,回国后,先后尝试了几所不同类型的学校,甚至走了弯路,直到最后来到中加学校,“小学、初中我数学成绩特别差,也没参加中考,到国际高中后,就像突然开窍了,我的各个学科成绩都好了,人也更自信了,我觉得这是系统转变带来的。”
中加学校高二年级郝天同学,初中就读于翠园中学,“那时同学对国际高中都有些反感,认为是在逃避中考。后来我考到了罗湖高级中学,这时候父母推了我一把,他们综合考虑后提出三个方向:到加拿大读高中、在国内读国际高中、继续走高考,最终我选择了国际高中,就来到了中加。”与初中时的“反感”相比,郝天的转变是180度的,甚至还担任了学生发展委员会秘书长:“现在我比初中时的学习状态好很多。那时,我感觉整个人都不太好,很孤独,尤其是初三几乎两点一线,每一天都在紧绷中重复,那段时间是没有回忆的,所有时间都被塞得满满的!”
精力or财力?家庭成为留学的硬核“后盾”
全球化背景下,留学成为提升个人竞争力和拓宽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说,深圳的家庭更注重追求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同时,部分家庭希望通过留学避免国内激烈的教育竞争,还希望能借此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国际视野。
孙女士的孩子目前正在上初二,可是早在孩子读小学的时候,她已经有让孩子出国留学的想法了。她感觉,国内的考试制度,让中小学更注重于应试教育,学生的创造力不足。“早在孩子上小学时,我就发现作业题目基本上都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难免成为刷题机器。”孙女士认为,“如今的学生只会做题、会考试,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后要立足,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两种能力在国外的学校也许能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出来。除此之外,留学还能增长见识,拓展视野,也能让孩子更早地独立生活,学会自强自立,提升适应能力。”
南山的闫先生,在初中阶段发现孩子学习状态不佳,在一次出国考察之后,毅然把孩子“投放”到了位于美国中部地区的一个朋友家里寄宿读书,他的理由很简单,“那个地方不是留学热门地,甚至说有点偏,中国学生非常少。”他很欣慰,毫无过渡期却丝毫没有影响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在国内班级里籍籍无名的他,出去之后独立性、领导力得到充分释放,很快在学校里脱颖而出,就连申请高中,绝大部分事务都是孩子自己处理的。
然而,选择国际升学路线的每一个家庭,都享受到了留学“红利”吗?记者调查发现,并不尽然,与热闹的留学市场相比,家庭承担的“沉没成本”也不低。
家住宝安的李先生就有点发愁:“前些年,几个好友的孩子纷纷准备从公办转入国际学校,他们劝我也一起,心动之后就开始准备入学考试,没想到其他孩子考上了,我家孩子落榜了。孩子的心活了,不再安于公办体制,我们选了另一所国际学校。”可现在,他感觉压力很大,“老大入读国际学校多年,学业成绩一般,但只能继续走下去,至少要读完本科;开始叛逆的老二也吵着要读国际学校,可近几年家庭收入直线下滑,目前已经在掏积蓄支撑了,如果要供两个,未来教育开支随便就几百万;老三还小先不考虑,将来如果也要留学肯定不能亏待她。之前经济好这都不是事儿,可现在我俩算一次账就吵一次。”李先生欲言又止,无奈地笑了笑,记者清楚,他宁肯撑下去也绝不会亏欠了孩子。
一位不愿具名的学生家长透露,“走国际路线,家庭的精力、财力都要‘给力’才行。比如托福或雅思,几乎人人都要额外报班,有孩子光雅思就考了9次,仅考试报名费就已不少,更不要说不菲的校外培训费。自家孩子也差不多,有段时间雅思卡在6.5无法上7分,全家人一起着急。另外还要把握一些夏/冬令营、夏校等出国实践的机会……还没正式走出国门,开支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一般家庭真得慎重。”
高考or出国?追梦路口做抉择选“适合”的
当下的留学市场状况到底如何?上个月,国内留学机构“启德教育”连续第四年发布《2024中国留学白皮书》,报告显示,中国仍是留学生第一大生源国。2023年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已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超过130万中国留学人员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留学深造。
启德教育的2024年市场意向调研数据还显示,一半学生的留学预算在31-60万元之间,接近三成在30万元及以下,两成学生留学预算在61万元及以上。其中,赴英国、中国香港、加拿大、澳大利亚求学的学生预算集中在31-60万元之间,留学日、德的学生预算以30万元以下为主,留学美国的学生预算更多在61万元及以上。与此同时,影响院校选择的前三个要素分别是“综合排名、就业率、专业排名”;影响专业选择的前三因素为“就业面、未来职业方向、专业热爱度”。
资深留学顾问、启德教育华南地区总经理周素琼介绍,与2020年以前相比,低龄留学市场虽有复苏,但仍未恢复到此前的水平,且与此前瞄准欧美地区不同,当下,中国的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的新加坡等国家越来越受到低龄求学群体的青睐,家长对卫生免疫、地缘政策等外部因素的考虑更多,为此不少家庭延迟了孩子的留学年龄,进而选择了在本土就读国际学校、本科留学的方式。相应的,与2020前留学情况相比较,此前国际课程全面开花,如今选择IB、AP课程的群体略显萎缩,就读A-level、DSE香港课程的人增加了,对应选择赴中国香港和欧美就读本科的群体在增加。还有一个现象,近两年,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代表的合作办学项目赢得更多关注,因为它们拥有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和更多海外交流机会,在学位认证、求职就业、海外升学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且对比赴海外留学的高昂费用又拥有极高性价比,继而成为留学市场的有效补充。
深圳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从小就开始做人生规划的家庭并非个例,规划孩子是否留学、何时留学、去哪留学,要考虑哪些因素?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A-level班肖杰文老师认为,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可塑性、思辨中的自主能动性,以及家庭在留学准备期和留学期间的经济承受能力等,都值得认真考虑。周素琼也提出三个衡量因素:第一,尊重孩子意愿,千万不要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号,强压家长意志;第二,何时留学要因人而异,要选择在孩子的三观足够稳定和成熟之后,能独立面对学习和生活,能做出正确判断和行为决策;第三,切忌盲目跟风、攀比,经历了经济下行,未来更要考虑家庭经济情况,量入为出,留学也能丰俭由人,不一定选最贵的,要避免留学期间的“断供”可能。
“在深圳学子的绝对总量面前,留学群体总归是个小群体。”与一些“积极”的父母不同,家长秦女士认为不应该杞人忧天,不如把选择权留给孩子,等到孩子有足够的判断力,比如大学阶段,再做这个决策不迟,仍有机会赴海外读研究生。她主张:“深圳近年来大学建设快、发展好,深大、南科大、技术大学、哈工大(深圳)、港中文(深圳)等高校都非常不错,听说深理工(筹)今年也要开办了,如果孩子考不到北上广的名校,留在深圳也非常不错,况且海归的就业性价比并不高,我觉得没必要舍近求远。”
“全球各地都有优质教育资源,无论是坚定高考奔向985、211还是留学海外,无论是选名校还是普通院校,无论是选热门还是冷门的城市、专业,都是一种选择和规划,不存在孰优孰劣,适合孩子和家庭的才是最好的。”周素琼坦诚地说。、
(学校供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姚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