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喊了好长时间的“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看到今年的高考作文,我信了!全国卷一的作文题目,就以历史人物为触发基点,拓展延伸至当今课堂,选择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些作文题,对古诗文的知识积累程度和思辨能力要求都很高,平时对语文,特别是古文不太重视的同学,只怕这一次就要遭殃了。别说下笔,先把题目读懂再说。
三人身上分别代表不同角度:鲍叔牙善知人、且有容贤的心胸;管仲才高八斗,具有真才实学;齐桓公善听谏、唯才是用 ……
可以看得出:新高考模式下,古诗文比重加大,如果学生大语文素养不够,可能连题目都审不懂!
其实前几年高考就有了更加侧重语文、更加侧重古文的趋势,比如2017年的全国II卷作文题,出现的是名人诗句,有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连比较生僻的魏源都出现了“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2019年的全国I卷,作文题目中也出现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等文言文。2020年的高考作文题,让这种猜测变成了现实。
作为传统文化的象征,高考对古文的重视,体现的是社会对于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吁。就像当年将英语纳入高考范围一样,在作文题中出现古文,同样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风向标。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些家长很困惑,该如何让孩子爱上古诗文学习呢?不爱阅读怎么办?也不爱背诵,有没有什么技巧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家长们想从捷径给孩子拉分,但是学习不付出努力和刻苦,是收获不了好成绩的。130分的背后,是时间与精力的付出。应试技巧不能帮助你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在日常积累学习中一点一滴磨练,哪能轻易获得最后的高光时刻呢?
对于文言文学习,积累的过程需要从一年级开始,识字、朗读、释义、辨析、理解、体会,古诗古文的学习就是我们对文学语言的理解过程。有些同学总抱着文言文、古诗词学了也没用的态度,实际上凡是有这种感受的同学,对文言文的学习是停留在表面的,而语文的学习要是运用到生活中的,它能改变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指导我们更好地去学习和生活。
学好古诗文并取得高分,该怎么做?
1. 积累古代汉语词汇(特别是古今异义词),积累典故,掌握诗词常见意象的意义
王力先生说,学习古汉语,最重要的是掌握古代汉语词汇,特别是常用词。读古词文也一样,首先得过词汇关,词汇关没过,正确理解免谈。
2. 积累并掌握各类题材的特征、内容情感、常用表达技巧,并积累知名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知人论世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但其题材类型是有限的,大体可分为羁旅思乡、送别怀人、边塞征戍、山水田园、爱情闺怨、咏史怀古、咏物言志等。那么,这些题材的诗词,其特征、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技巧都有哪些?这在阅读和备考中应该注意归纳。
积累名家作品的相关知识以知人论世,这点也很重要。钱穆在《谈诗》中曾说:“我们读杜诗,最好是分年读。拿他的诗分着一年一年地,来考察他作诗的背景。要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什么年代什么背景下写这诗,我们才能真知道杜诗的妙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也不能机械地套用。例如写“秋”的一般表达的是悲凉的心境,但在刘禹锡的《秋词》中却毫无悲秋意味:“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3. 充分重视诵读,体会古典诗歌的声韵、节奏和兴味
我国古代私塾语文教学特别重视诵读,曾国藩曾指点其子曾纪泽:“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为什么要诵读?因为只有诵读才能在理智地了解的基础上亲身体会古人的语感,亲切地体会古人的意思,与古人心灵的对话。叶嘉莹说,阅读不仅是让你的心灵与千百年前的古人相会,你还可以通过阅读和古人的心灵相通,你可以更进一步地认识你自己,了解你自己,是对你自己人生境界的一个提升。这也正是读诗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有了这种平素长期的训练,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高考答题,自是不在话下。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