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位朋友,总跟我吐槽说,他儿子是“白眼狼”,性子太凉薄了。
比如家里做了一大盘虾,儿子喜欢吃,就直接拿起筷子一个不剩吃完了,也不管爸妈是不是还在厨房忙活没上桌,甚至都没想过要留一点给父母。
儿子对待父母,总是一副“不关我事”的态度。
哪怕妈妈被烫到了,他也只是在旁边看着,没有想过要去找找药,或者安慰一两句。
朋友叹气说,这孩子长大以后,只怕会跟他们不亲近。
生性凉薄的孩子,是什么样?有2个特征,不知道你见到过没?
一:2个特征,孩子可能生性“凉薄”
生性“凉薄”的孩子,一般身上有2个特征
①过分自私
孩子的过分自私行为,通常是忽视父母的感受和需求,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舒适。
我遇到过一个16岁的高中生,他回到家,即便父母热情地打招呼,他也没有任何表情,直接进自己的房间,关上门。
一家人去超市时,他从不主动帮忙提东西,大大小小的包都是父母提,他只顾走自己的。
妈妈抱怨一两句,他就说,又不是我买的,你们自己非要买,为什么要我拿?
有时候爸妈在吃饭时拌嘴,他像个外人一样不闻不问,只管埋头吃饭。
这些行为,都让父母觉得很难受,感觉儿子做什么只顾自己,很少考虑父母的感受。
②过分冷漠
除了自私,还有一种行为,就是过于冷漠。
我一亲戚家孩子,有一次他妈妈生病住院,他因为和朋友约了出去玩,居然为了不爽约,都没有去医院看妈妈一眼。
爸爸责怪他,他就反驳说:“你不是在那吗?我去了又帮不上什么忙,再说我也不是医生,去了病就能好。”
这话气得爸爸差点上手。
当孩子面对家庭责任和亲情时,可能会表现出冷漠、自私的态度。
这样的态度,看似很“理智”,但实际上是在回避与家人建立深入情感联系的责任。
这样的孩子,可能会让父母觉得难过、伤心。
二:生性凉薄的孩子是怎样养成的?
我经常观察身边家长和孩子们的日常互动,发现孩子性格的形成,和家庭氛围及父母养育方式有关。
以下这几种常见情况,可能会养出“凉薄”的孩子。
①孩子小时父母很少带
很多时候,孩子性格凉薄,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来自家庭的温暖和亲情陪伴。
比如父母工作忙碌,常常不在家,孩子多数时间与保姆或老人相处,缺少与父母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逐渐习惯独自面对问题和情感,不易与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
像我邻居家小孩,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一年到头见不上几面。
孩子从小就跟爷爷奶奶生活,虽然物质不缺,但少了父母的陪伴和指导,他渐渐地对人际关系漠不关心,变得有些冷漠。
每次父母回家,他都像对待客人一样,礼貌但疏远,缺乏深厚的感情交流。
②父母的榜样作用
如果父母自身表现出自私或冷漠的态度,比如经常忽视他人的感受,只关注自己的需要,孩子很可能会模仿这些行为。
我一位堂姐,经常和丈夫争吵,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是冷战,不理对方。
他们的女儿看多了这样的场景,自然学会了冷处理人际关系。
女儿在学校很少主动和同学们交流,总是一个人玩,同学们尝试接近她,她也总是用冷漠回应。
③溺爱和过度保护
父母如果过度溺爱孩子,总是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不让孩子经历任何挫折和困难,孩子可能会养成只考虑自己的习惯。
这种孩子在社交时可能不懂得如何体谅他人,不知道如何在群体中协作,因为他们从小被教育成为中心,习惯了周围的一切都围绕着自己转。
如果孩子从小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在家也不做任何家务,遇到困难父母立刻替他解决。
这样一来,孩子就从不知道如何与人合作,总是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所以,如果想要培养温暖、贴心的孩子,我们不要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觉得平时物质给足就好却不陪伴,这样,孩子可能会跟父母不亲,亲子关系冷漠。
另外,我们也不能太溺爱孩子,什么都给包办了。
这会让孩子觉得别人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他不需要情感回馈。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变得自私了。
生性凉薄的孩子,你有遇到过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