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成绩非常好,为什么到初中就成学渣了?班主任说出实情

应试教育下,分数貌似已成为学生追求的唯一目标,有了高分能进重点学校,努力几年后,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异成绩,被名校录取,逐步走上人生巅峰。说得简单,但做起来很难,不少家长从小便开始培养学生,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会让孩子“加班”,多做题多看书,虽然占用了孩子的时间,但能提高成绩。

不少学生小学时成绩优异,是班主任重点关心的对象,但到了初中成绩却直线下滑,难现往日辉煌,再怎么努力也是原地踏步,这是为何?在笔者看来,这是正常现象,小学与初中所学的知识大不相同,学习方法也有着天壤之别。

小学知识简单,只需稍加动脑即可熟记于心,课余时间再巩固一下,成绩自然会提高,但到了初中却不同,难度增加了,需要记忆的知识量也增多了。除此之外,学习科目增多,需要占用的时间越来越多,部分学生梳理不清,找不到学习方法,成绩自然会下滑。

但具体表现在哪里呢?班主任说出实情,主要在以下三点:

一丶记忆方式不对

对于小学生来讲,一句鼓励的话,一颗甜美的糖,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非常容易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只要孩子愿意学习,小学知识就不在话下,即使有部分课文比较难啃,但只要学生勤加练习便能熟记于心。但小学生背诵没有什么方法技巧,大多都是死记硬背,这一套在小学可以,但到了初中就不行了。

初中要学习的科目比小学多,知识量繁杂庞大,对初入学校的学生来说比较难搞,以往死记硬背的方法没有发挥作用,跟不上老师的课堂节奏,有没有记住课本内容,分数自然下降,但这类学生学会如何记忆时,他们就是一匹黑马,成绩提升得非常快。

二丶没有养成学习习惯

想要提高成绩,必须要坚持,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否则只会一事无成。有良好的的学习习惯,你会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不会感到迷茫,他也会推动你去主动学习,许多家长只看中学生的成绩,却没有让孩子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时有家长的监督,成绩还能跟得上,但到了初中就比较吃力了。

初中科目繁杂,需要背诵的需要学习的内容太多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就很容易放弃,如此一来又怎能提高成绩呢?外界诱惑因素有很多,如果学生没有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就很容易被其他的因素吸引,到那时想提高成绩更是难上加难。

三丶侧重方向有误

月考只是反映学生某段时间某一章节的掌握情况,不能过于重视也不能过于轻视,不少家长对学生成绩“严抓狠打”,只要考砸一次,回家就会被教训,认为学生并没有好好学习,把心思全放在玩上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时试卷过难,全校或全班的成绩都不是很好,考的分数普遍低,这样的情况,就应该参考校内或班内的排名,不应该以分数论高低,除此之外家长更应该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了解孩子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有的学生为了取得高分,不惜作弊造假,若是如此,是否与我们的初衷相背离?

关注成绩没有错,但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只看最后的分数,这样的关心方向是错误的。有部分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在课下为孩子报了辅导班,甚至还高价聘请任课老师进行讲授,但孩子的成绩并没有提升,或者学习效果很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时就要考虑学生了,是否愿意学习,是否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如果发自内心的讨厌学习,给他报辅导班就是浪费钱,如果学生想学习,通过辅导班的“加成”,成绩自然会提高。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