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大学生主播”乱象,还需多方合力。
微博截图
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曹灿辉
据5月20日《法治日报》报道,正在当主播的广东某大学在校生刘婷打算合约到期就立马停播,因为“做主播一年半以来,每天都在内耗,每天都精神恍惚,拼命熬,人都干‘废’了”。她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让直播间刷礼物的大哥“开心”,让他们觉得礼物刷得值还想继续刷。“做直播很容易失去底线,坚守起来真的很艰难,千万不要轻易入坑。”
近年来,直播行业快速发展,年轻的“大学生主播”通过直播展示才艺、推介校园文化、进行创业和公益助农等,让人感受到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和敢试敢闯的年轻活力,本无可厚非。不过,“大学生主播”白天黑夜都在寝室教室直播、打擦边球,却并不合适。首先,在课堂上直播,会影响课堂秩序和学习质量,在宿舍里直播,可能涉嫌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影响他人休息和获得安宁的权利,损害同学关系。同时,直播时长要求不低,一些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也容易为了流量,盲目跟从甚至做出性暗示、曝隐私等行为,会污染网络生态,甚至触犯法律底线。另外,还可能耗费太多精力,遭遇网暴,存在的风险并不少。
“大学生主播”的崛起为年轻群体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那么,针对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该如何进行治理呢?规范“大学生主播”乱象,还需多方合力。做好娱乐与规范的平衡,创造积极向上的娱乐氛围,为直播行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高校要给予“大学生主播”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宣讲法律规定,对直播时间、地点、方式作出指导性规范,通过制定合理的社区规则,为直播行为划出清晰的边界,引导大学生在合适的场合、时间进行直播,并多进行正能量的内容创作。要提升大学生运用新媒体的能力,让他们合理利用网络直播,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
直播平台要加强对“大学生主播”的监管,对于涉及性暗示、擦边球和曝隐私等进行严肃处理,加强算法审核机制,继续优化人工审核机制,坚决抵制低俗不良的内容传播,维护良好的直播环境和价值导向。对于一些“大学生主播”的积极导向直播,比如学生创业、助农带货等类型,平台要给予相应的流量扶持,优化优质内容审核,引导大学生传播积极正能量的话题内容,有效约束和避免在网络直播中出现低俗现象。
“大学生主播”还需自身明确直播内容的边界,自觉遵守平台规则和法律法规,绝不可触碰法律底线,避免过度追求炫耀和吸引眼球的手段。要尊重校规和宿舍生活的和谐,确保直播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不将直播当作追逐利益的手段。
当然,业内人士也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主播”需要长时间的作品和产出及粉丝维护,几乎不可能一蹴而就,让大学生回归学业,谨慎对待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