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获3万元生活补贴?多地实施非全日制研究生人才补贴

(人民视觉/图)

“对于应届生真的诱惑力极大。”肖岁是浙江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年前,因为不愿放弃不错的工作,她选择在职考研,如愿考入该校广播电视专业,3年学费共计10万元。当时她就听说,如毕业后在杭就业,“非全”研究生能获得一笔3万元的生活补贴。

这项政策最终在2024年落地。

2024年5月13日,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发布一则《关于杭州市应届毕业生生活补贴最新版申请指南和系统升级的公告》,当中明确提出,如为2017年1月1日及以后入学、2021年7月5日及之后毕业,已经在杭工作,且学信网中载明学习形式为“非全日制”的硕士毕业生,自5月16日16时起,可于线上申请,领取这笔生活补贴。

杭州并非是全国最早推行这项政策的城市。南方周末记者检索发现,早自2020年起,山西太原、河北石家庄、浙江宁波等地就曾陆续发文,在发放各类人才补贴时,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对待。

然而,从全国层面来看,四年过去,已明确出台并落实这项政策的地市仍是少数。2024年4月底,还有人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提出建议,希望福建省能够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纳入人才补贴政策。

“我们是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的首批试点,希望能够通过政策的调整,体现杭州开放、持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的氛围和姿态。”杭州市人才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苗霞表示。

“非全”改革

早在公布申领时间之前一年,杭州方面就已传出消息,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可以领取生活补贴。

政策源自2023年6月28日下发的《杭向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这份通知中提到,对于来杭工作,符合条件的全球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杭州会依照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历差异,分别发放1万元、3万元和10万元的生活补贴。

半年后,在实施细则中,杭州市人力社保局进一步明确,2017年以后录取的符合条件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参照全日制研究生享受生活补贴等待遇。换句话说,在享受生活补贴方面,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没有区别。

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吸引人才时,各地人社部门都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待遇享受范围外。

那是2017年前的事情。

根据教育部此前发布的介绍信息,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最早始于1998年,当时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两年后,2000年起,这项工作由各招生院校联合组织考试,发展为全国联考,统一考试、统一录取,这部分学生有学位、无学历,被称为“单证研究生”,也叫“非全日制研究生”,区别于全脱产在校学习,能够获得学历和学位证的“全日制研究生”。

但在2014年6月,就在当年的硕士招生工作启动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通知,提出为了统一管理各类研究生招生工作,决定自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除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外,其他类别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时,将被纳入全国统一的招生和入学考试管理。

2016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再次印发通知,具体明确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仅在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非全日制的形式进行区分,两者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学历、学位证书也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虽然网上说的有点难听,我在考试前也有点被影响心态,但实际就读没有区别。”政策调整如今已过去五年,据肖岁观察,非全日制研究生扩招已成趋势,一些服从调剂的应届生或者刚工作两年的职场新人也愿意选择这一培养方式。

不过,肖岁还提到,当前很多“非全”研究生不能获得学校的研究生补贴,好多学校也不提供宿舍,这让毕业后的人才补贴变得更为重要。

然而,“非全”政策改革后,旧有观念和管理方式带来的阻碍一直未能完全化解。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城一中副校长刘秀云就提交了《保障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合法权利,加快落实各类就业政策》的建议。会前调研时,刘秀云发现,“非全”主要面临奖助学金体系缺失、招录报考受阻、无法落户和地方人才补贴等问题。

人才补贴政策落地

事实上,教育部门已经注意到了“非全”改革后存在的问题。2020年2月4日,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通知》中明确,自2017年起,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在考试招生、培养和学历学位证书方面没有差别,用人单位和地方也不能区别对待,要求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

人才补贴政策随之向前推进。

南方周末记者检索发现,公开信息中,山西太原是最早落实“平等”要求的地方。2020年9月1日,太原市人社局在官网更新了一则通知,提出“教育部公布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全日制研究生(含2019年以后毕业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生活补贴和学费补贴,即便是普通高校2019年后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可以与全日制研究生一样申请租房补贴。

太原市人社局相关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正是基于教育部通知,太原市出台了这项新的政策。

威海比太原更早注意到这一问题。该市人社局失业科主任于永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9年以后,当地在经办补贴问题时就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在反映(人才补贴问题),因为他们2017年入学,毕业集中在2019到2020年”。

但在此之前,2018年下半年威海已经出台了“万名大学生聚集计划实施办法”,并未将“非全”毕业生纳入享受补贴范畴。工作人员解释,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生活津贴政策是一项人才引进政策,威海和当时全国大部分地市的政策要求一样,只有全日制本科生、硕士或是博士研究生才能享受生活补贴。

“除了经办,我们在网络上也看到有些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政策的反馈,所以2023年,我们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在出台‘新时代英才工程’时,将这类人群纳入到了补贴范围。”工作人员说。

根据反馈,调整政策的还有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年5月,因不认可石家庄市在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政策中,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外,一位南京理工大学应届“非全”研究生将政府告上了法院。不到一个月后,石家庄市政府印发了新的政策实施细则,明确将“国家统招的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纳入一次性就业安家补贴范围。

据南方周末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至少有山西、河北、山东、浙江、河南等5个省份的6个城市对人才补贴政策做出完善,将“非全”研究生纳入范畴,但大多数城市仍没有传出消息。

为了进一步吸引各类人才

在已经改革了补贴政策的城市中,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除了均要求申领人为2017年后统招的“非全”研究生,各地还对其参加工作的时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例如,宁波市要求,发放人才租房补贴的对象为2021年4月20日后新引进的“非全”研究生;洛阳市规定,申请人需为2022年6月后首次来洛工作;威海市则要求申请人在2023年后到岗工作。

而在最新落实政策的杭州,则设置了“2021年7月5日及之后毕业”的条件。

苗霞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之所以设置这一要求,主要是基于2023年杭州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杭向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细则”的通知。

“它里面有一句话,‘2023年7月5日起,符合条件的按本细则执行’,而生活补贴是一项延续性的政策,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参照全日制研究生享受补贴,意味着他们必须在毕业后的两年内提出生活补贴申请。据此倒推,还在申请时限内的‘非全’研究生就必须在2021年7月5日及以后毕业了。”她解释。

苗霞还说,为新引进的高学历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这项政策最早落地杭州是在2017年,当时制定的补贴标准为硕士2万元、博士3万元;2019年政策调整,将本科毕业生纳入其中,补贴标准也调整为本科1万元、硕士3万元、博士5万元;2021年再次修改时,又将博士的标准提高到10万元。其间,硕士仅指代全日制研究生。

“但我们每隔几年都会根据杭州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情况,寻找可调整的地方进行完善。”苗霞表示,政策调整是个动态的过程,“非全”研究生纳入补贴范围也是如此。

对杭州来说,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此轮政策调整的特殊背景。

2022年4月14日,网信办、发改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下称“《意见》”),计划通过试点探索经验,力争到2035年,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成为各地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品质的自觉行动,并让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成为社会普遍共识。

具体组织办法上,《意见》提出,各试点地方要完善政策,补齐短板,统筹资金,开展普惠性青年民生实事项目,让青年对政策有感知、对城市有归属。《意见》下发两个月后,杭州、威海入选,成为首批45个试点市(区)之一。

“我们这次政策调整就是为了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落实杭州三年行动计划,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对城市更有为。”苗霞介绍,2023年,杭州共引进39.7万名35周岁以下的大学生,比2022年还要多,此次政策放宽是希望能够通过调整优化,进一步吸引各类人才来杭州共同发展。

而这也是威海进行同一政策调整的原因。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在被纳入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试点后,威海也希望能够全面提升城市形象,除了生活补贴政策调整,威海还出台了包括人才购房补贴、实习补贴、求职可享5天免费住宿等多项政策。

(应受访者要求,肖岁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蒋敏玉 南方周末实习生 陈好

责编 钱炜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